網路上關於德齡公主的介紹很多,真假難辨,以下內容綜合來自星島日報、央視、維基百科。
近兩年,隨著電視劇《德齡公主》的熱播,清朝末年的陳年舊事再次歷歷在目,德齡公主這個並不被太多世人了解的女子,也漸漸被多的人了解。
歷史上真實的德齡公主是怎樣一個人?她真的是公主?她與慈禧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本文文末附上德齡公主英文演說影片
德齡,慈禧的第一女侍官、大紅人,清末外交官裕庚的女兒。
滿州正白旗人,美籍華人女作家,著有《金鳳》《蓮花瓣》《慈禧御苑外史》《光緒泣血記》《皇室煙雲》《清宮二年記》《童年回憶錄》等書。
曾與妹妹容齡一起被「現代舞之母」伊莎朵拉·鄧肯(Isadora Duncan 1877-1927 )免費收為弟子,學了三年舞蹈。
德齡有兄妹五人,她排行第三,妹妹容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芭蕾舞演員,中共建政後周恩來總理提名任命她為中央文史館館員。
德齡出生於武昌,在兄妹五人中排行第三,在荊州、沙市長大。其父裕庚為外交官,母親是法國人。家族本姓徐,以隨名姓的方式稱裕德齡。
1895年,父親任出使日本特命全權大臣三年,後又任駐法公使三年。德齡隨父在日本、法國生活六年,不但會外語,還具有開闊的視野和淵博的學識,精通各國國情。
1903年春,17歲的德齡隨父回到北京,不久和妹妹容齡一起被慈禧太后詔進宮中充作「御前女官」。1905年3月,因父病出宮赴滬。同年12月,其父在上海病逝,德齡以「百日孝」為由,從此沒再回宮。
1907年,德齡和美國駐滬領事館副領事(後改做報館記者)撒迪厄斯·懷特結婚,後隨夫去美國,從此走上了用英文寫作的道路。
德齡公主不是公主
德齡非真正的公主,之所以被叫為「公主」,緣於她在美國出版的第一部著作《紫禁城兩年》,當時她是用英文寫成的,於1911年清王朝終結時出版,署名Princess Derling。書一出版,就立即引起西方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關注,據說辜鴻銘還曾欣然為之撰寫過英文書評,大為讚賞。
根據英文Princess的意思,讀者理所當然也理解為德齡是公主了。
據了解,慈禧七十歲萬壽節期間,的確曾懿封德齡、容齡為郡主(即和碩格格),但英語中無公主和郡主之分,一律都叫做Princess,於是,誤會也就這樣產生了。
翻譯家秦瘦鷗先生介紹德齡時曾說:「其實,不但照中國的習慣,已經覆亡的一朝所頒給的種種頭銜都得一律作廢,便是真要保留她在滿清一朝所取得的封號的話,也只能稱為德齡郡主,因為她和她的妹妹容齡女士(封山壽郡主)都不是努爾哈赤的嫡裔,根本沒有晉封公主的可能性。」
該書於2006年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了中英雙語版:《我在慈禧身邊的兩年》;2012年由人民大學出版社重新出版《清宮二年記》。
只在宮裡待過兩年 回憶錄多虛構
1903年,17歲的德齡,在慶親王的引薦下,與妹妹容齡一起進宮,成為慈禧太后的御前女官。
1905年3月,裕庚在上海病重,德齡出宮,12月,裕庚病故,德齡以「百日孝」為由從此沒再回宮。
所以,德齡只在清朝宮廷僅待了兩年而已。
德齡在海外生活遠多於她在中國的,曾在《看世界》雜誌看夏雨天先生寫的《德齡公主:中國最早的女「海歸」》一文,說到她一件事,說在她在晚清貴族婦女中,是最西化的。
少女時代在巴黎演出話劇時,和合作的男演員當台擁吻,以至她父親的隨員受不了其開放而退席。德齡不屈不撓,直到其父裕庚罰隨員下跪賠不是才罷休。
西化的德齡,後來在美國用英文寫了很多有關晚清宮廷生活的著作,包括一些回憶錄,其作品中有關清宮史料,清宮規矩,清宮習慣等,有不少地方被歷史學家們挑出了毛病,她的妹妹容齡也曾指出德齡書中的一些不實之處:
「有一二事跡,說得天花亂墜,儼若蜃樓海市,令人不可捉摸」。比如在《御香縹緲錄》中,有不少描寫慈禧坐火車去奉天謁陵的內容,德齡寫得十分逼真,其享樂的場景令讀者誤認為歷史上真有其事。可當時北京與奉天之間連火車都沒通,而且查證史料,慈禧也未曾去奉天謁陵。
容齡還曾指出:「慈禧后與榮祿一節,查慈禧后入宮,年始十六,彼時榮祿隨任在外,尚是髫齡,彼此示嘗覿面,戀愛從何說起?……至謂宮中鞋匠等事,尤屬子虛,查後用之履,向為各王妃命婦所進。」
不過,德齡曾於1927-1928年間回國逗留,並親自扮演慈禧,演出英語清宮戲。同時找到小德張等人,進一步回憶收集清宮資料。此其間,德齡因愛子薩都斯早夭,已與丈夫離異。
抗戰期間追隨過宋慶齡
抗戰爆發後,德齡多次在美參加「中國之夜」及「一碗飯運動」等活動,支持祖國的抗戰事業。
宋慶齡在香港發起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發動海外華人華僑同仇敵愾,共禦外辱。德齡曾追隨宋慶齡在海外從事愛國救亡運動,為給抗日軍民籌集經費和物資做出了貢獻。
1944年11月22日,德齡在加拿大(有一說是在加州)死於車禍,享年58歲,當時重慶中央通訊社還專門為此發過一條電訊,其標題即為「德齡公主撞車身死」。
以下是德齡的英文演說影片,非常珍貴。
以下版本似乎是彩排版,最後有「打板」,這個版本有中文字幕(感謝強大的人人視頻字幕組)。
本版本音量較小,建議調大聲。
以下版本似乎是正式演說版,「打板」部分改在開頭演出,本版本沒有中文字幕。
本版本音量正常,請注意調回來。
同場加映: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聲音;現代人聽皇帝說話的唯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