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騰訊,華為、蘋果等跨國企業的數據中心也都放在貴州,其中蘋果曾引發被官方監管的疑慮,炒成大新聞。
文末附上貴州在爭取這麼多大公司數據中心的優勢。
貴州還有一個國際知名的天文望遠鏡。
>貴州花人民幣12億打造的全球最大天文望遠鏡,才半年觀光營收達46億人民幣,當地GDP增長50%。
以下內容來源:騰訊科技
2018年4月28日、29日,央視大型直播節目「直播長江」聚焦貴州,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作為科技企業助力貴州打造大數據產業的典型和標桿,在《新聞直播間》欄目中得到重點展示介紹。
這是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自開工以來,首次向外界展示施工實景。
騰訊貴安七星綠色數據中心位於貴州省貴安新區,總占地面積約為770畝,隧洞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是一個特高等級綠色高效災備數據中心,在貴安新區政府的統籌領導下按照騰訊的技術要求建設,未來將用於存儲騰訊最核心的大數據。
「未來所有企業基本的形態就是,在雲端用人工智慧處理大數據。一切有雲,有AI的地方都必須涉及大數據,這毫無疑問是未來的方向。」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曾經表示,「騰訊一直關注貴州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貴州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騰訊能夠在貴州這樣一個大數據產業的福地落地數據中心建設項目,是一件讓人開心和振奮的事情。」
直播畫面中,百米的小山間開鑿出五條山洞,每條山洞的頂部,還有兩個方形豎井。這些看似是公路隧道的山洞,正是即將用於儲存騰訊上萬台伺服器的特殊倉庫。而方形豎井則將為「倉庫」提供散熱、通風功能,提升能源使用率,配合打造綠色數據中心。
貴陽涼爽的氣候,結合山洞山體結構和巖層物理特性,其氣流組織特點會將外部自然冷源源源不斷地送入洞內,而不影響洞內設備穩定,給騰訊數據中心的綠色節能帶來了極大的想像空間。貴安新區特有的能源優勢,也為後續的綠色運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進展最快的2號山洞中,數據處理的核心——IT箱體已進場。箱體裏包括IT設備、制冷設備、供電設備等。基於騰訊第四代數據中心技術 T-block,這些設備進洞後,可以像搭積木一樣,不需要額外建築,快速建設成數據中心。
作為騰訊數據中心自主研發的第四代創新技術,T-block是騰訊七星數據中心的主要特色之一。該技術是騰訊數據中心歷時兩年自主研發,運用於數據中心基礎建設及運營工作的產品。
T-block外觀是形似集裝箱體的「方倉」,由辦公箱、供電模塊箱、兩個IT模塊箱、制冷模塊箱A和制冷模塊箱B由六大模塊組成。
而通過這些方倉的標準化對外介面,可以實現便捷快速的大規模拼裝對接。採用「搭積木」方式,全數據中心建設實現模塊化配置及快速拼裝,這也是貴安七星數據中心施工全面提速的原因之一。
極強的節能能力也是T-block的獨特亮點,根據2016年4月26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測量,T-block最小PUE ≈1.0955,比國內其他主流數據中心節能30%。
除了智能化搭建及管理,作為國內民用、商用安全等級最高的數據中心之一,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還擁有「高隱蔽、高防護、高安全」的特點。
「高隱蔽」指中心隱於群山中,核心設備均位於洞內,日常運行無人值守。「高防護」指中心按國家高等級人防標準建設。「高安全」指中心實現了網路、主機、業務 3 級雲安全布防,應用人臉識別、安防機器人等人工智慧技術,部署無人機入侵防控系統,具有多重安全保障。
目前,貴安新區聚集了多個數據中心建設項目,正逐漸發展為中國「數谷」。
正在全力建設的國際頂尖數據中心——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正是數位貴州蓬勃發展的縮影。未來,騰訊也將借由七星數據中心,進一步開放大數據和雲計算基礎能力,賦能產業轉型升級,激活貴州乃至全國大數據產業勃興,在數位中國背景下創造更大的價值。
>貴州花人民幣12億打造的全球最大天文望遠鏡,才半年觀光營收達46億人民幣,當地GDP增長50%。
為什麼這麼多科技公司都選擇貴州?
以下內容來源:中國科技媒體PingWest
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呈現出來的一個特點是去中心化。但在現實的傳遞的過程,卻仍難擺脫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為中心和先導,再像漣漪一樣往外延擴展的路徑。經濟不發達的偏遠地區,往往成了最後被惠及甚至是被忽視的那個。
貴州恰恰是這樣一個省份。儘管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已連續13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速、2015年突破萬億大關,但在全國31個省份中,它也僅排在第25位。
但這也並不意味著這些地區從此就無緣互聯網和IT行業了。仔細對比亞馬遜、google 和微軟等全球科技巨頭數據中心的選址你會發現,規模龐大的數據中心往往會放在經濟欠發達地區。
比如美國鳳凰城(Phoenix),這裡在20年前還只是一個沙漠小鎮,目前至少集聚了80余個雲計算數據中心,蘋果在這裡也有機房,它已經成為美國第六大城市,有「沙漠矽谷」的美譽。
亞馬遜AWS全球第十個數據中心所在地——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的中衛市,跟鳳凰城有相近的地貌和氣候,風電和光伏發電資源充沛,年平均溫度8.8攝氏度,非常利於數據中心的運營,阿里和奇虎360等也都在中衛建有數據中心。
相比之下,貴州同樣有著適宜的氣候、環境和能源基礎:年平均氣溫15度,方便機房散熱;地廣人稀,建設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成本低,且地質穩定;貴州水電裝機量排在全國第四(2015年數據),有充足的清潔能源供應。
得益於貴州當地政府的重視,過去幾年來,以貴陽國際大數據博覽會(簡稱「數博會」)為代表,貴州已吸引了三大運營商,它們都選址國家級新區貴安新區建設數據中心,總投資規模高達150億人民幣。蘋果的合作伙伴、代工巨頭富士康也在此建設了一個擁有6000台伺服器的綠色隧道數據中心。
可以說,建設數據中心幾乎是落後地區產業升級、與高新技術發生關係的唯一方式。
其中邏輯類似於亞馬遜的前店(北京)後廠(中衛)模式。數據在偏遠的地區存儲,在東南沿海運算和開發,然後在全國使用。
相對北上廣深來說,貴州、寧夏中衛這些地區在尖端人才上沒什麼優勢,但IT基礎設施人才還是有的,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營和維護也為當地提供了就業。
與此同時,GDP也上來了。嗯,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
而且,這些存儲在中國的數據,蘋果並非唯一的所有者。
「(在貴州建數據中心)同時也符合相關新規。這些規定要求在中國的雲服務由本地企業來運營,所以我們與雲上貴州合作提供iCloud。我們的客戶知道,Apple擁有強大的數據隱私和安全保護機制,並且不會在任何我們的系統中創建後門。」
寥寥數語,道出了蘋果在中國建立數據中心的政治因素,同時在力圖打消用戶對安全和隱私的憂慮。
2017年6月1日開始實施的《網路安全法》明確規定:所有與寬泛定義的國家安全問題有關的中國公民或地區數據,必須存儲於中國境內的伺服器上,而且雲服務的運營方必須為本地企業。
這也是蘋果選擇國有資本背景的「雲上貴州」公司作為合作方的原因之一,此後iCloud服務在中國境內使用「iCloud」和「雲上貴州」雙品牌向用戶提供服務。
這也是與蘋果在其它美國之外的地方建立數據中心最大的差別。
以丹麥為例,蘋果在當地建立的數據中心為蘋果直接所有,可以用來存儲包括丹麥用戶在內的歐洲其它國家用戶的數據。
但蘋果在貴州省的數據中心只用來存儲蘋果在中國的用戶數據,且與「雲上貴州」這家國有企業共同所有——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甚至只有合作伙伴能接觸到這些數據,蘋果公司本身都無從置喙。
這就是中國的特殊國情與特殊的監管需要。
不過整體上看,如果說貴州是中西部地區產業升級的一個樣板,蘋果在貴州建設數據中心,也將成為跨國企業在貴州落地的一個樣板。
在這些因素之外,中國市場對蘋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儘管在近期的蘋果財報中,中國市場的表現並不搶眼。
可以明顯觀察到的一點是,作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蘋果一直努力在中國開辟產品銷售和基礎服務之外的業務,它已經公布了北京、深圳、上海、蘇州等地設立研發中心的規劃。
對蘋果而言,未來中國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市場,它理應承擔更多角色。無論蘋果想怎麽做,它都必須得這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