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即將改革開放?歷史機遇,能幫助經濟慘澹的中國大東北嗎?

前情提要:

>朝鮮宣布停止核試,將全力發展經濟、與鄰國交好;川普表示歡迎。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記者:辛圓

2018年4月23日,受朝鮮宣布「全力發展經濟」消息的刺激,東北亞板塊逆市走高,吉林高速(601518)、長白山(603099)等個股封漲停板。

分析師認為,朝鮮開放國門對中國東北經濟確實是重大利好,但長期來看,東北實現振興仍要靠自身改革。

據朝中社4月21日報導,朝鮮勞動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決定,自即日起,朝鮮將中止核試驗與洲際彈道導彈試射,並廢棄北部核試驗場。

會議提出,朝鮮將集中一切力量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營造有利於經濟建設的國際環境,維護朝鮮半島和世界的和平穩定,朝鮮將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積極展開密切聯繫和對話。

>鴨綠江畔,北韓民眾遙望中國。大陸網友:我們看他們,就像以前美國看中國。

>中國和北韓的邊境是怎樣的?實拍鴨綠江兩岸的兩個世界。

遼寧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啟東在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指出,朝鮮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從過去長期處於備戰狀態轉到經濟建設,這意味著整個國家的內政、外交導向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東北亞地區的緊張局勢,對東北地區尤其是邊境城市來說是重大利好。

在梁啟東看來,外界所說的「投資不過山海關」,除了東北地區官僚體制僵化導致的行政效率低下,國際環境也制約了外界的投資欲望。

對於朝鮮釋放出的謀求和平與發展的信號,中國外交部給予積極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1日表示,朝方有關決定有助於進一步緩和半島局勢,有助於推動半島無核化和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

地處中朝交界的丹東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之一,長期以來這個緊鄰朝鮮的邊境城市生活在後者不穩定因素帶來的陰影下,經濟增長持續低迷。

>大東北的經濟真的慘,近日熱文:【我為什麼不願在東北工作?】

根據《2017年丹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7年丹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93億元,在遼寧省14個地級市中位列第9,經濟增速僅2.8%,低於遼寧省和全國平均增速。此外,2017年,丹東固定資產投資延續負增長態勢,下滑幅度高達8.6%。2016年,丹東市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斷崖式下降達52%。

梁啟東認為,東北地區在對外開放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亞洲的經濟中心在東北亞,中日韓三國經濟總量之和超過歐洲,而東北是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地理位置中心,北臨俄羅斯、南靠蒙古,東接日韓和朝鮮,西靠大陸,毫無疑問,地緣政治局勢平穩產生的積極效果是巨大的。

有觀點認為,如果朝鮮打開長期封閉的國門,將給丹東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利用其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重要交匯點的區位優勢,丹東甚至可能成為第二個深圳。

梁啟東在採訪中對此表示了謹慎樂觀的態度。他指出,目前東北亞局勢仍較復雜,很擔心朝鮮的開放只是「雷聲大、雨點小」。他表示,儘管朝鮮「全力發展經濟」是利好,但東北經濟未來的增長不應指著」別人「,更多應該依賴自身改革。

「把央企子公司、控股公司加在一起,在東北有超過3000家央企,在黑龍江和吉林尤為突出,這些企業在各個關鍵領域占據了大量優勢資源,同時擠壓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如果這方面的改革沒有突破,東北經濟很難有深層次改善。」梁啟東坦言。

經歷了前幾年的「斷崖式」下滑後,東北經濟去年出現了復甦跡象。

2017年,遼寧省GDP同比增長4.2%,告別了上一年的負增長態勢;黑龍江經濟增速為6.4%,較上年增速加快0.3個百分點;吉林經濟增長5.3%,相比上一年的6.9%有所放緩。與此同時,包括工業增加值在內的一系列宏觀數據也出現了顯著改善。

閱讀原文

>大東北的經濟真的慘,近日熱文:【我為什麼不願在東北工作?】

>鴨綠江畔,北韓民眾遙望中國。大陸網友:我們看他們,就像以前美國看中國。

>中國和北韓的邊境是怎樣的?實拍鴨綠江兩岸的兩個世界。

>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北大經濟學教授:「大象感冒,不能只拿小勺餵藥。」

>1981年,一對美國夫妻在中國拍下大量彩色膠片,紀錄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2016年對外發表。

>【從毛到鄧】紀實攝影大師馬克呂布的鏡頭下,改革開放前的中國。

>成長於改革開放的時代,當今中國年輕人分屬四大類,在社會各階層努力生活著。

>深圳,中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城市;多少台灣人對大陸的第一次接觸,就是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