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到底有多威?條件一等一,中國最強省的寶座沒換過

▲珠江新城,廣州CBD。圖/Flickr

1984年,當深圳國貿大廈創造3天一層樓的奇蹟時,江蘇已經是中國的No.1,山東則超越了遼寧上升到No.2。

1988年,穩坐中國經濟龍頭老大六年之久的江蘇,終於跨過了千億GDP的門檻。

同時擠進這個千億俱樂部的,卻不是大象起舞的山東,而是悄然逼近的廣東。

一年後,深圳、珠海最早向勞務市場打開大門,「百萬勞工下廣東」轟動全國。

這股孔雀東南飛為廣東帶來大量人才,也助推了廣東GDP首次趕超江蘇。

這第一的位置,廣東站上,就再也沒有讓過位了。

本文來源:新周刊

微信id:new-weekly

作者:張家明

短短幾年裡,廣州的城市地位遭到了好幾輪質疑。

互聯網創業浪潮來了,廣州不慌不忙,首次被開除出一線城市。

2016年初樓市大漲,廣州漲價慢了點,再次被吃瓜群眾開除。

2017年10月,「北上深杭」紀念郵票推出,又有人說「廣州地位不保」了。

廣東人很喜歡說一句話:有什麼大風大浪,我們沒見過?

地理上,每年有兩至三個颱風直撲廣東,是全國經歷過最多大風的地區;

歷史上,廣東自晚清以來就是改革先鋒,改革開放後更是「先走一步」的探索者,再大的浪都經歷過了。

今天廣州遇到的嘲諷或質疑,小兒科罷了。

▲改革開放的短短四十年間,深圳從小漁村到如今的「中國矽谷」。圖/KPF

2003年,《新周刊》第156期就已經提到,廣東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但它會以 「廣東方式」來應對壓力和挑戰:

「全國的萬馬奔騰令江浙省份和一些明星城市分享了原本罩在廣東頭上的光環,廣東人不餒、著急,卻不真的努著勁來攀比和鬥氣,依然故我的是自己的建設與生活節奏。無論何時何地,他們也不會失掉對塵世生活的熱愛和享受。」

然而,就算廣州不爭虛名,大把城市正在像自媒體營銷號刷10萬+、娛樂圈明星走戛納紅毯一樣,快步流星地趕上來。

▲杭州無疑是一線城市的有力競爭者之一。圖/視覺中國

比數據?廣東有兩個妥妥的「一線城市」

2016年4月,第一財經搞了一個「新一線城市研究所」,除了繼續將北上廣深列為一線城市,還宣布了15個「新一線」城市。

上個月,民生金融智庫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也提出,中國至少需要8個一線城市,除了北上廣深以外,天津、杭州、成都、武漢、南京、重慶、西安、蘇州、合肥等9個城市有望成為「新一線城市」。

好玩的是,6月份一財公布《2017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合肥名列「二線城市」,當地媒體很自豪地寫了一個新聞《合肥:今天起,請叫我二線城市!》。

問題來了,現在該叫合肥幾線城市?

▲2016年,第一財經版「新一線」城市。

玩概念是玩不過人家了,還是數據說話吧。

2017年1—6月地級以上城市地區的GDP排名,前三名依舊是雷打不動的北上廣,深圳和天津緊隨其後,都是萬億以上或接近萬億的城市。

至於成都、武漢、杭州等明星城市,半年度GDP還處於5000—6000億的量級,哪一個敢說自己是一線城市,其他幾個都不同意。

而在人均GDP上,五大城市中最高的是深圳和廣州,遙遙領先於其他三個一線城市。

深圳今年的經濟表現有目共睹,據預測,2017深圳全年GDP可達到21983億元,可能將超過廣州,成為中國「第三城」。

即便如此,中國的一線城市格局也就是從「北上廣深」變成了「北上深廣」,廣東還是坐擁兩個一線城市,且它們都在一小時經濟圈內。

更重要的是,環廣州或環深圳的一小時經濟圈內,廣東還有一大批明星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圖/Croquant

擺實力?廣東既適合生活,也適合創業

要說廣州在城市性格上有什麼問題,也許就是太謙虛啦!

媒體人、美食家沈宏非曾拿廣州和上海作過一次精彩的對比:

「廣州特別實在,但是有點實在得過頭了,廣州明明是一個一線城市,但是太謙虛,愣是把自己往一個二線城市走;上海就有點太虛了,明明是一個中國城市,愣要假裝是國際城市,我覺得他們都走極端了。」

環視四周,珠三角的大部分城市都很像廣州老城區(深圳更像香港),它們也許沒有高樓林立的都市架式,也沒有賽博朋克的夜景,看上去還有點土土的感覺,但個個都是世界級的生產基地。

▲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局部)。圖/人民日報

10月9日,《人民日報》刊發了「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鎮」榜單,前十大小鎮中,廣東和江蘇分別占了5席,而前五十個小鎮中,珠三角占了20個。

佛山獅山的整車和汽配,廣州新塘的牛仔褲,東莞虎門的服裝,佛山北滘的家電,東莞長安的模具,市場影響力都是全球性的。

過去五年間,這些小鎮引進了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生產基地,率先完成了產業升級,進一步布局全球市場,影響力還會繼續擴大。

你在國內外乘坐的汽車、穿的衣服、用的家電、搭乘的公共交通工具,都有來自廣東的產品。

▲佛山。2017年9月,廣州、佛山兩地政府聯合印發《廣佛同城化「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首次提出廣佛同城化的總體定位:「十三五」期間,廣佛區域建設成為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區和全國同城化發展示範區。圖/視覺中國

即便是科技園區,廣州也顯得很樸實。

其他一線城市的科技園區都建設得非常高大上,但微信所在的TIT創意園不過是幾棟低矮的老廠房,前身是建於1956年的廣州紡織機械廠,裡裡外外連一個顯眼的大招牌都沒有,走過路過都很難發現這裡藏著一家用戶量高達9億的社交媒體。

廣州也是這樣,它從來都沒有必要往額頭上寫「一線城市」幾個字,它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自然會讓你來尋找它。

▲珠江。圖/GETTY

騰訊當然不是沒錢給微信蓋樓,只是廣東本土企業都有一種實在的「廣東精神」,不喜歡搞面子工程。

事實上,騰訊兩年前已經在廣州琶洲西區買下兩塊地建設微信總部。

而琶洲這裡將建成一個與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三足鼎立的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復星、騰訊、阿里巴巴、唯品會、小米、歡聚時代、環球、科大訊飛、國美、康美藥業、鵬潤雲端等11個項目已經動工建設。

▲互聯網創新集聚區位於珠江南岸的琶洲西區。

不過微信的員工們可能還是更喜歡老地方。

在一次採訪中,微信高級產品經理劉特鑫說,他喜歡廣州的氛圍,微信總部尚在華景新城的時候,他們「經常在一起開會,開得很晚,可能在凌晨兩點、三點,樓下有個米粉店,還有一些小吃店一直開著」。

後來搬到海珠區的TIT創意園,靠近中山大學,更是要環境有環境,要文藝有文藝,要生活有生活。

這就是廣州,即使在寸土寸金的CBD珠江新城,廣州還留了一大塊地建了一個「中央公園」。

劉特鑫說:「像廣州這麼包容、這麼輕鬆、這麼市井的文化,其實非常適合創業者。」

▲微信總部所在園區,前身是建於1956年的廣州紡織機械廠。

「十二五」期間,廣州的金融業和「互聯網 」產業都取得了飛躍性的發展。

到了「十三五」開頭的2016年,廣州民間金融街、國際金融城、南沙現代金融服務區等6大金融區已經初具雛形。

去年,廣州快遞業務量達到了28.67億件,同比增長高達46.87%,排名全國城市之首。

說廣州已經淪為「互聯網領域的三線城市」,標題黨製造噱頭而已。

▲位於廣州CBD中央和城市中軸線的花城廣場。圖/wiki

論前景?粵港澳可能是世界第一都市圈

在城市定位上,廣州屬於「國家中心城市」。

2010年2月,住建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將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規劃為國家中心城市,其中廣州是唯一一個非直轄市。

有人說,最近幾年不是出現了「逃離廣州」現象嗎,不少媒體人紛紛北上揾食,說明廣州的人才吸引力已經下降了!

恰恰相反,最近五年來,隨著一系列攬才政策的實施,尤其是「十三五」期間投入35億元向海內外招攬產業領軍人才,廣州已經成為了海歸人員創業就業的熱門目的地。

▲「十三五」重要指標。圖/民生周刊

據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統計,最近五年,廣州留學人員回國人數以每年至少30%的比例遞增,目前累計留學歸國來穗工作人數不少於6萬人,在穗創辦企業2000多家。

同時,「中國矽谷」深圳市近年已經累計吸引海歸超過7萬人,2016年即引進了留學人員1.05萬人。

新一輪「人口紅利」已經升級為「人才爭奪戰」,廣州作為廣東的省會可謂占盡了優勢。

最近幾個月來,武漢、長沙、鄭州等二線省會城市紛紛推出重磅政策,給予大學生就業、安居、入戶等優惠政策。

但二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影響力還是難以相提並論,武漢、長沙、鄭州吸引的主要是本省人口,滿打滿算一億人,而一線城市的吸引力是全國性的。

2016年,廣州和深圳常住人口增長率領跑一線城市,足以說明廣東的強勁吸引力。

▲深圳科技園區。圖/Brücke-Osteuropa

來珠三角城市就業,你擁有的並不只是一個美食之城或創業之城,還有一個全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大廣東」。

2016年,珠三角城鎮化率為84.85%,長三角為70.69%,京津冀為63.9%,而廣東全省的城鎮化率也達到了69.2%。

2017年3月,國務院從國家層面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對泛珠三角未來的發展如虎添翼,相當於來了一個「第二次改革開放」。

香港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王緝憲(語言學家王力先生的三子)認為,粵港澳大灣區本身就已經是全球最有競爭力的超級都市圈,它的關鍵詞不是「大灣區」,而是「粵港澳」:

「世界上沒有哪個灣區同時具有世界級的金融中心(香港)、世界級的高科技中心(深圳)、世界級的生產基地(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深圳)、世界級的教育中心(香港有五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學)和世界級的物流和運輸樞紐(世界物流量最大的區域。」

「並有三個世界排名前15的港口、一個世界貨運排名第一兼國際客運連接度世界前三的機場)。而且,這些‘世界級’的地位,沒有一個是打造出來的。」

▲粵港澳大灣區的影響力將會輻射全球。圖/國金證券研究所

只要走上街頭問一問廣東人,樂見粵港澳進一步融合的人必然占了大多數。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得以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廣深港高鐵將於2018年通車,屆時廣州到香港僅需48分鐘,香港擁有的世界金融市場和潮流文化生活,都能夠更快地共享給廣東的企業家和居民。

粵港澳大灣區,可以說是「球級」的都市圈了。有這樣強大的廣東在,誰也別想把廣州擠出一線!

閱讀原文

災後鄭州:當一座都市忽然不能上網和用支付寶

xxx

南京不是南京人的南京

xxx

2021中國城市再洗牌:成都人口超越廣深,鄭州超武漢,無錫人均GDP超北上廣

xxx

鄭州超越武漢,成為中國中部常住人口第一大城市

xxx

【中國特色小鎮死亡名單】從一夜爆紅到「帥不過三秒」

xxx

杭州老舊社區加裝「公共電梯」,搭乘一次收費人民幣一元,刷臉收費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