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新社
記者:薛宇飛
2018年2月28日電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網站28日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626.37億港元,按照28日港元/人民幣的中間價計算,折合人民幣約21529.55億元。
數據顯示,深圳2017年的GDP總量為22438.39億元,首次超過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網站的統計表格顯示, 2017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為2662637百萬港元。
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網站的數據顯示,香港2017年經濟增長3.8%,本地生產總值為26626.37億港元。以28日港元/人民幣的中間價0.80858計算,約折合21529.55億元人民幣。
據香港文匯網報導,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由於外圍環境較好,香港經濟去年增長達3.8%,高於去年財政預算案的預測,亦高於過往10年(即2007年至2016年)的年均2.9%的增長率。
此前,深圳已經公布了2017年的經濟數據。初步核算,深圳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438.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8%。
也就是說,深圳的GDP總量正式超過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
若以城市GDP 總量進行排名,深圳市的經濟總量也僅次於上海市和北京市,成為中國城市經濟總量的第三極。
雖然深圳的經濟總量超過了香港,但是在人均GDP方面,仍不及後者。陳茂波表示,現時香港人均生產總值達4.6萬美元,位居世界前列。
香港大公網報導稱,陳茂波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而言,有雙市場、創新科技產業和土地資源等三大優勢。
大灣區6800萬人口,生產總值14000億美元,為香港金融和高端服務業提供龐大的市場。香港可以和內地企業並船出海,開拓市場。
此外,大灣區既有匯聚多家龍頭科創企業的深圳,亦有多個正向先進位造業轉型的城市,在科創產業上與香港互助互輔,可以成就一個人才、科研機構與企業匯聚的國際創科中心。
大灣區也有豐富的土地資源,隨著多項交通基建落成通車,往返區內各地非常方便,若能在政策上有所突破,香港人可以更便捷地在區內營商、學習、就業和生活。
對於2018年的經濟前景,香港特區政府認為,環球經濟擴張勢頭持續,加上內部需求強勁,預計會在未來為香港經濟提供有力支持。
只要外圍不出現重大突變,香港經濟繼2017年實現3.8%的增幅後,預測2018年本地生產總值將會增長3%至4%。
推薦閱讀:
>回到1992年的深圳,那個被鄧小平欽點並迅速發展的城市,你會幹嘛?
>深圳,35歲生日快樂~中國改革開放最重要的城市;多少台灣人對大陸的第一次接觸,就是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