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成為中國家庭新負擔?上海84%小孩有補習,部分家庭要花掉一半收入。

(以下內容提及的費用,都是人民幣。)

本文來源:央視網(微信id:cctvcomweixin)

現今網上有句流行語,「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把它用在補課費上,可謂恰當。然而動輒數千、數萬元的補課費用,依然阻擋不了家長們對補課的需求和熱情。如何為學生減負,為家庭減負?期待政府、社會、家庭等共同發力。

補課費已成家庭沉重開支

「現在補課費用越來越高,家長很無奈,既覺得難以承受,又感覺不得不接受。」上海市人大代表馬瑜說,「很多補課都是超前學,‘早學幾年、多學幾遍’。」

在上海市兩會上,和馬瑜有類似感受的代表委員不在少數。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飛康在建議中寫到:「每個孩子每月課外補習、培訓等費用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甚至十幾萬,這對一個普通的家庭來說,怎麼承受得了?」

「年輕時不理解為什麼孩子要花這麼多錢,自從補課後才明白。」兒子就讀高一的胡女士告訴記者,「一對三補數學或英語兩個半小時至少1000元,大課200多元,每個月都要上萬的補課費。」

她說,一開始在陪孩子補課間隙還去咖啡館坐坐,後來變成連杯奶茶也捨不得喝。「我和孩子爸爸都精簡了自己的開銷,全力以赴供孩子。」

相比以傳統升學為目標的補課,以出國留學等為目標的補課費用更是驚人。

「送孩子赴美上高中,她花了數百萬」,一張網路流傳的由「Steve媽媽」提供的圖表顯示,僅孩子出國前參加英語培訓(一對一外教輔導)一項的費用就高達85萬元,還不算培養冰球等所謂與國際接軌的愛好的花費。

教育機構教師特別是「名師」水漲船高的收入,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培訓機構的豐厚利潤。諸葛學堂發布的一則「征婚!大語文老師!年收入155-240萬!高!富!帥」的帖子顯示,這位老師稅後年薪超過百萬元,還不包括任何期權、股權及獎金等,令人瞠目。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范先佐說,雖然存在地域、城市差異,但是「補習家教費用」在家庭開支中的份額攀升已非常普遍、值得關注。民進上海市委今年的一份提案顯示,通過對部分上海中小學家長的問卷調查,有84.15%的孩子參加課外輔導班。

有盲目有無奈,門門要補價格不菲

根據瀋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17年統計,2016年瀋陽市在崗職工年平均薪水為67444元,也就是說,這個孩子僅補課費就相當於當地一個成人的年收入

張女士說:「這個課也不是非學不可,但是現在高考中傳統文化比重增加,還是學得越多越好,孩子從小就要努力,家長也要盡量給孩子創造條件,精力、經濟都得跟上。」

標本兼治,莫讓費用和焦慮齊升

2018年,教育部將探索建立「負面清單」制度和聯合監管機制,促進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規範有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楊東平表示,課外補習正在「綁架」學校教育。

「課外補習在國外稱之為‘影子教育’,如影隨形跟在學校教育後面,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尤其是為後進學生提供課外輔導,就是所謂‘補差’的功能。但是在中國,其功能普遍成為‘培優’越是學習好的人上的補習班越多。」

記者採訪發現,中考、高考指揮棒,依然是補課熱的最主要動力。

「考什麼學什麼唄。」有家長表示,「誰真心願意花大價錢出去補課啊?」

「現在是水漲船高,你不補就肯定落後。」馬瑜說,在中考、高考自主招生錄取比例可觀的現狀下,家長們普遍希望為孩子爭取「裸考」之外更多的一次機會,拼競賽、拼難度,這是補習費用越來越高的重要原因。

同濟大學教授蔡建國一直關注並反對過度補課現象:「整個教育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家長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送給了培訓機構。」

要打破這個怪圈,學校的教學質量是關鍵,教育部門一方面要嚴厲查處老師上課不認真,考試超出大綱等現象,另一方面要通過設立標準、執法檢查等,規範培訓機構的辦學。

採訪中,也有不少家長表示,雖然補課費用高昂,但校外培訓機構無論從師資力量、課程研發、溝通服務等各方面來看,確實彌補了校內教育的不足

大陸的教育現狀是高中老師水平最高,初中老師又強於小學老師。

但是,家長卻越來越重視給孩子「打基礎」,而校外機構中不乏大把名校畢業、海歸回國的高素質教師,這也是家長對校外機構趨之若鶩的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范先佐認為,補課費用日高,在某種程度上說明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僅稀缺,而且資源分配需要更加公平。「問題表現為家庭教育開支劇增,實際指向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應該更公平,高質量教育資源的獲取應該更便利、成本更低廉。」

十個嚴禁+四部門整治,能否收緊瘋狂校外培訓的「韁繩」?

四部門開展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提出,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出現的「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

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學科類培訓的班次、內容、招生對象、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審核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堅持依法從嚴治教,堅決查處一些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等行為,嚴厲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四部門通知要求,嚴禁校外培訓機構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並依法追究有關學校、培訓機構和相關人員責任。

教育部對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的「十項嚴禁」中明確,嚴禁自行組織或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組織,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考試,或採用社會培訓機構自行組織的各類考試結果;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以各類競賽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嚴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設立任何名義的重點班、快慢班。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今年還首次明確提出,要將民辦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納入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管理,嚴格規範招生計劃和招生方式管理,引導其合理確定招生範圍,並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閱讀原文

中國校外培訓行業正在降薪、裁員和轉型

xxx

教育培訓「團滅」背後,中國重大國策轉向:拋棄美國道路,轉向德國道路?

xxx

中國多所學校發布通知,家長沒打疫苗,孩子暫緩入學。輿論抨擊呼籲叫停

xxx

廈門大學,為什麼這麽牛?

xxx

中國教育部嚴禁炒作高考狀元,學校各出奇招「暗示」:「有兩位考得比較好的同學」

xxx

【中國高考閱卷史】考生人數屢創新高,給一千多萬名考生批卷的,可能不是人類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