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 80年前,紅軍長征歷史鏡頭。

本文來源:新浪網

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突破敵人重重包圍,輾轉二萬五千里,到達陝。

迄今為止,人們發現的記錄長征的歷史圖片並不多,這更增加了長征圖像的珍貴性。

下面這些圖片,你都見過嗎?

▲1921年成立的中國共產黨,直到1927年才有了自己的軍隊——紅軍。中共領導紅軍在福建、江西等地開闢革命根據地。1931年9月,中國共產黨蘇區中央局遷駐瑞金。圖為毛澤東(左一)在江西瑞金與紅軍戰士合影。1931年11月,毛澤東被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主席。

▲從1930年底至1933年10月,國民黨軍隊曾先後5次對中共在福建、江西邊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紅軍在前4次的反“圍剿”中取得了勝利。圖為周恩來、朱德指揮紅軍打敗國民黨第四次“圍剿”後,與紅一方面軍的部分領導人在福建建寧合影。供圖|視覺中國

▲國民黨軍隊在“圍剿”紅軍時,在中共的中央根據地邊緣修築的碉堡達3000多個。供圖|新華社

▲當時中國工農紅軍有三大主力,分別是紅一軍、紅二軍和紅四軍。圖為1934年,紅軍第二軍團在四川酉陽縣南界鄉留下的宣傳標語“共產黨十大綱領”。供圖|新華社

▲反“圍剿”中的紅軍在行軍。供圖|新華社

▲由於中共黨內的路線錯誤,致使紅軍在第5次反“圍剿”鬥爭中失敗。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主力從瑞金、於都等地出發,被迫開始長征。圖為長征前的紅軍隊伍。

▲在到達貴州遵義之前,紅軍始終未擺脫被動挨打的局面,損失慘重。1935年1月,在貴州遵義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圖為遵義會議舊址。供圖|新華社

▲遵義會議後,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四渡赤水河,西進云南,巧渡金沙江。至此紅軍跳出了數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完全掌握了長征的主動權,之後,劉伯承與小葉丹結盟,紅軍順利通過四川彝族區,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滬定橋。圖為描繪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油畫。供圖|新華社

▲1935年11月,紅二方面軍(1936年7月前其番號為紅二、六軍團)在桑植縣開始長征。當年11月27日,紅六軍團在軍團長蕭克、政委王震的率領下攻占了新化縣城。圖為紅六軍團部分領導人在佔領湖南新化後合影。一排左三為王震,左五為蕭克。

▲紅二方面軍在三大主力紅軍中最晚進入雪山地區,先後翻越了哈巴雪山等20多座雪山。紅四方面軍是最早踏入雪山地區的部隊,在雪線以上區域停留時間最長,累計翻越雪山超過20次。紅一方面軍先後翻越了夾金山等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圖為紅軍長征時經過的雪山——夾金山。

▲爬雪山之後就是過草地。草地位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縱長500餘里,橫寬300餘里,面積約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紅軍過的草地主要是現在的川西北若爾蓋地區。這是紅軍走過的水草地。供圖|新華社

▲紅軍長征時吃過的野菜的標本(左)和穿過的棕背心。供圖|新華社

▲1935年9月,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突破位於四川、甘肅邊境的天險臘子口,越過六盤山,於1935年10月到達陝西北部的吳起鎮,和陝北紅軍勝利會師。圖為長征到達陝北紅軍的一部。供圖|新華社

▲1935年11月初,到達陝北的中共中央和陝甘支隊在甘泉地區同在陝甘革命根據地的紅十五軍團會師。圖為1936年,鄧小平與紅軍第一軍團和十五軍團的部分領導幹部在陝西淳華縣。右起:鄧小平、徐海東、陳光、聶榮臻、程子華、楊尚昆、羅瑞卿、王首道。供圖|FOTOE

▲1936年10月22日,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圖為紅一、二、四方面軍與紅十五軍團幹部合影。供圖|視覺中國

▲1936年10月22日,三大主力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至此,紅軍長征全部勝利結束。圖為會寧縣門樓。供圖|新華社

▲長征後到達陝北的毛澤東與朱德。1971年毛澤東曾經說過:“長征前紅軍三十萬,到陝北剩下二萬五千人。中央蘇區八萬,到陝北只剩下八千人。”周恩來於1936年9月曾對斯諾說,長征時紅軍與國民黨作戰的損失要少一些,最嚴重的損失是由於疲勞、疾病、飢餓等所造成。

▲紅軍長征,行程兩萬五千里,縱橫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已併入四川省)、甘肅、陝西11個省,粉碎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圖為紅二方面軍黨代表大會的代表,1937年在陝西富平縣陳爐鎮合影。

閱讀原文

中國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