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外賣的星巴克長期存在【代購】,星巴克官方要求餓了麼、美團從嚴審核。

本文來源:新浪新聞、解放日報

記者近日報導了曾經消失的「星巴克網店」近期又出現的現象,經調查,這些網店均與星巴克無關,實為其他食品經營者在線提供的星巴克餐飲代購服務。

這些餐飲代購服務者存在「借用」星巴克門店照片、食品經營許可證號,企業公示的信用信息與實際經營情況不符等問題。

上海市食藥監管部門表示,已約談餓了麽、美團外賣等網路訂餐平台,要求其依法加強對平台內在線餐飲代購這類新業態從業者的入網審核及日常管理。相關負責人還透露,正在修訂的《上海市網路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或將考慮增設相關條款,明確對在線餐飲代購這類新業態的監管要求。

訂餐平台清理「借旗號」行為

中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食品生產、食品銷售、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許可。

然而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截至目前,尚無可以直接適用於網路訂餐平台餐飲代購行為的法律、法規。

監管部門表示,目前,這些代購行為屬於一種服務,而非直接制售食品,相關從業者除了需要依法申請取得營業執照外,暫不需要其他相關許可。

餐飲代購從業者的規模近年迅速擴大,但隨之而來的食品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大,已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2016年8月底9月初,餓了麽、美團外賣等網路訂餐平台就被曝光出現了假冒星巴克門店,這直接引發網路訂餐平台對在線餐飲代購的清理整頓。

餓了麽合規部總監陳雲飛表示,2016年是一個分水嶺,此後,曾經五花八門的在線品牌餐飲代購,僅剩下星巴克一家。

「我們和星巴克方面溝通了多次,但對方沒有意願要在網路訂餐平台上開設品牌外賣。」陳雲飛坦言,這塊業務的市場前景其實很好,所以餓了麽仍保留了一部分的星巴克代購業務,但為了控制風險,目前上海市場餓了麽僅審核通過了5家企業從事該業務,在上海從事星巴克代購的相關人員數量在幾百名左右,每月代購訂單量在20萬單左右。

陳雲飛表示,星巴克方面此前明確禁止餓了麽平台上的代購使用其商標等標識標誌,對於個別代購者未經許可繼續使用星巴克門店照片和食品經營許可證號等情況,將進行徹查,發現一起整改一起。

「證照不符」系商業模式所致

然而,經過整頓後的網路訂餐平台,還是讓許多人不放心。

在餓了麽平台上,杭州黑手科技有限公司(「黑手星巴克代購」)和上海卡戎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叮咚專送」)是規模最大的兩家代購星巴克商品的公司,但他們都存在「證照不符」的矛盾。

比如杭州黑手科技有限公司,註冊地在杭州,但其在餓了麽上公示的食品經營許可證,上面顯示的經營者卻不在杭州,而是分別在上海浦東新區和寶山區登記註冊的兩家食品經營單位。

「這種情況常被認為是套用他人許可或偽造許可。」杭州黑手科技有限公司市場負責人張令輝解釋說,「證照不符」其實是商業模式所致——杭州黑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客服、後台運營、資金結算等業務,代購人員實則受聘於上海的兩家企業,所以公示的證照都是這兩家企業的,而非杭州黑手科技有限公司。

既然目前從事在線餐飲代購不需要申請相關食品經營許可,那麽只要在訂餐平台上公示營業執照就可以了,為何不這樣做?反而要冒著被懷疑套證甚至偽造許可的風險?

上海卡戎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主管張凡表示,由於訂餐平台加強了入網審核,入網經營者必須證照齊全,而做餐飲代購的公司多為互聯網企業,只有營業執照,沒有食品經營許可,所以過不了平台的審核關,也就衍生出了互聯網企業尋找其他企業「攜手通關」的模式。後者有代購人員,也有食品經營許可,既能為互聯網企業節省人力成本,也能幫助其通過平台的審核。

代購環節不是「管外之地」

相比證照,在線餐飲代購過程的衛生狀況更值得關注。

市食藥監局餐飲處副處長張磊透露,正在修訂的《上海市網路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已經關注到了在線餐飲代購這一新業態。

該辦法的征求意見稿要求,網路餐飲服務提供者自行送餐的,應當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章等相關規定,加強對送餐人員的培訓和管理,至少要遵守5項要求。

比如,送餐人員應當取得健康證明;配送膳食的箱(包)應當專用,定期清潔、消毒,不得將膳食與有毒有害物品、待加工食品、食品原料存放在同一配送箱(包)內;有特殊溫度控制要求的食品,其配送條件應當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配送等。

張磊表示,目前相關法律法規雖然暫未要求在線餐飲代購必須持證經營,但不需要許可並不意味不納入監管。

尤其是代購員的健康狀況、送餐過程的衛生、溫度等高風險環節,相關監管要求應當和網路訂餐平台、餐飲服務提供者一視同仁,並不存在在線餐飲代購從業者規模較小,相關監管要求就放鬆的情況。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控制食品安全風險的角度來考量,建議網路訂餐平台對在線餐飲代購員進行統一管理,並呼籲相關行業協會出台更具體的在線餐飲代購操作標準,嚴格規範從業者的行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