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中國之聲新聞縱橫頻道(微信id:xinwenzongheng)
發達的互聯網經濟,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美食,隨之而來的一次性餐具污染問題,也引起社會的關注。
推薦閱讀:
不久前,因認為外賣平台造成數量驚人的外賣垃圾,重慶一家環保組織將三家知名外賣平台告上法庭,請求判令三被告對已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進行修復或承擔修復費用。
最近,美團外賣、餓了麼、百度外賣等外賣平台,在其訂單頁面,相繼添加「無需餐具」、「0套餐具」的備註選項,小小的環保舉措引來公眾「點讚」,也引發業界對外賣環保問題的思考。
那麼,外賣平台上線「無需餐具」,消費者對此如何反應?這一舉措又能否破解外賣垃圾環境污染難題呢?
重慶市綠色志願者聯合會起訴三家外賣平台的案件,已獲得北京四中院的立案受理。這家民間組織的相關負責人安妮說:
「希望通過這件事情,讓更多的人開始重視環境問題,能夠力所能及的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和環境污染,這是我們的初心和最終目的。」
根據起訴狀,原告方的訴訟請求是,判令被告改變浪費資源、危害生態環境的經營模式,在其平台提供的訂餐頁面首頁顯著位置設置是否有償使用一次性餐具、是否使用塑膠袋選項,並對一次性筷子、塑膠袋等明碼標價、收取費用;此外,請求判令被告對已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進行修復或承擔修復費用。
「很多消費者其實是不需要一次性餐具的,外賣送來的餐具,很多沒有被使用就當做垃圾扔掉了,這就是資源浪費,也造成了污染,所以平台是有責任的。」
對於這起公益訴訟,有人認為,外賣垃圾造成的污染,不是平台一家的責任,民眾消費習慣才是關鍵。安妮表示,平台作為外賣垃圾使用的源頭之一,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從源頭減少浪費,外賣垃圾的處理就是遵循三個原則,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我們做的就是減量化,然後才是治理污染的問題。」
最近,不少消費者發現,三大外賣平台已經悄悄做出了改變。
記者也注意到,餓了麼是在訂單支付頁面的口味偏好/餐具份數位置,點擊進入可以選擇無需餐具;美團外賣是在提交訂單頁面的備註/發票位置,點擊進入可以選擇不需要餐具;百度外賣也是在支付頁面口味備註/用餐人數/發票處,可以選擇「0餐具」。
由於這些選項上線不久,不少消費者下單時並未注意到。
記者隨機走訪了多位消費者,大家都表示對環保持支持態度,但訂外賣是否會選擇無需餐具,和用餐環境有很大關係。
如果不是在家裡用餐,一般都會選擇使用一次性餐具。也有不少消費者提出,如果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會不會給健康帶來影響?
餓了麼高級公關專家周毅介紹說,無需餐具的選項增加以來,他們收到了一些不理解的反饋。
「被消費者吐槽挺多的,怪我們推出這個選項,你讓我們拿什麼吃飯,難道讓我們拿手去吃飯嗎?餐館也害怕重新配送,如果有消費者說現在沒有餐具,讓餐館送過來,如果不送的話,就可能會有差評。」
實際上,就算一次性筷子在使用量上大幅減少,外賣配送必須使用的一次性餐盒的大量使用,也會給環境帶來較大污染。此外,提供外賣服務的是成千上萬店家,他們是否使用環保、健康的餐盒配送,作為外賣平台,也很難約束到位。
周毅說:「所有的商戶,我們頂多是倡導你用什麼盒子,作為平台,很難干預用戶去用用什麼盒子。」
餓了麼今年九月啟動「藍色星球」計劃,為選擇「無需餐具」的用戶提供積分獎勵,餓了麼商城還開辟了環保專區,供用戶認領荒漠公益林、兌換環保購物袋等。
周毅認為,外賣行業涉及的環境污染問題,需要全社會來努力。
「這是消費者的環保習慣問題,不能把這個問題的板子都打在平台身上。我們並沒有把自己置身於環之外,餓了麼有很多環保的舉措。」
美團方面也表示,他們很早就對行業涉及的環保問題有所考慮。今年六月啟動了綠色外賣聯盟,八月發布青山計劃,九月設立了青山基金。未來將進一步提升用戶的參與度和環保意識,包括選用非塑膠餐盒,回收餐具等。
美團外賣社會責任委員會秘書長 楊碧聰說:「我們也在想,以外賣平台這樣的業態怎麼去做,才是一個更理性的行之有效的關注環保的做法。我們成立的青山基金,前期投入300萬,想用這個做一些環保路徑的研究,後續看怎樣科學系統的在環保上發力。」
業內數據調查顯示,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3個是外賣用戶。有環保組織研究分析,目前中國互聯網訂餐平台上,每天使用的塑膠餐盒超過6000萬個。
外賣垃圾處理難,已經成為環保領域值得關注的問題。
有消費者建議:「我們能不能從科技方面去突破這個問題,比如進行環保餐具的研發,國家可以投入一些經費和精力,研發出來環保的餐具。可不可以做共享餐具,社會上能不能有這樣的企業,專門做餐具的回收、涉及、清洗,餐具重復利用,環保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多位業內專家表示,外賣垃圾帶來的環保問題,需要從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整個流程,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努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