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京報、界面新聞、BiaNews(微信id:bianews8)
2017年9月23日消息,據新京報報導,處於退款難風波的「酷騎單車」人事行政部,已經致信員工稱目前公司資金確實非常緊張,讓員工自願選擇去留。
2017年9月27日,大量用戶湧至酷騎單車總部申請退款,成為輿論焦點。
酷騎單車內部郵件如下:
全體酷騎人:
2016年11月18日公司承載著酷騎人的希望成立,伴隨著第一輛酷騎單車的誕生,我們幾乎在一夜間讓酷騎單車遍布通州的大街小巷,那一刻的自豪感終生難忘!
2017年3月,酷騎單車總投放量突破40萬輛,排名行業第四!2017年6月,我們實現了單車投放總量、用戶規模、APP新增活躍用戶數全面排名行業第三名,這樣成績我們僅用了8個月!
身為一名酷騎人我們是自豪的,因為在我們看來這不僅是一份工作,酷騎所賦予我們的還有一份榮光、一份執著、一份受人尊重的事業。
一路走來,感慨萬千,我們經歷了初創業時的興奮,體驗過街邊布滿酷騎單車的自豪,執著於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給用戶創造更好的騎行體驗。
同時,我們也遭遇過外界的質疑,經歷著共享單車行業競爭的慘烈,一邊是我們的經營規模迅速擴大,一邊是日益凸顯的資金壓力,900多名酷騎人正面臨著冰與火的考驗。
近期關於公司的負面報導不絕於耳,相信大家對公司目前的情況是有些了解的,目前公司資金確實非常緊張,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正常經營,員工薪水的正常發放,為了不影響員工的正常生活,公司給大家一次自願選擇的機會:
1、 與公司共存亡!
2、 尋找新的機會。
無論您本月工作至幾日,薪水全部計算至2017年9月30日,公司將在2017年9月30日結清離職員工薪水(因資金緊張僅能結算基本薪水,績效和其他補助不能結算)。
如果您選擇留下來與公司一起渡過難關,那麼感謝您對公司的認可與信任,但不得不說的一點是,未來的工作會很難,我們不僅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還可能要面臨薪水無法按時發放等問題。所以,請您根據自身情況慎重選擇。
如果您選擇自願離開,那麼公司尊重您的選擇,很遺憾因為公司資金的問題而無法繼續攜手前行,這實屬無奈之舉。
感謝每一位酷騎人的付出和努力,沒有你們就沒有酷騎曾經創造過的輝煌和成就。
感謝每一位將要離開的酷騎人,您和酷騎的每一幕都是感動的回憶,不可磨滅。
感謝每一位願意留下的酷騎人,前路艱難,但這是我們的使命,讓我們繼續前行!
人事行政部
2017年9月22日
除了內部信,陜西電視台《都市快報》報導稱,接到爆料,酷騎全國分公司都要解散。
目前西安分公司已經決定解散數十人的運維團隊。
酷騎單車西安分公司運維經理稱:「我們昨天下午突然開會,要求我們解聘所有運維人員,一共三十多個吧,而總公司也要求分公司只留四個工作人員,來解決用戶押金的退還問題,來處理善後問題。」
目前,仍有大量用戶反映押金未退。
至於退押金難的問題,酷騎官方一直解釋是技術升級問題。並在9月1日發公告稱公司正常經營,新技術一把手CTO已經上崗,技術系統問題9月份很快解決。
據了解,酷騎有P2P背景,酷騎和P2P「誠信貸」CEO為同一人,酷騎的股東畢言同時也是誠信貸首席經營官。
據酷騎介紹,截至目前,酷騎單車註冊用戶已達1000萬,而投放量為100萬輛,每輛車的押金為298元,以投放量推算,酷騎的押金總額約人民幣2.98億元。
有前員工爆料,酷騎單車和P2P公司共用財務,員工自己都提前偷退押金。
一方面,酷騎少不了把押金挪用的嫌疑,另一方面,共享單車中,摩拜單車和ofo已經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其它二三線的單車生存狀況堪憂。
ofo的A輪投資人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日前表示,目前共享單車行業的格局已經確定,基本上前兩家占據了95%的市場份額。
「雖然ofo與摩拜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但每個月仍然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經營。唯有兩家合併才有可能盈利。」他表示,誰合併誰對資本來說並不重要。
這或許是朱嘯虎主動拋出的合併信號,摩拜單車和ofo兩家合併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了。
推薦閱讀:
以下圖片來自微博帳號「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兒」:
【共享單車的冬天來了…】@黑夜看不清:今天一大群人來北京通州的酷騎總部退押金,好多外地來不了的都叫朋友幫忙要,APP上是退不了了,現場還給退。總部已經倒閉就剩下幾個人善後,感覺也就能撐到月底。。。用過酷騎單車的,這兩天趕緊過來要押金吧。。。
以下內容來自新京報:
共享單車的押金都去哪兒了?
有的銀行存管,有的公司自己保管
今年已先後有悟空單車、町町單車、3Vbike共享單車停運或破產。如今第二梯隊的小鳴單車、酷騎單車又深陷押金困局,押金問題是否將成為共享單車企業「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業內人士稱,此前共享單車企業紛紛入局,其中不少是奔著押金來。
艾瑞諮詢2017年Q2研究數據顯示,從月度獨立設備數指標來看,摩拜和ofo處於行業第一梯隊,月度獨立設備數超過3000萬台;第二梯隊企業數量較多,以小藍單車、酷騎單車、哈羅單車、小鳴單車為代表,在部分城市保持一定市場占有率,月度獨立設備數超過100萬台。第三梯隊企業APP月度獨立設備數未超過百萬。
按照各平台要求用戶繳納的押金數額簡單估算,押金最多的可達到人民幣數億元,最少的也在1億元左右。
共享單車企業把用戶的押金放到哪兒了?
目前業內除了鼓勵免押金,還有不少企業選擇設立專門的銀行賬號,進行第三方監管。
除此之外,不少中小型共享單車企業的押金是由自己公司保管。
9月25日,3Vbike創始人巫盛華告訴記者,「公司收的當然公司保管。公司收了押金,就要負責任保證安全。」
9月25日,新京報記者查看摩拜單車、ofo小黃車、小藍單車、酷騎單車、小鳴單車、小強單車、哈羅單車等共享單車APP的用戶協議或用戶指南,ofo小黃車提出由中信銀行監管,其他共享單車均未提到押金去向問題。酷騎單車在APP「安全保障」中寫道:「押金保障、充退無憂,與銀行相同的安全保障體系,執行互聯網保護數據安全的行業標準,保障用戶財產安全,押金充退自由退返責無旁貸。」
今年6月,酷騎單車就押金問題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之前一直存在招商銀行。」記者向招商銀行北分求證時,招行北分方面告訴記者,「涉及客戶隱私,不方便回復。」當記者追問酷騎單車是不是招行的存管客戶時,對方表示「不清楚」。
與此同時,酷騎單車對外宣布就用戶押金監管等問題與民生銀行達成戰略合作。然而,日前,民生銀行對外表示,未與酷騎單車簽署任何資金保管、監管協議,該公司的保證金存款也未在民生銀行存放。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介紹,有些共享單車企業想利用押金作為資金流動,分共享經濟的一杯羹,但後來押金面臨監管,項目也未能盈利,目前不少企業都陷入經營問題。
今年2月,央視財經對共享單車的押金問題進行了調查報導,調查稱共享單車押金不能直接退還,數億款項缺監管,共享單車押金問題遂成輿論關注焦點。
押金放銀行存管就安全嗎?
專家稱目前押金監管處於空白狀態
今年4月,北京金融局權威人士對媒體透露,北京金融局提出在京註冊的共享單車公司需要把押金存管到指定銀行賬戶。部分單車運營企業也表示,把收到的押金放在銀行存管。
銀行存管押金是否就像央行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采取的備付金集中存管制度那樣,保證資金的安全呢?
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表示,共享單車的押金一定要接受公眾監督,但如今共享單車企業那麽多,很難監管全面。這就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出台,行業監管共同規範。
律師趙占領認為,平台應該設立專用賬戶存放押金,不能隨意挪用,更不能將押金與自有資金混同,用於企業經營甚至對外投資理財。
現階段國家對共享單車行業,沒有明確的資金池監管的相關法規、規定。
「目前押金的具體監管方式、監管主體處於空白狀態,一旦共享單車企業及其負責人私吞押金,將會直接導致共享單車用戶的經濟損失,其行為將涉嫌集資詐騙罪。」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常莎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最早呼籲對押金監管,他認為,「共享單車押金監管是為防止企業挪用,假設未來企業經營不善倒閉,用戶不會受到損失。」
按楊東的方案,共享單車押金存在銀行,企業不能接觸。對於最近一些共享單車企業此前也宣稱有第三方監管,如今被曝押金難退,楊東認為,共享單車企業並沒有切實履行責任。
楊東認為,單車押金從法律上講屬於物權法所規定的「動產質權」。「企業將客戶押金用於投資理財的,應當取得客戶同意。投資收益的分配應與客戶協商一致後決定。對於未經客戶同意,擅自動用客戶押金的,損失應當由企業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