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副總裁:微信不會讀取、存儲用戶聊天記錄(除了國家要求的以外)。

▲圖為電影《神鬼駭客:史諾登》

最近騰訊與華為有一場數據之爭,其中用戶授權、數據安全到底如何界定?新京報記者採訪了騰訊(微信的公司)副總裁,得到了以下的回覆。

(部分文字不甚通順,估計是原記者照搬採訪對象的口語化回覆。)

本文摘錄自:新京報

新京報記者:劉素宏

2017年8月15日,騰訊副總裁丁珂首次回應新京報,微信的價值導向是從來不會涉及用戶相互聊天,不會讀取、分析聊天記錄,「我太太和我的對話,我也不希望聽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基本原則。做的技術手段都是為了讓大家方便」。

丁珂講到,除了國家監管的策略,我們價值導向是不會涉及用戶相互聊天,即使email系統存儲轉發,但微信沒有記錄。

只在以下特別的情況,第一種,明確國家司法說,違法需要協查,微信有能力,會根據國家法律在之後有介入。

第二,國家明確要求的多人群,配合方。運營商都會有國家合規要求。

第三,如果你在飛機上,信息沒收到,微信為了確保你能收到信息,會存儲轉發,收到之後沒有留底。

「外界很多誤會,騰訊確實有能力,但平心而論,大家有多少聊天,花多少錢要做,沒有任何企圖為何要花這麽多錢,未來也不會有。我們和華為理念的差別在這裡,我們用戶至上。我自己也不喜歡,跟太太講的,不適合被別人知道」,丁珂表示。

為何對用戶沒有企圖?用戶社交數據可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對此,丁珂回應新京報稱,這個有邊界,隱私不能碰。統計意義的數據,要通過技術脫敏。我們有技術叫PPEN ID,拿到數據之後其實是不知道你是誰的。

丁珂補充到,比如你來到國家會議中心,給你welcome page,我們討論很多次,這個合理。但如果記錄下來今天上午、中午你在哪兒,然後記錄下來,居然有別人知道,那這個企業就很可怕。技術能力很多家都能做到,但內部管理、企業文化上要把這類事情摒棄掉,防止發生。

閱讀原文

阿里和騰訊雙雙跌出了全球十大市值公司

xxx

狂飆十年的中國互聯網光環不再(穩),我想去國企

xxx

讓騰訊蒸發3800億人民幣的那篇官媒文章已經刪了

xxx

除了罵裁判,中國互聯網八大平台都是怎麽看奧運會的?

xxx

在中國互聯網行業,戴字節跳動(抖音)的工牌能光宗耀祖嗎?

xxx

中國的B站正在日本走紅,但走紅的路子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