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授權調查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聚焦知識產權;「要求外國公司分享科技秘密,換取進入中國市場。」

本文來源:財新網

財新網駐華盛頓記者:蔣夢婕

美國當地時間8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決定是否展開對所謂「中國貿易行為」的調查。

新一輪貿易措施針對中國涉嫌侵犯知識產權及強迫技術轉讓,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決定,是否對「中國公司要求外國公司分享科技秘密,以換取進入中國市場」的行為進行調查。

特朗普在當日簡短的簽字儀式上稱,「外國對美國知識產權的盜取,讓我們每年損失了幾百萬個工作崗位和數十億美元。長期以來華盛頓無動於衷,任由我們的財富被榨取,但現在開始華盛頓不再會坐視不管。」「這只是一個開始,我們會保護我們的工人。」

特朗普沒有解釋為什麼要求萊特希澤決定是否調查,而不是馬上調查。

有美國媒體分析稱,這是因為特朗普既希望能履行競選時的承諾,同時又尋求中國幫助美國解決朝鮮問題。並且,不馬上展開調查給了中國和美國談判達成協議的機會,而如果美國單方面出台制裁措施,將違反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承諾,中國則有機會提起相關訴訟。

在8月12日的吹風會上,美國官員表示,一旦美方決定發起調查,美國將先和中國磋商,調查程式可能長達一年。如果指控成立,特朗普可能會運用關稅等措施對中國進行報復。該官員說美國的意圖不是要懲罰中國,而是希望能夠達成協議,讓中國退還估值為6000億美元的知識產權。

8月3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對美國可能啟動的調查做出回應,駁斥了所謂「中國保護知識產權不力」的說法,稱任何世貿組織成員采取的貿易措施,都應該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強調中美經貿關係是中美雙邊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贏的,合則兩利,鬥則俱傷。

中美貿易摩擦在今年頻繁出現。4月美國商務部罕見地引用《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是否威脅和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啟動調查。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在7月於《華爾街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駁斥美國施行貿易保護的主義的觀點,稱相比美國,中國和歐盟在建立高昂的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並強調中國強迫技術轉讓等一系列貿易做法是不公平的,對美國的出口有害,並導致美國對中國的商品貿易去年出現3470億美元的逆差。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美方相關舉措時說,在中美利益相互交融日深,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格局下,打貿易戰沒有前途,沒有贏家,只會雙輸。

華春瑩說,中方一直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近年來,中國制定並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注重提高全社會保護知識產權意識,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我們希望美方能夠實事求是看待有關問題,客觀評價中國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進展,以及中國通過自主創新驅動發展經濟這方面取得的成就。」

對於有觀點認為,美方希望在經貿問題上向中方施壓,以此作為促使中方向朝鮮施壓的手段,華春瑩表示,中美兩國之間的合作應該建立在尊重彼此重大利益和關切的基礎上。

她說:「朝鮮半島問題和經貿問題是不同範疇的問題,中美在這兩個問題上應該相互尊重,加強合作,把一個問題作為在另外一個問題上施壓的工具,顯然是不合適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