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澎湃美數課(澎湃新聞旗下)
微信id:Studio839
作者:李嘉豪
設計師:王亞賽
距離東京奧運會閉幕還剩4天,截至8月4日,中國隊已斬獲32枚金牌,位列金牌榜榜首。
這次奧運會獲得冠軍的43位運動員中,最大年齡差有21歲。7月27日獲得女子雙人10米台冠軍的陳芋汐只有16歲(按參賽年齡計算),而31日獲得舉重男子81公斤級冠軍的呂小軍則已37歲。
但無論年輕還是年長,台下的他們,都需要經歷數年的努力才能躋身國家隊。
澎湃新聞整理了今年東京奧運會上首次奪冠的中國隊選手職業路徑,發現不同項目的競技年齡各不相同,儘管年輕選手具有年齡優勢,運動員整體的賽事生涯也正逐漸延長。
多久可以奪冠奧運?最短8年,最長26年
從2020東京奧運會各位首次奪冠選手的職業路徑來看,奪冠時長差異很大。
舉重選手李雯雯和射擊選手張常鴻都花費了8年時間奪得奧運冠軍,達到同樣的成就,跳水運動員王涵走過了26年。
從小投身體育項目的運動員需要經過市隊、省隊選拔,並在重大賽事表現優異後才有機會進入國家隊名單,表現不佳還可能遭到遣返。
但也有特例。日前奪得女子10米氣步槍金牌的選手楊倩是一位從未進過省隊的奧運冠軍。她在參加完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後,以優異成績奪冠並直接入選了中國女子射擊隊。
如圖所示,本屆奧運會首次奪冠的選手大多歷經半數運動生涯才得以入選國家隊。
從入隊到奪冠,更多選手投入了同等或是更長的時間和精力,只有少數運動員較快取得成功。
上圖中,2020東京奧運會各位首次奪冠選手的生涯起始年齡剛好可以呈現從小到大的排序。
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一些項目對選手的年齡有所要求。比如,奧運會允許滿18歲的男性和滿16歲的女性選手參加體操比賽,而跳水項目規定未滿14歲的運動員不得參加比賽。
這兩個項目需要年輕的運動員來完成充滿技巧的復雜動作,他們基本在5歲前就開始了運動生涯。
相比之下,舉重、射擊等項目則更依賴選手積累的經驗與技巧,對年齡的要求沒有那麽苛刻,但運動員們大多也在15歲前開始訓練。
項目也會影響運動生涯的長短
下圖或許更能看出項目與項目之間的差異。
澎湃新聞選取了1984年起中國隊奪冠屆數超過2屆、冠軍人數超過3人的12個項目,整理出這237位運動員從進入國家隊到獲得奧運冠軍之間的時間跨度。
如圖所示,大多運動員入隊後的奪冠時長分布在3至5年和6至8年這兩個時間段,但每個項目的趨勢略微不同。
其中,跳水、女子排球和射擊的奪冠時長跨度大多在5年以下,而競技體操則更多在3到8年。桌球、游泳、擊劍等項目的跨度時長則比較分散,沒有明顯的趨勢。
進入國家隊並不等於拿到了國際賽事的門票。運動員還需通過隊內選拔才能獲得參賽資格,一些選手經過多年的鏖戰才得以代表國家出戰。這些選手的奪冠跨度時間往往更長,最高達到14年。
「大齡」運動員仍葆實力
「大齡」運動員的出色表現,總是會讓人熱血沸騰。
今年31歲並創下歷史的蘇炳添,曾在自己的論文《新時代中國男子100m短跑:回顧與展望》中寫道:「我國部分『大齡』運動員存在過早退役問題」,隨著訓練手段的科學化和傷病康復水平的提高,我國運動員的運動壽命將不斷延長。
西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的相關研究也曾寫道,25歲以上的運動員身體素質不再占優,但擁有著更豐富的經驗和更嫻熟的技巧。秦皇島市海港區體育指導中心的另一項研究也指出,我國「大齡」運動員的年齡大多分布在26至35歲之間。
本屆奧運會其實也不乏「大齡」選手,鉛球運動員鞏立姣已參加過三屆奧運,今年32歲的她向金牌發起了第四次衝擊,最終提前鎖定金牌,成功奪冠。射擊運動員龐偉則在退役後重返奧運賽場,以35歲高齡在本屆奧運會再獲冠軍。
縱觀歷屆奧運,一些中國選手不僅保持著良好的競技狀態參與了多屆奧運賽事,甚至還實現了多次奪冠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