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現存最為完整的百年石庫門建築群【張園】開放了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解放日報旗下)

微信id:shobserver

作者:唐燁

很多上海人都知道

在繁華的南京西路商圈後面

有上海現存最為完整

種類最多的中後期石庫門建築群

「張園」

圖片

TA曾是上海市民最大的公共活動場所

被稱為「海上第一名園」

文人墨客、社會名流、

富商大賈、風雲人物曾競相匯聚於此

圖片

▲張園舊照

TA還曾有「海上石庫門博物館」之稱

是上海最為知名的石庫門建築群之一

眾多影視劇曾慕名來到張園取景

如《女籃五號》《圍城》《股瘋》

《走過冬天的女人》《孽債》《人約黃昏》等

還有去年大熱的《我和我的祖國》

等100多部影視劇

圖片

歷經變遷

張園後來住進了「72家房客」

舊改前,1000多戶張園居民中

一半人還在拎馬桶

圖片

2018年,靜安區對張園啟動了保護性征收

2020年11月23日,最後一戶居民簽約完畢

目前

居民搬離了,張園

等待進行保護性改造

這是上海首個保護性征收的城市更新項目

「人走房留」後

上海將盡最大可能保護張園的

石庫門裏弄建築文化和巷弄肌理

圖片

張園裡面到底是什麼樣?

當年發生過什麼故事?

居民在這裡生活是什麼場景?

舊改征收結束,等待著保護性改造

的張園未來會成什麼樣呢?

2021年7月,百年張園敞開大門

一場《靜安百年張園城市更新主題展》在張園揭幕

歡迎市民遊客預約參觀

今天,小觀作為首批觀眾參觀

為大家搶先播報↓

圖片

▲張園內建築隨手拍

圖片

▲張園內建築隨手拍

該主題展設置建黨百年、民生變遷、城市更新三大板塊,呈現百年張園的歷史變遷與全新征程。

弄堂、石庫門,濃縮著上海傳統的生活習俗。

此次展覽通過真實道具、展陳布置,原汁原味地還原上海城廂生活。

圖片

▲再現里弄生活場景

圖片

▲這是此次展覽期間張園內開放的一戶民居,居民已經搬走,房屋重現當年情景。

圖片

▲原來的房屋被隔成數間。這是一戶居民家的屋頂,可以看出雕花被分在兩戶人家。

圖片

▲房屋內的旋轉樓梯很氣派

圖片

▲這幢房子的外觀

如早期張園最高建築「安愷第」,早已不復存在,靜安置業集團通過收集到的老照片,還原製作了同比例縮小的精美模型,讓「歷史重現」。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奪冠」篇章曾在張園取景,展覽也復原了居民在弄堂裏看女排比賽的布景。

圖片

▲展覽復原了居民在弄堂裏看女排比賽的布景

圖片

▲張園內隨處可見這樣的氣派門頭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部署下,靜安先後迎來了舊住宅成套改造、「廚房革命」、「一平方米馬桶」改造、全項目修繕、「美麗家園」建設及「留改拆」城市更新,居民居住環境持續改善。

展覽通過影像資料,回溯靜安改善市民居住條件的各個歷史階段。

以樣板間實景展示「廚房間衛生間革命」項目,反映舊區改造這一最大民生的成效,讓參觀者體驗張園當年的城廂生活,最直觀地了解靜安區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不懈努力。

圖片

圖片

▲幾戶居民合用的廚房被保留下來

圖片

▲張園里弄

圖片

圖片

圖片

▲一條窄弄內,門窗中嵌入LED屏,通過多媒體技術再現張園內充滿煙火氣的市井生活。

圖片

▲張園建築隨手拍

張園的前世今生

1882年,無錫富商張叔和購地後建設了私家園林,取名「張氏味蒓園」,簡稱「張園」。

1885年4月17日,張園開始對外開放,成為上海市民當時最大的公共活動場所,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園」。

1892年,張叔和在張園新建一高大洋行,命名為「安愷第」。此後,張叔和又對張園屢加增修,仿照西洋園林風格,以洋樓、草坪、鮮花、綠樹、池水為築園要素。至1894年,全園面積達61.52畝,為上海私家園林之最。

1903年,張叔和將園林租於他人經營,增加了遊樂設施,舉辦各種體育競賽。1910年,張園成為一個集花園、茶館、飯店、書場、劇院、會堂、照相館、展覽館、體育館、遊樂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公共場所。

圖片

▲張園早期的花園住宅

圖片

▲安愷第

圖片

▲當年,張園內的過山車和激流勇進

歷史上,上海很多「第一」誕生在張園:如,第一輛單車、第一個室外照相館,均在此登場亮相。歷史上的張園也曾為革命志士的重要活動地,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章太炎等都曾在此發表演說。

1921年開始,隨著更多娛樂場所在上海興起,張園日漸衰落。原張園土地劃分為28個地塊陸續出售,並由28家業主分別設計建造。

圖片

圖片

至此,張園從娛樂場向石庫門社區形態轉變。

圖片

▲呈現石庫門社區形態的張園

圖片

此後,張園一直處於穩定的狀態,只有少量的小型加建。

新中國成立後,張園內的房屋大部分成為公有住房。

征收前張園共居住了1000餘戶居民,房屋超負荷使用嚴重,人戶分離近50%,有500餘戶居民使用手拎馬桶。

多年來,靜安區委、區政府多次對張園的房屋進行修繕,不斷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

2018年10月1日,靜安區委、區政府宣布啟動張園保護性征收。百年張園迎來新的篇章。

圖片

▲舊改居民喬遷

征收遵循「留改拆」的城市更新理念,採用「征而不拆,人走房留」的方式。

人走,改善居民居住條件;房留,將修舊如故,保持歷史風貌不變,完整保存街坊肌理和裏弄肌理。

居民搬走後,靜安區遵循「保護為先、文化為魂、以人為本」的原則,對張園進行保護性改造。

改造過程中,將盡最大可能保護石庫門裏弄建築文化和巷弄肌理,傳承海派文化。

建立「一幢一檔」建築歷史資料檔案,詳細記錄建築的設計、人文、歷史等內容,存續城市文脈;石庫門內部空間將結合新的功能需求調整,同步將進行地下空間開發,地上地下通過下沉式廣場連接,形成15至17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

想進一步了解張園?

《靜安百年張園城市更新主題展》

等你來~

展期將持續到9月底,開放時間為每天9:30到下午16:30。

觀展可以通過「上海靜安」「上海張園」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接受個人和團體預約,每日限定500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