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娛樂市場有個詞彙:流量明星。
指的是動輒能號召驅動千萬粉絲、相關影片點播量隨便就幾個億、一條微博貼文的轉發量隨便就幾個億。
台灣人比較熟悉的這種流量明星大概有angelababy、楊冪,大陸市場還有多位甚至比她們更厲害的巨頭,吳亦凡、蔡徐坤、肖戰等等。
這些人是流量明星中的明星,叫做「頂流」。
這些流量明星的粉絲們,搞到最後已把偶像貼文的轉發數量當成了比賽,轉發量、點擊數太少是給偶像丟人。
2019年2月,在央視、人民日報等官媒砲轟之下,微博宣布轉發量上限只到一百萬,再上去就跟微信的10萬+閱讀量一樣,不會顯示。
也就是說,流量明星的影響力足夠讓微博改規則。
流量明星因為有巨大的粉絲號召力,所以是全球知名品牌逐鹿中國市場的代言人首選。
但流量明星空富盛名、表現平平,卻也被視為中國娛樂行業的隱憂,這些年有很多報導和文章抨擊這個現象。
本文來源:市值榜
微信id:shizhibang2021
作者:張艾思
內娛頂流明星吳亦凡正在遭遇一次危機。
自7月8日昵稱為「都美竹」的微博博主自曝吳亦凡欺騙其感情,在與她相處期間同時與多位女生有染、且涉及未成年人以來,這一事件不斷發酵,並在7月18日晚達到高潮。
當事人「都美竹」以一篇結尾為「站出來吧,像個男人」的微博發文迅速引爆全網。
7月19日早上,吳亦凡發微博否認此事。
過去幾年裏,吳亦凡曾是頂奢LV全球代言人,頂奢巴寶莉第一位非美國籍全球代言人,一度手握包括BEATS、奔馳、麥當勞等品牌代言,是當之無愧的資本寵兒。
即便在2016年,吳亦凡「約炮門」事件一度沸沸揚揚,資本卻選擇了容忍他。
這一次,資本是不是到了拋棄他的時候?
吳亦凡的這次災難,不單是因為7月18日的爆料,七月初以來就陸續有消息和媒體報導,18日只是一個引爆。
有自媒體梳理了七月以來的各種爆料,很長,有興趣的可以查看下文。
吳亦凡的頂流之路
娛樂圈是一個典型的社會樣本,在這個與外部世界有點割裂的場域裏,顏值、身高這些外在條件,是千千萬萬想要擠進這個世界的人的入場券——那至少是最容易拿到的一張,如果不是唯一的話。
吳亦凡很輕鬆地拿到了這張入場券,他有著普世認知裏的高顏值與大長腿,這是天生的優勢。
早些年還在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旗下時,他就是韓國頂級偶像天團EXO的成員之一,在那個韓流風靡國內的時代,他就已經吸粉無數,積聚起可觀的流量。
但這並不足以支撐他成為如今的頂級流量明星。2014年歸國發展,實際上是他事業的分水嶺:雖不至於從零開始,也意味著他要重新適應國內的粉絲文化、商業環境。
吳亦凡的第一站,是影視行業。
頗有意思的是,在吳亦凡與SM公司發起解約後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就被定為了徐靜蕾《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的男主角。這部劇的編劇王朔被視為「京圈」的核心人物,甚至徐靜蕾、馮小剛等人都是其一手帶出來的。
由此,吳亦凡被外界認為搭上了「京圈」資源。
2015年12月,他參演的由管虎監制的電影《老炮兒》上映,在這部電影裏,與他對戲的正是「京圈」代表人物之一的馮小剛。
這條關係鏈還遠未結束。
細心的讀者或許還記得,在周星馳早期電影《功夫》裏,馮小剛曾客串了一把,他在劇中的角色最被熟知的台詞是「還有誰」。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華誼兄弟正是電影《功夫》的投資方,而馮小剛當時與華誼兄弟關係親密。
有了華誼兄弟這層關係,吳亦凡可以說是通過馮小剛再一次打入了「港圈」,這又為他帶來了周星馳的資源。
2015年1月,其出演由周星馳執導的電影《美人魚》,但戲份不多;不過2017年,他擔綱了周星馳電影《西遊降魔篇》的男主角。
吳亦凡成功打入港圈的另一個支點是其背後的經紀公司耀萊影視。重點在於,成龍是耀萊影視的長期簽約藝人,這家公司的老板綦建虹與成龍既是「鐵哥們」,也是「商業伙伴」,甚至耀萊進入影視圈也是因為成龍。
也就是說,通過耀萊影視,吳亦凡又搭上了成龍這條線。
2015年5月,由成龍發起、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成立了「成龍影視傳媒學院」,他請來了馮小剛、張國立、徐帆和李冰冰等知名演員擔任「客座教授」,加入耀萊影視後,吳亦凡也搖身一變成了成龍影視傳媒學院的表演教授。
由此,借助其在「京圈」「港圈」的資源,從一個從來沒有演過戲的小白,在短短三年內,吳亦凡拿到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頂級影視資源。
儘管除了《老炮兒》更像是本色出演之外,吳亦凡的演技多次被觀眾質疑,但馮小剛、周星馳等都對他不吝誇贊。在他們口中,吳亦凡「勤奮、肯吃苦、對表演熱忱、像一張白紙一樣」。
懂得拉攏資源是一種能力,但如果只是憑借著這些資源的話,吳亦凡也不會成為今天的吳亦凡。畢竟,這幾部電影之後,演員吳亦凡鮮少有其他的影視作品了。
吳亦凡的重心,轉到了說唱綜藝上,那是他的強項。而也正是在《中國有嘻哈》,吳亦凡用專業收獲不少好評,創造出「skr」這一網絡熱梗,一句 「你有free style嗎」更是全網皆知。
這個時候的吳亦凡,事實上已經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頂流」。
流量收割
成為頂流之後,吳亦凡自然而然成了品牌方青睞的對象。
據媒體統計,截至2021年6月,吳亦凡手握路易威登、寶格麗、歐萊雅男士、滋源、得寶、立白、樂堡啤酒等全球品牌代言人,以及蘭蔻亞太品牌代言人、韓束面膜代言人,還成為了保時捷中國賽車運動代言人。
除此之外,他還是康師傅冰紅茶、華帝、騰訊視頻、王者榮耀的品牌代言人。所代言品牌涵蓋奢侈品、護膚、遊戲、消費品、廚衛、視頻平台等眾多領域。
除了明星代言之外,吳亦凡近幾年還成了綜藝節目的常客,這無疑也能為他帶來不少收益。
不過無論是品牌代言,還是參與影視劇拍攝、參加綜藝,即便明星們能夠拿到常人難以企及的回報,本質上還是在「為別人打工」,他們在特定的規則裏,靠勞動換取薪酬。
那更高級的流量變現是什麼呢?答案是自己做老板。
所以我們看到,當下明星開公司早已屢見不鮮。從商業的角度來看,眾多的粉絲基數成了他們的核心用戶群體,而他們自己就是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吳亦凡卻在「做潮牌」這件事上翻車了。
2018年12月,吳亦凡推出個人潮流品牌A.C.E,這一品牌的認證主體為天津星運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營珠寶首飾、服裝、箱包等。其中,幸運如我(北京)珠寶有限公司(Lucky Me)占股55%,吳亦凡占股45%,並擔任該公司董事和總經理。
Lucky Me是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於當年3月份獲天使輪融資,小米科技屬投資方之一。36氪此前報導,給Lucky Me和吳亦凡前線的是小米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劉德。
短短五個月後,吳亦凡便退出了A.C.E品牌主體公司的股東行列,此番退出,吳亦凡對品牌直接參與減弱,轉而將通過其母親及表哥間接掌握公司經營。
吳亦凡的潮牌為什麼沒做起來?
A.C.E推出之後,遭遇了銷量與口碑的雙「滑鐵盧」。當年12月28日,A.C.E天貓店鋪上線寶貝20分鐘後,最便宜的925銀合成寶石耳釘(580-780元)銷量最高,成交量達兩位數,而價格12800元的虎嘯吊墜成交量僅為個位數,售價高達19800元的龍吟吊墜成交量為零。
圍繞定價是否合理、用料是否講究、做工是否出眾、設計是否專業,外界對A.C.E的質疑聲不絕於耳。在這種質疑聲下,A.C.E也在開了一個好頭後便泯然眾人。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Richard H.Thaler曾提出「心理賬戶」這一概念,意思是說,由於消費者心理賬戶的存在,個體在做決策時往往會違背一些簡單的經濟運演算法則,從而做出許多非理性的消費行為。
比如,個人一旦擁有某件物品,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要比為擁有之前大大增加,這一現象也被稱「稟賦效應」。
這一概念事實上能用來解釋粉絲經濟背後的成因:粉絲為愛豆花錢、或消費愛豆推薦的某種商品,對於「自家」產品的價值評價會變高,粉絲濾鏡由此提高。
從這一角度來看,明星創業事實上不僅有著天然的品宣優勢,在產品層面也更容易被粉絲接受。
問題在於,A.C.E過高的產品售價事實上已經將大部分粉絲攔在了門外,本質上吳亦凡個人的競爭力幾乎沒有用武之地。
折戟A.C.E潮牌之後,吳亦凡似乎並不甘心,他先是在2020年成立說唱廠牌「20XXCLB」,又於今年4月份成立了車隊「20XX Racing」,截至目前,尚未有關於這兩個項目的最新進展披露。
吳亦凡會成為下一個鄭爽嗎?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所謂流量也好、影響力也罷,本質上明星在娛樂圈中賴以生存的核心資產還是粉絲,一朝粉絲能把一個人捧上天,但另一朝,粉絲也能以同樣的方式,讓一個人跌落雲端。
在傳播學上有一項著名的「魔彈論」理論,它的核心內容是:傳播媒介有不可抵擋的強大力量,它們所傳遞的資訊在受傳者身上就像子彈擊中身體、藥劑註入皮膚一樣,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應;它們能夠左右人們的態度和意見,甚至直接支配他們的行動。
本次事件中,在微博這個最大的輿論場裏,「都美竹」的發聲是那顆子彈、脫粉的聲音是那顆子彈、公眾的評判也是那顆子彈。
這些幾乎所有的負面聲音,疊加到一起,湧向吳亦凡的5000萬微博粉絲。
他們會一如既往地選擇相信嗎?會毅然決然地脫粉嗎?會因愛生恨成為又一顆顆射向更多人的子彈嗎?
都有可能。
時至今日,距離「都美竹」發布第一篇爆料博文已經過去了11天,過去的這段時間裡,吳亦凡方尚未對「都美竹」的聲討做出正面回應,直到7月19日早晨,吳亦凡才對此事做出回應。
陷入如此大的輿論風波,吳亦凡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鄭爽?資本會否徹底拋棄他?
一般而言,粉絲經濟是由粉絲、明星及第三方資本家支撐起來的新型經濟形態。在這個利益場中,明星是商業價值的承載體,粉絲是商業價值的實現者,資本家是商業價值的投資者。
本質上,資本家投資的並非明星,而是明星背後商業價值的實現者——粉絲。
鄭爽的錯在於「代孕 涉嫌偷逃稅」,已觸碰法律紅線,在此事實基礎上,粉絲大規模脫粉以至於到了不可控的地步,因此無論是從道德層面還是商業價值層面,資本看不到商業價值的可實現性,自然果斷退出。
至於吳亦凡,沒人知道他到底與多少女性發生過性關係,是否正當,尤其是否真的包含未成年人,目前雙方各執一詞,其粉絲尚未完全失控。
截至目前,已官宣與吳亦凡解除合作關係的品牌只有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音頻客戶端雲聽APP。
包括LV、樂堡啤酒、蘭蔻、康師傅冰紅茶、立白等在內的多家由吳亦凡代言的品牌,都已經設置了吳亦凡所發布的品牌相關博文的查看許可權,實際上品牌方將自己置於可進可退的搖擺位。
倘若「都美竹」言論屬實,吳亦凡面臨將道德 法律雙重壓力,鄭爽就是前車之鑒。
一旦事態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司法機關介入、官媒點名、粉絲失控,那動作最快的,也就是資本方了。
參考資料
1.《吳亦凡創立個人潮牌,下一個陳冠希有那麽好當嗎?》,營銷娛子醬;
2.《吳亦凡推出A.C.E?》,鈦媒體;
3.《耀萊的「王牌」:簽約成龍是「鐵哥們」也是「商業伙伴」》,每日經濟新聞;
4.《吳亦凡的商業版圖:成立音樂廠牌,經營潮牌,剛組建賽車車隊》,吾說;
5.《粉絲經濟背後有著怎麽樣的經濟學原理》,知乎話題;
6.《吳亦凡的資本博弈之路,硬剛自己的前經紀公司,背靠國內三大頂流勢力》,騰訊視頻;
吳亦凡的這次災難,不單是因為7月18日的爆料,七月初以來就陸續有消息和媒體報導,18日只是一個引爆。
有自媒體梳理了七月以來的各種爆料,很長,有興趣的可以查看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