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高考完了,我們離婚吧」

本文來源:小十點

微信id:sdikid

作者:江小刀

01

高考完,孩子解放了,父母也解放了

「我跟你爸打算離婚了。」

每年高考剛結束,就有不少孩子得到這樣的通知。

又到一年高考後,又是一年離婚潮。

高考後的民政局,迅速衝上熱搜:

圖片

曾有民政局的人說:如果有年輕人來離婚,我們還會勸勸;如果等孩子高考完離婚的,不用勸了,那一定是心死了。

的確,每年的6月份,是考試季,也是離婚季。

2020年,高考結束3天,全國出現離婚潮,以廣州為例,9號到12號離婚600家,離婚預約已經排到8月底。

多地6月到9月離婚登記處檔期都被預約爆滿了。

圖片

去年高考結束以後的十多天時間,關於「離婚協議書」 的百度指數搜索,環比提升了124%。

圖片

有的女方,甚至為了孩子高考,隱忍了兩年多了。

如今,高考完,孩子解放了,家長也解放了。

02

明明過不下去了,為什麼不離呢?

《奇葩說》裏曾有一期《決意離婚的夫妻要堅持到孩子高考結束嗎?》

現場大部分父母,選擇的都是要堅持。

因為高考前離婚會耽誤孩子的情緒,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圖片

節目組問道:那你們的幸福不重要嗎?

這位媽媽的回答是:我們的幸福,應該在孩子後面。

圖片

不得不說,家長們的這種「犧牲自己,保全孩子」的想法實在是太堅定了。

所以在《奇葩說》這一期,出現了一個很神奇的現象。

那就是不管孩子那邊說出什麼舌燦蓮花,堅持要等孩子高考完再離婚的家長,就是不動票。

堅持在孩子高考之後離婚,一直是個樸素的常識。

就像一位家長說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如果我面臨選擇,我還是會選擇高考後。這種感覺不是憑理智,而是孩子的眼神。

在父母眼裏,責任大於開心,家庭大於自己。

中國的應試教育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受影響的不僅僅是學生,還有家長,還有家庭。

可以說是一人高考,全家備戰。

如果沒離婚,孩子考砸了,父母會很難受。

如果離了婚,孩子考砸了,父母就會內疚一輩子。

你不可能覺得自己沒有影響孩子,你不可能不怪罪自己。

就算是孩子自己忘了帶準考證,你都會覺得是因為自己害孩子心情不好,是因為自己孩子才忘記帶的。

最可怕的是孩子差2分沒考上,這不會壓垮孩子,但這2分一下子就壓垮了你。

你的腦子裏會一直有個聲音跟你說,差的這2分,就是咱們做爸媽的這兩分。

但哪怕父母那麽努力,孩子還是會成為離婚大戰中最無辜的受害者。

據統計,70%的離婚會因為爭孩子起衝突。

沒錯,離婚最慘烈的是爭孩子。

離婚律師儲殷講了他親身經歷的一個真實的案例:

離婚官司到最後,女方崩潰了:「我什麼都不要了,把孩子給我。」

男方也號啕痛哭:「你把房子拿走,把孩子給我。」

雙方爭執不下,法官讓家長離庭,律師留下,讓14歲的少年自己選擇:

「你跟阿姨說,你是要爸爸,還是跟媽媽?」

孩子從頭到尾一臉茫然,眼淚嘩嘩往下淌,不說話。

法官只好再問第二遍:「同學,你是要爸爸,還是要媽媽。」

孩子再也忍不住了,嚎啕大哭。

為什麼高考離婚潮會成為一個普遍的事實,就是因為很多父母,他們深知離婚對孩子的傷害,不希望自己離婚的時候,對孩子有虧欠感。

而孩子把高考這件人生大事完成之後,傷害也能降到最低。

就像有句話說的那樣:

結婚你都要看日子,離婚為什麼不行。早晚都是離,那麽找一個相對來講,傷害更小的時間點不是很好嗎?

中國父母都是這樣,他們寧願委屈自己,也要保全孩子。

03

為了孩子不離婚,真的幸福嗎?

其實,孩子最害怕的,不是離婚,而是一個糟糕的家庭環境。

有的父母感情不和,吵架吵到孩子的班主任那裏,有的父母打架打得頭破血流,惡言頻出。

那些吵架,那些爭端,才是他們最怕的。

父母以為自己演戲很好,但孩子其實什麼都懂。

一位學生曾向他的班主任講訴自己父母「不愛了,卻不離婚」的故事。

爸爸寧願躲在書房抽煙,也不願意跟媽媽說話。

媽媽洗衣服時,再也不洗爸爸的衣服了。

爸爸出差好幾天,媽媽一個電話都沒有。

這個15歲的孩子明明心裡非常清楚,但是卻還要裝著什麼都沒發生。

整個家庭,冷得像一個冰窖。

在父母給自己演戲的時候,他也開始跟父母演戲。

三個人在同時備受煎熬,卻都裝著平安無事。

也有的家庭,明明過下去了,但為了孩子不離婚,而是一味地爭吵發泄對彼此的不滿。

殊不知,無休止的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辯手姜思達,曾多次在節目中,自曝童年父母的吵架就是他的噩夢。

別人家的父母都一團和氣,他的父母總是吵個不停,甚至自已還會無緣無故被打罵。

當25歲的姜思達被媽媽問到,「你希望咱三個人團聚嗎?」

面對母親的提問,回想起幼時父母吵架的畫面,他忍不住失聲痛哭,不停地搖著頭說:「不希望,不希望。」

圖片

之前一個同事,從小學到大,每年許下的生日願望都是:希望父母趕緊離婚。

她形容她的家不是家,是戰場。

父母是勢不兩立的仇人,一言不合就用最狠毒的互相詆毀謾罵,「看見你就惡心」,「窩囊廢」,「你去死吧」。

每次他們一吵架,同事就躲進房間,把自己裹在被子裏,捂著耳朵,默默掉眼淚。

她最大的心願就是父母能早點離婚,自己能從這充滿戾氣的家庭中逃離出來。

如果一個家庭充滿了爭吵和謾罵,家就變成了沒有安全感的孤島,孩子終日生活在父母營造的恐懼不安的環境裏,只想逃離。

這種情況下,離婚對孩子而言,是一種救贖。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應該維系一段本來就不幸福的婚姻。

因為在這個故事裡面,每一個人都受盡折磨,卻毫無用處。

而父母想保全的孩子,卻受傷最深。

04

要不是因為你,我和你爸早離婚了

為什麼對於有些家庭,離婚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救贖?

因為在父母「自我犧牲保護自己」的時候,孩子承受著太大的心理負擔了。

「要不是因為你,我跟你爸早離了。」

父母爭吵時脫口而出的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存在好像是父母婚姻不幸的原罪。

這其實是父母一種「自我犧牲式綁架」。

黃執中在《奇葩說》的辯場上也講到:

「自我犧牲的犧牲感,會讓一個人覺得自己很不錯,可是它在親密關係中,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圖片

心理學上有一種概念叫做「內疚感控制」,是指子女感到父母有恩於他們,因此無法反對他們,拒絕他們,最終順從他們的意願。

就像歌曲《不透風的房間》中唱那樣:「媽媽為了你這個家,永遠不會散。」

這種犧牲自我的愛,太沉重,也太窒息。

圖片

這樣貌合神離的家庭,對孩子以後的發展也產生了永久的傷害。

1991年,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在全國抽樣 13000多名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對他們的心理和家庭狀況進行研究。

研究發現,有76%的問題孩子來自於婚姻結構完整,但是充滿矛盾的家庭。

在這份研究報告的結尾,心理學家寫到:

「不要太注意家庭的外觀及形式,最主要的,是注重家庭裏特有的,充滿了愛、溫暖與明朗的氣氛。」

最近大火的景甜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父母疫情之後離婚的感受:

「雖然心裡咯噔了一下,但還是輕鬆了不少,因為父母從小到大都在無休止地爭吵。」

不是父母忍辱負重,就對孩子盡到了責任。

孩子不想看到,父母痛苦的忍耐。

而且,父母離婚,並不意味著孩子失去了父母,如果處理得當,好聚好散,是可以得到兩份堅定又豐沛的愛。

圖片

王菲和李亞鵬離婚後,他們對孩子的關愛一點也沒少。

他們一起給孩子過生日,每年安排一次家庭聚會,雖然離婚了,但他們對孩子的關愛從來沒有缺席。

圖片

李嫣也沒有因為父母離婚就疏遠,反而是跟父母都保持良好的關係,以及更自信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所以,不要自我感動式地選擇不離婚而保護孩子。

在孩子眼裏,只有父母是幸福的,他才能感覺到愛。

閱讀原文

月薪人民幣五萬的北京清華碩士畢業生徵婚,因外表遭網民集體嘲笑

xxx

除了1314和520,近十年來有26個結婚登記「高峰日」

xxx

無錫政府拒絕新人用「漢服」照片登記結婚惹議

xxx

在中國,離婚不自由

xxx

親子鑒定後,那些崩潰的男人們

xxx

貴州一位新娘因先生送的「內衣不合身」在婚禮現場拒絕迎親,已離婚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