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聞哥
微信id:newsbro
作者:小白
眾所周知,做女生夠難了,經常面臨年齡焦慮、身材焦慮、容貌焦慮……
誰知道結婚後還要面臨生育焦慮。
請問,這是2021年能問出來的問題嗎?
還別說,小白最近看了一部冷門紀錄片,《奇妙的蛋生》,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推薦所有適齡生育期男女都去看看。
「有人結婚是尋找伴侶,而有人是尋找『生育機器』。」
這片子開頭還挺好玩的。
把生孩子比喻成一場「選秀」,跟人類愛豆一樣,那些沒能力、顏值不夠的精子註定無法C位出道。
小白當時還想,這片子都能當小孩性教育的科普片了,結果轉頭就來了暴擊,看得我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恨不得沖進螢幕喊醒姐妹,再手撕渣男和他全家。
咱們都知道,生不出孩子的原因有很多種。
有的男性他有天生的無精症,或精子不夠活躍;
有的女性她天生沒有卵子,或卵子有障礙。
但咱們不知道的是,沒有精子和沒有卵子,差別竟會如此之大。
紀錄片就講了這麽兩個家庭,一個家庭的生育問題出現在丈夫身上,一個出現在妻子身上。
沒有精子的那對夫妻決定接受別人供精後,就到精子庫等著植入,全程沒啥哭鬧、撕逼,一看就是雙方自己和家人們都想通了。
沒有卵子的就不行了,這位妻子仿佛被社會判了死刑。
一是我國只有精子庫、沒有卵子庫,國內也禁止買賣卵子,想要等愛心贈卵需要3到5年,實在漫長。
更可怕的是,女性卵子有問題的下場,基本就是婆家逼著離婚。
理由相當簡單粗暴:因為你生不出孩子。
說真的,看到這有點生氣。
男性生殖問題和女性生殖問題明明是一樣的問題,但為啥大家都覺得女性犯的錯更大?更不可饒恕?
男人生不出孩子,選擇供精後,彈幕都誇這個男的偉大,願意接受「別人」的孩子,難道更偉大的不是他妻子願意接受他,不拋棄他嗎?
女人生不出孩子,哭著不想被婆家被掃地出門,彈幕竟然說理解婆婆?因為農村就是這樣,生不出孩子的女人就會被別人說閒話。
拜托,別把啥鍋都扣在農村頭上行嗎?
當女人生不出孩子的時候,她丈夫會幹嘛?
紀錄片中大多數男性根本不會和妻子站在同一陣營裏,更不會理解妻子的心理壓力。
妻子被公婆逼得都哭倒在地了,他縮在一旁假裝沉默,假裝為難,然後毫不猶豫地選擇找別人傳宗接代。
丈夫說是不願意離婚,如果沒有父母的壓力還能再試兩三年。
但你細品,這意思不就是我如果離婚,不是我渣,是我父母逼的,是我傳宗接代等不起了?
片中還有一位更過分的丈夫,可能是家裏有皇位需要繼承吧,一直舔著臉說自己從結婚就是奔著生孩子去的,一看懷孕這麽難,覺得自己好委屈。
於是,啥家務也不幹了,家裏事也不管了,妻子說話愛答不理的。
在他眼中,你生不出孩子,你就該做我保姆。
順便來欣賞幾句經典的渣男語錄:
「沒有小孩離婚率很高的。」
「如果懷不上就離婚。」
「那肯定我家就我這一個兒子,必須得有個兒子。」
真不指望男性能通透到哪裡去。
都說女性應該更懂女性,但好像依然有一部分女性也覺得生孩子就是女人該幹的事,尤其是要為心愛的男人生個孩子。
不管不孕不育的問題出現在誰身上,試管技術在這些人眼裏就是現代社會的送子觀音。
試管嬰兒這個概念雖然很普及了,但小白總結了一下,真做起來,它主要有三個特點:女性受罪、花錢多和成功率低。
取卵有多疼,知乎上有個女性說每取一次就跟身體被穿刺過一樣。
紀錄片的導演就在上海找到了一個求子公寓,裡面住的全是做試管的女性。
有兩位女性,我記得很清楚。
一個叫丹丹,她做完取卵手術是被扶著出來的,躺在沙發上的她疼的神志不清還不忘許願給丈夫生個胖兒子。
一個叫文霞,她為了胚胎存活率高,麻藥都不打。
關鍵她還享受這種疼痛感,因為疼的次數多,就代表著取的卵子多。她已經失敗過幾次了,沒錢再失敗了。
這些女人拼命為丈夫生孩子,換回丈夫的愛了嗎?
丹丹老公看著丹丹壓抑不住的情緒痛哭起來,只是看著,就好像這人和他無關,最後終於吐出一句:「繼續加油。」
文霞植入的孩子沒保住,丈夫小丁和婆婆把剛流產的她趕出家門,離婚時還不忘要回60萬的試管錢。
總之好事都讓他占了,有孩子是滿足他的願望,沒孩子他也沒人財兩空。
小白特地查了查,做試管嬰兒到底是男方不能生還是女方不能生,畢竟紀錄片中的男性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不是我,我沒事,是我老婆有問題。
但實際上,做試管嬰兒的家庭,並不一定是女生身體有問題,很多時候有問題的是男人。
來看看網上為這紀錄片取的新名字,真的挺合適的。
真不懂,不用忍受生育之苦的男性怎麽好意思把生孩子這事全拋給女性?
不求男的以身代疼,好歹會心疼人理解人、知道生孩子不該是一個人的事吧。
所以,姐妹們,還得支棱起來,想生就生,不想生就不生,這不是你婚姻中「必須」做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