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微信id:nbdnews
4月15日,一則「17元吃海底撈」的話題登上熱搜。
事情源於有人稱自己花17元吃了一頓海底撈,其帖中曬出的賬單顯示,點了四份清水鍋0元,一份撈派撈面7元,一份自選小料10元,合計17元。
「17元吃海底撈」的消息發酵後,不少人稱自己效仿此法,嘗試在海底撈花幾十元甚至十幾元吃一頓飯。
其中有一名網友稱自己看了那麽多幾塊幾十塊吃海底撈,忍不住帶孩子去體驗一把。其稱自己點了四個清水鍋,半份粉絲,一個生雞蛋和一碗米飯,總共花費27元。
該網友覺得自己體驗的時候「尷尬得不行」。
雖然服務員送了油條和西紅柿、給孩子拿了玩具,但其認為「海底撈的服務好像沒那麽好了,食物是有送了,但是態度什麼的,讓我覺得很尷尬,等候美甲的時候他們也不上水。」
海底撈門店回應:
不區別對待,不設低消
據九派新聞報導,記者聯繫了爆料者消費的佛山海底撈門店,一名工作人員稱低消費行為在他們店只是偶爾發生。其稱,客人想怎麽消費,願意消費多少是他們的自由,客人只要進來了,都會接待的。
「就算是一個人,只點了清水鍋和一兩樣喜歡的菜,我們也會正常服務,不會區別對待。」
問及會不會影響到門店生意,該工作人員稱,「不管店裏生意好不好,只要客人來了,然後正常點菜,正常吃飯,我們都正常服務。」其還稱,後續也不會因此設置最低消費。
對於「17元吃海底撈」,大眾也持不同態度,有人認為「其實想消費多少海底撈有這樣的規則就是可以用的」、「什麼時候吃個17元的一頓飯就變成恥辱和要飯的了?」;有人認為「這種做法像是乞討一樣」。
有網友表示,既然海底撈讓顧客這麽點,那麽其行為就是被允許的,但是消費十幾元價位的商品卻要享受幾百元價位的服務,還指指點點的人卻是可恥的。更有網友表示海底撈牛肉粒改成收費就是因為這些人的行為。
海底撈去年凈利潤大降近90%
據海底撈此前發布的業績報告顯示,2020年公司實現凈利潤3.09億元,同比大降86.8%;收入286億元,同比增長7.8%,儘管收入方面仍然實現增長,但這是其是上市以來營收增速首次降為個位數。
這一切都與2020年的疫情有關,去年上半年海底撈幾乎處於「半停業」。上半年因疫情導致的虧損達9.65億元,隨著疫情的好轉,公司到下半年才將虧損抹平,但凈利潤仍大幅下滑。
海底撈曾在去年上調菜品價格,但是在經過輿論發酵後,海底撈迅速在4月份發布致歉信並宣布恢復原來價格。但是面對業績壓力,海底撈的漲價也在「悄悄進行」,財報顯示,海底撈2020年人均消費達到110元,高於2019年的105.2元。
此外,海底撈仰仗的開店神話也不復存在。
海底撈此前高速的業績增長一方面正式源於其新店快速擴張。過去四年間海底撈門店數量增長了近6倍,營業收入也從5.6億元增加到26.6億元,增長近4倍。
但是,新開店從開業到盈利需要一個成長期,不斷擴展開新店的策略對海底撈的盈利是一個嚴重的負擔。加之2020年疫情的影響,靠「無限開店」實現營收增長的模式就不靈了。
2018年~2020年,海底撈的門店數量從466間高速增長至1298間,翻台率卻從5次/天直降至3.5次/天。
此外,隨著門店數量的增加,海底撈同店銷售增長率從2018年的6.2%降至2019年的1.6%,這也可以看出,海底撈的單店價值也沒有以前那麽高了。
過去幾年,海底撈的銷售凈利潤逐年下跌,2016年,海底撈銷售凈利率為12.5%,2019年降至8.8%,到了2020年,已經低至1%。面對巨大的業績壓力,海底撈開始實施多元化戰略,只是這種多元化能不能讓海底撈再現輝煌,仍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