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大公報
微信id:takungpao1902
▲國台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新華社資料圖片)
國台辦14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港媒近日報導說香港部分歷史教材把以往的『中華民國政府遷台』改為『中國國民黨遷台』,台陸委會回應稱,相關做法是此地無銀三百兩。」
對此,發言人馬曉光表示,1949年國民黨政權在其發動的反人民內戰中失敗,退居台灣島,從此喪失了代表全中國合法政府的地位,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
據此前報導,香港中學二年級中國歷史科今年9月將採用新課程大綱,其中對鴉片戰爭的部分做了較大修改,刪除了以往疑似「洗白英國挑起戰爭的種種偏頗。
此外,針對相關部分的教學討論問題,以往的舊教科書也有不少對學生進行引導式提問,導致學生可能樹立不正確的歷史觀。
例如,舊版教科書提問:「如果中國當初采取較開放貿易政策,能否就避免鴉片戰爭的屈辱?」「林則徐的禁煙手法是否明智?」
修改之後的新版教科書,則要求學生用圖表描述由清朝時由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數量,或分析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早前表示,要幫助學生建立國民身份及價值觀,成為有素質、對社會有承擔,並且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
2016年,有人在知乎問了這個問題。
2016年,中國互聯網的輿論環境仍然比較開放。
當年那些答案現在沒人寫了,現在還寫的差不多都是反賊。
2016年,小粉紅一詞剛剛萌芽,隔年2017年,隨著言論空間緊縮,壯大成為兩岸側目的網路新興力量。
▲1949年life雜誌攝於廣州的照片。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持開國大典。
以下是問題:
若你是1949年的民國知識分子,會選擇去台灣還是留在大陸?
在已大概知曉兩地發展軌跡的情況下。
近來多讀民國傳記,每讀到不曾了解的先人時,到49年總會莫名揪心,心底大多還是希望他們留下來守得雲開見日明,可是若是自己選擇當真不知會怎樣。
以下是部分高讚答案:
用戶吳俊:
不是有句經典名言,懂老毛的去了台灣,懂老蔣的留在大陸,兩個都懂的去了美國。
用戶耿春:
有人在這裡搞笑,以為每個「知識分子」是有選擇的權力的。看到了某個段子,說四五十年代,去美國只要一張船票就好了,什麼簽證嘛的都不需要。去台灣也是如此,好像很容易似的。
那個年代是什麼年代,傻子都知道美國好,想去,你去得了美國嗎?
知道就算1946年上海到舊金山的船票要多少錢嗎?賣一個知識分子應該都是不夠的;到了1949年,怎麽也得賣掉一打知識分子才買得起去美國的船票,一家子才能成行。知識分子去美國,呵呵。
1949年,你就知道最後會去台灣?
中央社那會自己的廣播,先廣州,再重慶、成都的,你要真聽了中央社廣播,最後呵呵的就是你了;去台灣呢,遲至1949年2月,私人赴臺就被限制了。如果不是公務入臺,隨便去台灣是有被遣返的風險的好不好?
連國民黨幹部都不一定可以赴臺成功,想要直接赴臺並一定成功的放在今天,如果有個評級的話,醫院主治醫師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都不行,得是超·高級知識分子,有民國政府內部高官的背書的才有可能。去台灣最多的是什麼?公務員、軍人、商人。台灣那是你想去就能去的?
所以當年,有人很多人沒有去成台灣,於是去香港的,但是香港在1949年的時候大量人口湧入,結果就是港英當局,很快采取措施在1949年4月執行移民管制,限制人員進入。
你至少要證明自己的身份,有能力養活自己,意思是有大把的現鈔(不是金圓券!)硬通貨或者有一技之長,才可能進入香港。看到時間差了吧,就兩個月!當年沒有高鐵,台灣去不了,改香港只要兩個月就夠?呵呵。
用戶護耳大臉:
就我個人家裡的經歷而言,如果換做我在當時,我會選擇離開大陸。
我外公就是一位知識分子,嗯,他是學醫的。
留在了大陸,然後……那個特殊的時期,外婆和家裡的幾個子女,全部被丟到了農村裡去。
而外公,他雖然留在了城市裡,但是被當做反動分子關押起來的,被打成了右派,後來又被弄成牛鬼神蛇。
一個滿腹學識的老頭子,那些年的經歷就是,不批鬥的時候就丟到工地去幹苦力活兒,去搬磚抬石頭!一個年邁的身體孱弱的老頭子,做最苦重的體力勞動。
唯一能休息的時候,就是被批鬥,被穿成牛鬼蛇神,然後丟到臺子上去挨吐沫和口水。
身體和心理的雙重折磨,再加上因為他的身份,他的妻子和兒女都被扔到了農村去接受勞動改造。
老頭子一直活在深深的痛苦之中。
我媽和我說過兩件事情。
一件是,外公病重的時候,母親被特批回城裡探望過一次(全家老小只允許一個人回來探望,我媽年紀最小身體最好,最後決定由母親回城裡照顧外公,雖然只特批了一個月的時間。)。外公躺在床上,伸出自己的手對我媽說:這手已經沒法再握手術刀了。
第二件是,外公寫過日記,裡面有一句話:我活得沒尊嚴,我連累了妻兒。日記後來被燒了。
我不恨誰,那或許是特殊的時代特殊的環境。
但如果有機會重新選一次的話,我想外公一定會選擇離開大陸吧。
用戶灌水樓主:
級別太低的沒條件跑的就不說了,但是高級知識分子,很多都是還有機會的。
應當說老蔣還是比較重視知識分子,當時專門組織了教授級別的知識分子遷臺(包括一些副教授)。
但是誰也沒前後眼,當時沒算到後來的人應當說是大多數,說幾個我認識的人的例子,大致有幾種情況。
1.覺得港臺條件不好
我有個同事的外公解放前就是高級工程師(橋梁方面),他是只關心專業,不懂政治的,家裡條件也很好。當時他們家是跑到香港又跑回來的,為嘛跑回來,因為他們家老大有白血病,當時中國範圍(包括香港台灣)治白血病最好的醫生和醫院都在上海,他們在香港盤桓了幾個月,最後為了小孩還是回到大陸,當然最後小孩還是沒保住,人也沒機會再走了(我覺得這個可以理解,很多父母為子女哪怕一線希望都不會放棄)。我還聽過八卦有人跑到台灣覺得台灣條件太差,地方破,不如上海(魔都當年遠東第一大城市名頭不是白來的),又回來的。
2.對新政權有期望
我還認識一個老副教授,解放前中研院副研究員(結果因為各種運動解放後一直到退休還是副高,呵呵),我記得有次他曾經給大家說為嘛不跑台灣(當時中研院副研究員也不多,他這個級別是有機會的),主要是他認為蔣介石已經是壞透了,共產黨是來解放大家的。我看新聞上葛劍雄也說他老板譚其驤也是類似觀點。
3.本來就是共產黨的
我還知道一個老頭(我爺爺的同事)當時是同濟大學的大學生,他有一個關係非常好的大學老師(具體職稱不知)在共產黨快來的時候突然找他們幾個談話,勸他們加入地下黨外圍組織,他們這才知道自己親愛的老師居然是共產黨。。。。。他們因為和老師關係很親近,又敬仰老師,就紛紛表態要加入,其實加入以後也沒做啥。然後不到一個月解放軍就來了,他們這些人後來因此都撈到了離休身份(解放前參加革命)。
4.還有就是覺得在港臺沒發展前途的
我有次問一個搞建築史的哥們,我說別的行業(比如說數學物理這些),留下來的和跑掉的都各有人等,但是建築界的牛人幾乎都留下了(民國四大師,梁思成,劉敦楨,楊廷寶,童寯全部留下),怎麽這麽心齊。對方回答說台灣市場太小,搞設計沒前途,搞研究沒對象,香港華人建築師又沒市場,比如說劉泰福,民國時期名氣很大,跑到香港就不行了。。。。我覺得這老兄說的還是很有道理,尤其是搞工程的,想要做事業,還得依托於大陸這種強大的政權和幅員遼闊的地區。
用戶Etamin:
設想一下現在某黨垮臺,敗退xxx,你願意跟去麽?
萬一上臺的新政權很快就拋棄民主旗號開始玩前三十年那一套呢?那些可是非常有群眾基礎哦。
永遠不要相信這個國家在野黨會比執政黨好。
所以正確的選擇還是去美國吧。
用戶張伯魚:
(這個答案受到很多批評:那時候的知識分子哪知道這些呀,自己都不可以預料。)
留在大陸,總有一款適合你:
反動派、剝削階級、運動對象、牛鬼蛇神、封資修大毒草、幫派體系、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三反分子…..
建國以來政治運動,你能躲過幾次?
1950年
1、清匪、反霸、減租、退押運動。
2、與此同時開展了鎮壓反革命運動(此項運動一直到1953年結束)。
1951年
3、愛國捐獻運動。
4、「三反」運動,即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1952年結束)運動。
5、「土地改革」運動(1950年至遲1951年,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1952年底至1953年春對「土改」進行了復查)。
1952年
6、「五反」運動,即反行賄、反偷稅漏稅、反盜竊國家財產、反偷工減料、反盜竊國家經濟情報運動。
1953年
7、「新三反」運動,即反官僚主義、反命令主義、反違法亂紀運動。
1954年
8、「一化三改造」運動,即一化是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總路線的主體;三改造即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叫過渡時期總路線)。
1955年
9、農業合作化運動。
1956年
10、肅反運動,即肅清一切暗藏反革命分子運動。
與時同時,進行了「審幹」工作。因此「肅反審幹」連在一起說。
1957年
11、整風運動和反右鬥爭。
所謂「整風」即動員群眾向黨提建議、幫助黨整頓作風;所謂反右即在整風過程中「極少數資產階級思想嚴重的人」,「向黨進攻」,這些「向黨進攻」的「極少數資產階級思想嚴重的人」就是「右派分子」。
12、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1958年
13、大躍進運動。
即「超英趕美」。要「鋼鐵元帥升帳」的全民煉鋼鐵。
14、人民公社運動。
即「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梁」。
15、愛國衛生運動。
即除四害(老鼠、蒼蠅、蚊子、麻雀)為中心的運動。
16、放衛星運動。
各地成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千斤辦」、 「萬斤辦」。
17、拔白旗運動。
即對「大躍進」理解不夠、高指標完成不力的地方反保守、拔白旗運動。
1959年
18、反右傾運動。
即歲末廬山會議後,為貫徹中共中央的《為保衛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奮鬥的決議》開展的城鄉大運動。1960年春達到項峰。
1960年
19、反瞞產私分運動。
即在高指標下對已經糧食減產死人驟增征購減少下對其農村進行的運動。
20新三反運動。
即在財貿系統開展反對分散主義、反對投機倒把、反對貪汙盜竊運動。
1960年
21、整內整社運動。
即貫徹中共中央《緊急指示信》的以整頓落後公社的群眾性的整風整社運動。
1962年
22、機關整風運動。
即在反對分散主義、本位主義、多占多吃和商品走後門的運動。
1963年
23、新「五反」運動。
即開展反對貪汙盜竊、反對投機倒把、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分散主義、反對官僚主義運動。
24、小「四清」運動。
即在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試點。
1964年
25、四清運動。
即在城鄉開展以清政治、清經濟、清思想、清組織為中心的社會教育運動。鑒於1963年試點的小四清(清帳目、清倉庫、清財產、清工分),1964年的「四清」又稱「大四清」。
1965年
26、農業學大寨運動。
1964年2月毛澤東主席發出「農業學大寨」的號召。真正全國規模的時間是在1965年。
1966年
27、文化大革命。
即以「五一六通知」(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了由毛澤東主持起草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通知》)開始的以批判劉(少奇)鄧(小平)路線的全國全民大運動。1976年結束,為期整整10年。
28、紅衛兵運動。
即因《我的第一張大字報》發動的全國大、中學生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立「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風俗、新習慣)運動。紅衛兵運動開啟了文化大革命運動。
1967年
29、奪權。
雖未稱「運動」,但由「一月風暴」引發中央文革領導小組肯定的全面奪權,聲勢不亞於以往的運動。也應算作「運動」。
30、三支兩軍。
即由軍隊進入地方進行「支左、支工、支農、軍管、軍訓」的運動。
1968年
30、三忠於、四無限活動。
即在全民中進行「三忠於」( 忠於毛主席、 忠於毛澤東思想、忠於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四無限」(對毛主席、毛澤東思想、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要無限崇拜、無限熱愛、無限信仰、無限忠誠)的群眾性活動。
31、上山下鄉運動。
該運動一直到1978年結束。
1969年
32、學「紅寶書」運動。
1970年
33、一打三反運動。
即打擊現行反革命、反貪汙盜竊、反投機倒把、反鋪張浪費為中心的運動。此此同時進行「清理階級隊伍」運動。「清理階級隊伍」從1968年始,所謂「清理」即清理叛徒、特務、走資派、反革命分子、地主、富農、反分子、壞分子、右派分子等九種人。
1971年
34、一批雙清運動。
即批極左分子、清理五一六分子、清理三老會(老紅軍、老幹部、老黨員)成員。
35、批陳整風運動。
即批判陳伯達的運動。
1972年
36、批林整風運動。
即批判林彪的運動。延續至1973年。
1974年
37、批林批孔運動。
即批林整風的進一步深化的運動。
1976年
38、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
即以反對鄧小平的運動。
1977年
39、揭批「四人幫」。
即揭批王洪文、張春橋、江青、姚文元。
40、工業學大慶運動。
「工業學大慶」是從「農業學大寨」齊頭迸進的運動。
1978年
41、開始平反冤假錯案(1984年結束)。
42、開展「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
但未稱運動。民間稱「思想解放運動」;「思想解放運動」波及整個社會。
▲1949年10月1日的人民日報頭版。
用戶楊鑫宇:
如果是穿越,二選一,還是要選台灣。
白色恐怖可怕不可怕?當然很可怕,很多白色恐怖的受害者都可以證明這一點,比如李敖,因為公開反對國民黨,被莫須有的罪名關了好多年,慘。
可是,如果和反右文革做橫向對比,白色恐怖就實在算不上什麼了,那麽多不僅不反對共產黨,而且自己就是老黨員的知識分子被劃為右派,送到夾邊溝北大荒,或者因為擁護國家主席劉少奇而被紅衛兵批鬥遊街,甚至未必有命活到現在訴說自己的經歷,你居然認為他們的遭遇和台灣的「白色恐怖」沒區別?這是對他們的侮辱。
天下烏鴉一般黑?在喜歡這麽說的人眼裡,陰天時蒙蒙的灰和煤炭的純黑沒有區別,通俗的說,這種症狀,叫瞎。
更新一下,總有人拿出各種奇怪的論調給大陸歷次政治運動洗地,認為要按人口比例來說還是白色恐怖更厲害,那我們就來具體考據一下數字:
建國以來歷次政治運動的喪生者數目在各種研究中被應該為200萬到2000萬之間(因為文革期間統計系統崩壞所以彈性極大,2000萬的說法來自葉劍英元帥),而台灣的白色恐怖處決的總人數在4000到8000,我們取最小的200萬和最大的8000,大陸的死難者人數為台灣的250倍,請問大陸人口什麼時候達到過台灣的250倍?而若將大陸死難者取葉帥的2000萬人,則大陸受迫害死亡人數為台灣的2500倍。
重點在於,白色恐怖殺人,基本只有一個途徑,就是逮捕處決,個別人被特務機關暗殺,而大陸歷次政治運動有太多方法讓人死了,處決,流放,「改造」,批鬥會,逼迫自殺,不提供食物和醫療,青年武鬥。。。這是白色恐怖比得了的嗎?文革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政治災難,拿任何其他事情來跟文革對比,認為兩者「差不多」,都是對文革受難者的侮辱。
用戶三爺:
閩煮(民主),在那邊,是多和少的問題。在這邊,是有和無的問題。學文的多數走了,因為他們知興替。學理工的愣們都留下了,然後…
用戶Coke:
我的專業曾經涵蓋民國思想史。閱讀大量知識分子的年譜後,在我心裡已經有了不可動搖的選擇。
這不叫守得雲開見月明,所謂平反昭雪不叫月明。國家欠那一代知識分子、幾十年來橫死的農民一個真實的歷史。但欠到了這個地步,就要開始洗地了。
農民的死是因為工業化必然需要,知識分子的死是因為他們脫離群眾,殊不知許多知識分子正是因為建言大躍進才成了右派,那不再重要了。
人性如此,債多到還不起的時候,連美國小孩子都知道「殺光中國人不就好了」。軋傷人的司機往往選擇徹底把這個軋死來逃避罪責,血債欠多了,一個社會的選擇往往是斬草除根。那一代知識分子和農民的苦難冤屈,正在我們的歷史敘述中被斬草除根。
所以人們從中得到的最大的歷史教訓,便是傻子才相信國家,傻子才相信別人,便是對權力和利益的極度肯定。還不肯明白這個道理的人,慢慢被淘汰殆盡。
知識分子當中,有一部分投機分子,但更多是明知其艱難險阻,但單純為了國家科技工業的進步或民主法制的發展毅然留陸或回國的,這些人非常令人敬佩,這些人是晚清民國養士數十年的結晶,但國家對待他們的方式令人無話可說。這個結論可以同時應用於用獨輪車給他們推出天下的農民。
給我印象很深的一個故事是有個哈佛法學院的JD被紅衛兵打死之前還收到了哈佛法學院寄來的校友通訊,不過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存疑,那會郵政系統是否還在運作需要查實。
文革清洗掉了很多真正有良心有抱負的愛國知識分子,所以愛國兩個字在知識界才越來越像投機分子的工具。
當今許多人還在為反右和文革洗地,包括很多知乎大v。他們認為有一部分倪雲林風格的知識分子所以反右文革就是正確的,至少是值得理解的,打死鬥死、摧毀那麽多愛國誌士就是可取的。他們還往往認為那時大部分知識分子和農民的利益是相反的。
我自己家老人以北大學生的優裕身份加入抗戰、革命,解放後勤懇為祖國教育人才數十年,工資最多的時候一個學期一千塊,衣服至今還是老三色,毛巾全是洞不扔掉,為了讓工農兵學會基本的數學知識他發明了很多方法,生動形象。
但他加入革命是因為相信民主,相信人民,不是為了效忠於什麼人。他無論在生活方式上還是在意識形態上從來沒有脫離過人民。
今天抹黑知識分子尤其民國知識分子的風氣甚囂塵上,似乎知識分子都是投機者,霸占人民血汗的學閥,所以死了活該,它完全與我目睹的事實不符,而我所目睹的是真實的知識分子,而不是史料記載的個別倪雲林式的學閥。
但由此我所知道的,不是「相信歷史會給出公正的評價」這種東西,而是文革後中國人心的虛偽。為了哪怕是內心不必痛苦不安這種微不足道的理由,我們現在的讀書人可以往前輩身上潑多少髒水。
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利益人為製造那批知識分子和人民之間的鴻溝,搞的現在的年輕人普遍認為是黨從窮兇極惡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手中拯救了人民。
而最應當承擔反思銘記責任的今日的知識分子,唯恐不能撇清自己,往這反智火焰裡添柴。每當看到知乎上有人拿個別的例子論證反右文革的合理性,我只會冷笑。
這場歷史爛戲,用楊小凱的話說,買了票,總要冷笑著看到終場。
49後有能力逃離卻選擇留下或回國的知識分子中的大多數,都是中國物質與精神上極其寶貴的財富,脊梁。
他們如果為自己打算,根本沒人會留下、回來。而他們被侮辱、被踐踏、在反智洗文革地浪潮中被抹黑至今的歷史,充分印證了郁達夫的那句名言。
蒼蠅之惡,甚於虎豹。
如果有人希望我們的國家能留住更多真正的愛國知識分子,請你們尊重歷史,正視淋漓的鮮血,正視抹黑民國知識分子和80年代部分知識分子的潮流背後的政治目的和人性醜惡,正視士風一日不如一日的真正原因。
當你面對歷史選擇虛偽的洗地,知識分子將還你以拿著綠卡、科研經費養尊處優的自干五。看,我們都很愛國,天朝威武,雄霸世界,死者都是活該。
確實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