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為你寫一個故事
微信id:raistlin2017
作者:雷斯林
經常看到同行會寫一篇長文章哭窮,表示他們揭不開鍋了要開始接廣告了,希望讀者能理解,別說他們忘了初心。
但我很少寫這種文章。
一方面我確實生活並不拮據。
另一方面我也明白,就算讀者反對和不理解,遇到可以恰的飯我還是會恰,該接廣告還是會接,所以也沒必要遮遮掩掩。
不過有時候,你總能碰到一些廣告主,帶著一些讓你一臉疑惑的文案過來讓你發,經常讓人一臉懵逼。
1,這麽賺你咋不投?
比如剛剛有個過來談合作的,文案差不多是下面這樣:
說成為他們的合伙人,就投錢保本翻倍,幾百萬幾百萬的賺。
我說這東西這麽牛逼,你咋自己不買?
於是發生了如下對話:
講到這,我以為我講贏了。
結果過了五分鐘,他甩過來一張證書:
當時我不知道說啥好,只能閉嘴。
現在想想,我應該說我是「獵鷹計劃」的…
2,到底什麼是處女臉?
還回味在剛剛的文案中時,又來了一個姐們。
這次發來的合作內容雖然大膽,但其實沒啥問題,主旨是讓女孩有更享受更暢快的性愛。
包括找自己的敏感點啊:
一些姿勢的教學啊:
雖然課程問題不大,但這個文案從頭到尾都透露出一種「女德」的氣息,尤其是這個標題:
實在是讓人有點無語。
所以我和他們說,如果這個文案可以不那麽討好男性,更多從女性取悅自己的角度出發,可能會更好:
這屬於還有救的,也有那種沒救的文案,比如這個品牌,他們一系列的文案,都創造了一個概念「處女臉」,然後拼命吹捧「處女臉」。
看完這些文案,我好奇兩個點。
一個是這位日本女士到底51還是53。
另一個,到底什麼是「處女臉」。
意思是女性必須看起來像處女才是好的,才會被「鮮肉跪舔」的意思嗎?
那這個概念實在是傻逼得過分了。
於是我們發生了如下對話:
。。。
3,你就不怕那些明星告你啊?
還有一些文案,也不管會不會侵權,反正上來就咔咔咔給你把明星整上。
楊冪暴露隱藏實力,和你要賣的貨有啥關係?
黃曉明和楊天寶,和你要賣的貨又有什麼關係?
江疏影要錢還是要命,和你們產品到底有啥關係?
張柏芝的臉嚇人,又和你們的護膚品有啥關係,她不用你們的護膚品啊。
這還都是誇的,還有很多文案是罵明星的。
比如XXX明星才40歲就老成這樣,原來是沒有護膚的錯云云…
或者xxx明星站不到C位,原來是因為他沒學好英語云云….
然而我每次提醒他們,這些明星沒有給你們的品牌代言,你們這樣是有問題的。
他們要麽表示文案就這樣,不能修改。
要麽就告訴你其他大號都接了,沒問題的:
之前還碰到一個人,發來一個「處女臉」類型的文案。
我多次表達不做之後,破口大罵
「你這麽個小破號還這麽矯情,別人XXX那麽大的號都敢接,你矯情什麼啊?」
可惜當時我就把他給刪了,聊天記錄沒保存下來。
完全雞同鴨講,不知道說啥好。
4,為什麼這些文案會這樣?
看到這,可能有些人會困惑,既然這些文案這麽傻,為啥廣告主還堅持要這些呢?
因為這些文案的轉化率確實高。
廣告主並不傻,他們的投放策略都是成百上千萬的預算堆出來的,一般都是這樣的文案轉化率最好,所以才會堅持一定要用他們的文案。
一方面,中國很大,不是所有人都有鑒別真假的能力。
熱愛發聲的那些人說的聲音大,好像他們是我國網絡的主流。
但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沉默的大多數」,他們就吃這一套。
就像上面的文案。
我們知道招商大多是騙人的,不會被騙,但有些人看到他們這麽一算賬就被忽悠進去了,不但自己投錢,還會拉著親戚朋友一起投錢。
我親眼見過家裏有遠房親戚入了傳銷的魔障,覺得傳銷就是無本萬利的好生意,好勸歹勸才給勸住。
我們覺得什麼「處女臉」、「讓男人欲罷不能」的文案太討好男性了,渾身不舒服。
但肯定有人就覺得這就是真理。
可能她們還覺得不相信這一套的都是傻逼,因為確實有很多例子很多故事,證明下面這兩句話的現實意義。
另一方面,越是想得多的人就越不會被廣告影響,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廣告無法主宰他們的思維。
所以想得多的人,本來就不是這些文案的目標客戶了。
那這些文案反而形成了一種篩選機制,篩掉的都是「聰明人」嗎,剩下的才是他們的目標用戶。
就像很多明星知名度遠比流量明星高,但是他們不是流量明星,因為他們的粉絲比較理智,有自己的判斷力。
真正所謂的「流量明星」,不一定需要多高的知名度,而是指這個明星代言了一個垃圾,他的粉絲也會把垃圾買一百份回去當成寶貝,就為了給明星「沖銷量」。
這才是「自帶流量」。
有些品牌會找路人緣很差的「流量明星」代言,就和有些品牌會用這些文案是一個道理。
都是篩掉非目標群體,集中在目標客戶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