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殺」中國城市年輕人的新寵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微信id:nbdnews

作者:溫夢華 畢媛媛

作為當下年輕人喜愛的線下娛樂方式之一,劇本殺近兩年發展迅速。

劇本殺店面高速擴張後,制約發展的不再是房租等成本,而是遊戲內容的劇本的質量和數量上。

到底是採用高質量的劇本滿足玩家的遊戲體驗,還是採用高數量的劇本滿足店家的客流量,這是每一名劇本殺經營者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最近兩年,無論在一線城市,還是四線小城,一款名叫「劇本殺」的遊戲興起。

劇本殺的推理性、懸疑性可以滿足玩家的表演欲,還可以滿足「偵探」玩家的推理愛好,因此備受消費者歡迎。

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劇本殺註冊店家數量破千,2019年全國的線下門店已經飆升到1.2萬家。

2020年新註冊相關桌遊店家數量3196家,達到新高。

而早在2019年,劇本殺市場規模就已達到100億元,是2018年的2倍。

除了線下開店,劇本殺在線上平台同樣火爆。

此前,有線上劇本殺APP僅在春節假期,總用戶就增長20~30%。

也有劇本殺互聯網公司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App用戶數猛增800萬,伺服器一度滿載。

「劇本殺」又叫謀殺之謎,是一種在歐美非常流行的派對遊戲,派對中的一名賓客在其他人不知道的情況下秘密扮演兇手的角色,而其他賓客作為玩家需要通過調查和推理尋找出兇手。

哪裡的人最愛玩劇本殺?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劇本殺關注用戶不僅分布在國家的東部沿海和東南地區,還分布在東北及西北、西南地區,劇本殺在全國範圍內興起。

不過,從全國劇本殺線下門店分布來看,經濟發達、人口基數大、消費能力強的上海、北京擁有數量最高。

▲圖片來源:艾媒諮詢

數據顯示,8成的北京劇本殺玩家體驗過線上劇本殺遊戲,37.1%玩過線下圓桌劇本殺,31.4%的玩家體驗過線下實景劇本殺。

此外,百變大偵探、劇本殺和戲精大偵探是北京玩家偏好的三大劇本殺應用。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線上劇本殺具有隨時隨地組局玩遊戲的優勢,對於生活節奏過快的城市,也是一種娛樂選擇。

線上劇本殺也可以為線下導流,通過發布新劇本,吸引用戶到門店體驗沉浸式實景推理。

一線城市之外,重慶玩家玩劇本殺的主要原因是休閒娛樂和社交聚會,占比均為31.8%,其次是解壓,占比27.3%。

成都玩家可接受的線上劇本殺和線下圓桌劇本殺的最高價格,主要在70-90元,90元以上的接受度超過2成。

相對來說,線下實景劇本殺可接受的單價水平較高,31.8%的玩家可以接受劇本殺單價在90-100元,13.7%的玩家可以接受價格110元以上。

圖片

▲圖片來源:艾媒諮詢

在線下,如今還誕生了一種劇本殺新玩法。

在北京、上海、成都、長沙等地方,出現了文旅 劇本殺的模式。

成都一家劇本殺店於去年6月打造了當時全國獨家首發的兩天一夜沉浸式實景探案,不少玩家被這一模式吸引,周末可預約檔期已經排到半年後。

線下開店,實景沉浸式體驗是未來方向

作為當下年輕人喜愛的線下娛樂方式之一,劇本殺近兩年發展迅速。

記者了解到,很多劇本殺資深玩家此前都是三國殺、狼人殺的資深玩家和愛好者。

對此,上海靜安區一家劇本殺店的老板許言深有體會:「2018年我剛開始做劇本殺時,同一個區域大眾點評上搜不到幾家,到2019年,一棟樓裏可能就有5家劇本殺店。」

圖片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在多數從業者印象中,劇本殺真正火起來是在2018年下半年。

「我有兩家店,第一家店是2018年開的,第二家是2019年開的。第一家店開張後大概3個月開始盈利;不算最前期成本,第二家點是一開店就開始盈利。」另一家劇本殺店老板李明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線上APP接受機構資本的融資,多家線下店家認為,線下店不太適合對接大投資機構的資金,更多偏向於個人投資者,即合伙人式投資。

「一些大的投資機構會要求資金進入後把估值做大,但線下劇本店大多一個蘿蔔一個坑,店家很難把估值做大。不過,我們店有一些個人投資人,基本上都是85後、90後,都是純財務投資。」杭州「素未蒙面」劇本殺線下店合伙人此前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2019年開業的劇本殺店已超過2018年前的總和。大眾點評上有5星好評的店,全國已有2萬多家。」在林世豪看來,劇本殺線下店不太會因為一次疫情就被打敗,線下遊戲需求會永遠存在。

圖片

▲線下劇本殺店的沉浸式體驗很大程度來自於店家提供服化道以及實景場景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不過,目前來看,劇本殺行業懸殊仍然很大,尤其是線下部分,仍處於發展初期階段,各大品牌之間尚未形成穩定的行業格局。

對於未來發展前景,也有品牌和店家很憂慮。

他們認為,雖然當下劇本殺站上了「風口」,但就像三國殺、狼人殺一樣,由於行業的垂直性,行業的目標用戶體量有限,劇本殺仍存在較大局限性。

「在行業洗牌來臨前,我們要做好流量積累,運營好自己的社區,我們最終的落點不光是劇本殺,線下實景沉浸式項目是嘗試的一個方向。」杭州「素未蒙面」的線下店合伙人表示。

線上APP火爆:用戶上漲兩三成

隨著劇本殺的火爆,資本也聞風而至。

相比線下開店,成本更低的線上平台,得到了資本的更多青睞。

2020年11月,「百變大偵探」研發商北京久幺幺科技公司完成3000萬融資。

2020年疫情發生後,線上劇本殺APP實現爆發。

去年大年初一,就有網友反映線上劇本殺APP——《我是謎》,由於人數湧入過多而造成卡頓,《我是謎》也登上熱搜。

當日,《我是謎》緊急新增5台伺服器後依舊無法承載用戶,團隊不得不再次增加伺服器。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天風證券的研報顯示,春節期間,各類社交遊戲(如《玩吧》《狼人殺》《誰是臥底》等)關注度躍升。

《我是謎》APP的CEO林世豪去年曾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春節期間登上社交榜第三,總榜排名第十二。春節15天內總體用戶上漲了20%~30%。」

目前,線上劇本殺APP的總體用戶量在5000萬人左右,在林世豪看來,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

隨著劇本殺火熱,2018年誕生了不少劇本殺APP,「2018年暑期,最熱鬧時大概有20多個劇本殺相關的APP。」據林世豪介紹。

2019年,線上劇本殺加劇淘汰,市場上只剩下《我是謎》《劇本殺》《百變大偵探》《玩吧》等幾家。

「競爭從2017年就開始了,2019年線上劇本殺格局基本穩了。2019年,我們花了4000萬元去抖音、知乎等平台做投放,競爭對手除非再花這麽多錢去做這事。線下產品越來越同質化,資本也不會再給機會了。」林世豪稱。

2018年可謂是劇本殺類產品的「融資元年」。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多個知名的線上劇本殺APP均有資本進入,融資金額從數百萬元到數千萬元人民幣不等。

其中,頭部APP《我是謎》,8個月完成了三輪融資。

圖片

▲資料來源:啟信寶 公開資料等 每經記者 整理

「2019年暑假付費功能一上線,我們就盈利了,未來付費潛力很大。2015年成立至今,我們已經進行了5輪融資,融資金額一輪比一輪多。」林世豪透露。

據了解,目前,線上商業化變現核心主要圍繞劇本付費,此外皮膚、道具等也採用付費模式。

雖然疫情後線上迎來爆發式增長,但多位劇本殺從業人員表示,未來更看好線下劇本殺發展。

「第一,線下利潤高,除了租金、工資和劇本,剩下的都是收入;第二,線上是在為線下導流,玩上癮了都會跑去線下玩。」

決定劇本殺發展的不是房租,

而是劇本質量和數量

「與桌遊吧、網吧、KTV等線下遊戲最大的不同就是,劇本殺這款遊戲很難有回頭客。」在一個劇本中,人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規定時長中通過扮演和推理,完成故事結局後,這個故事對於單一玩家也就結束了,不可能有再玩一次的可能。

這就造成了,劇本殺店面高速擴張後,制約發展的不再是房租等成本,而是遊戲內容的劇本的質量和數量上。

到底是採用高質量的劇本滿足玩家的遊戲體驗,還是採用高數量的劇本滿足店家的客流量,這是每一名劇本殺經營者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電商平台上的劇本殺劇本 圖片來源:APP截圖

作為劇本殺產業鏈的最上遊,劇本無疑至關重要。

疫情期間,相比線下停滯,劇本殺發行環節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發行主要是做產品,只要市場還在,劇本今年發和明年發本質上只有過時和不過時的概念。」一位行業人士表示。

多位線下劇本殺店家和發行商告訴記者,當下,行業內劇本類型主要分為三種:普通盒裝本、城市限定本、城市獨家本。

「普通本價格一般在400元~600元,城市限定本在2000元左右,獨家本比較貴,一本的價格大概在5000元~6000元,也有質量非常好的城市獨家本,價格在1萬元左右。」一位劇本發行商表示。

目前,大多數劇本殺店家的劇本都是從發行商手中購買,購買頻率一周至一個月不等。

上海一家劇本殺店負責人稱:「桌面紙質本部分,我們大概1個月會購買4套,基本都是普通本,每個月購買劇本的成本大概兩三千元。」

不過,也有店家偏好城市獨家本。

杭州「素未謀面」的團隊合伙人稱,大概擁有30多個獨家本,「獨家劇本價格是普通盒裝本的8~10倍,所以占劇本成本的80%以上,每個月差不多會留2~3萬塊錢用於更新劇本。」

圖片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新聞截圖

記者注意到,雖然線上劇本殺火爆,但由於線下劇本的開發成本明顯高於線上本,很多發行商並不願意把劇本放到線上。

對於發行商而言,劇本殺行業發行成本相對靈活,劇本創作大多采取分成模式。

「有2018年簽約的作者,現在還在參與分成,一年大概能拿10萬~20萬元分成,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一位線上劇本殺負責人告訴記者。

擁有3名簽約作者的李明告訴記者:「具體的分成比例不等,頭部作者的分成比列可能是作者七成、發行商三成;普通作者則是發行商七成,作者三成。」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