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微信id:thepapernews
作者:吳雨欣
「原價一千五,炒到四萬八,暴漲31倍!」據報導,這陣子,隨便刷刷微博和朋友圈,就能看到國產球鞋的爆款漲價、缺貨的消息。
相關話題更是屢屢登上熱搜,讓不少消費者感嘆:「感興趣的國產鞋都買不起了!」
4月6日,得物官方微博發布關於近期個別鞋款價格波動的情況說明表示,針對網傳圖中涉及的三款球鞋中賣家所標價格波動過大的球鞋,已進行下架處理。
得物在情況說明中稱,三款球鞋的價格均為平台賣家個人設定,且在賣家設定的價格下並無買家成交或極少有買家成交。
此外,得物對全平台商品進行核查,另發現20款球鞋存在賣家所標價格波動較大的問題,對這些球鞋都做了下架處理並對3名涉嫌惡意影響商品標價波動的賣家采取封禁措施。
得物方面稱,在平台上交易的商品大部分是常規款商品。
與日常消費品類似,得物上大部分商品在新品發售後,因折扣等原因,價格低於發售價。除了常規商品,球鞋品牌方每年還會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推出少數全球限量商品。此類商品在平台所有商品中占比極低,且價格受到買賣雙方意向的影響,平台不參與定價。
得物方面表示,平台將會增加對賣家異常標價的監測,對賣家標價波動過大的商品,會第一時間做相關處理。一旦發現惡意操控價格的賣家,將進行包括下架商品、封號等在內的嚴肅處理。
4月5日,新華社發表題為《借機哄抬「國貨」價格是自斷門路》評論文章,其中提及,在微博、朋友圈和以虎撲為代表的一些網絡論壇上,出現了國產品牌球鞋漲價和缺貨的消息。一些網民發現,李寧、安踏等國產品牌的有些「限量款」球鞋價格飆漲,其中某品牌一款球鞋的價格漲幅達31倍。
新華社指出,近年來,國產品牌在科技研發和外觀設計等方面都有了長足進步,的確有了邁向中高端市場的底氣。加之當前一些洋品牌球鞋因其惡意「封殺」「新疆棉」行為受到中國市場冷落,消費者紛紛用腳投票支持國貨,國產品牌遇到良好發展契機。
然而,如果因為「炒鞋」導致球鞋愛好者買不到想要的球鞋,進而讓國產品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無異於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