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人民幣五萬的北京清華碩士畢業生徵婚,因外表遭網民集體嘲笑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微信id:cdsbnc

記者:岳懷讓

每逢假日,「催婚」「徵婚」類話題總能引發社會關注。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清明節假期,一則清華男子徵婚的消息引發了熱議,還登上了熱搜榜第一。

原來,事情的起因是一名叫張昆瑋的男子在網上發布的一則徵婚資訊。

徵婚資訊顯示,他是清華本碩畢業,還是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的,在摩根大通和谷歌工作過,現在回到老家山西,做一名二本老師+斜杠青年,從最開始月薪3000到一年後月入5萬。

事實上,這不是張昆瑋第一次登上熱搜。

第一次是2019年,他從谷歌高管辭職回到老家小城,在二本院校晉中學院當老師,月薪不到3000元。

第二次,已經月薪5萬的張昆瑋,在徵婚帖中明確提出自己對女孩的要求:「願意在山西太原晉中一帶發展」。

然而,帖子剛剛發出來,張昆瑋就遭受了留言謾罵。這則帖子則被網友們紛紛收入帶有「傻」「恐男恐婚」「矮醜搓」等侮辱性關鍵詞的序列裏。甚至還有網友抨擊他「連普信男都算不上,精神貧瘠」。

在這場爭論中,被推上風口浪尖的關鍵詞,是「擇偶標準」。

對此,河南媒體正觀新聞評論文章認為:人們攻擊張昆瑋最多的,還是其長相和「形象管理」。

確實,張昆瑋長相平平也偏胖,和「帥」字沾不上邊。但不能憑借長相攻擊一個人,是我們自小就被告知的道理。長得好看可以成為一種優勢,人們也擁有追求好看長相的權利。

但因為長相去否定抨擊一個人,甚至僅憑一張照片去惡意揣測張昆瑋的精神生活,得出其「精神貧瘠」「不善管理」的結論,乃至引用近段時間爭議頗大的「普通且自信」論調,對其進行群嘲。此則大謬至極。

試問,如果張昆瑋這樣的人都被視為「普通且自信」的樣本,那怎樣才能算作「不普通」?更遑論這篇徵友帖中,張昆瑋對自己的履歷並無過多驕傲自得的描述,也沒有凡爾賽式的輕描淡寫,而是指出了自己「月入五萬」和背後付出的不易。

[irp posts=”118407″ name=”火遍中國互聯網的「凡爾賽文學」”]

其「徵友」的要求也只有一條:願意在他所在的地方發展。這是一個再合理不過的要求,不知為何在某些人眼中也成了「原罪」?

遭至群嘲後,張昆瑋也撰文作出回應,表示「在目前的性別社會,男性面臨的選擇壓力是前所未有的」,「性別問題的受害者也包括男生中沉默的大多數。他們的存在是被忽視的,他們的訴求是被壓抑的」。

誠懇指出了當前社會男女感情關係中確實存在的一些問題,但這樣也被一些人指責為「打苦情牌」。如果一味帶著這副含偏見的有色眼鏡去看待人,只會放大某種極端情緒,加劇某種性別問題上的對立。

「南風窗」微信公眾號4月4日就刊文《月薪五萬清華男,徵婚依然被罵慘》認為:張昆瑋的想法代表了很多男性。

文章認為,婚戀關係中的刻板印象與外貌羞辱並不少見,比如用身高比喻男性「殘疾」,用格子衫標記「沉悶無趣的程序員」,這些就像對女性的身材、年齡等條件挑剔一樣。二者同時存在,某種程度上,爭論熟多熟少,沒有實質意義。

只不過,男性對女性的挑剔,如今竟然被找到了一個新詞來形容——「普且信」。

文章還認為,性別議題如今是討論許多問題的切入口,它打開了一些曾長期被遮蔽的視野,從這一點來說,它是值得被正視的。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有一些聲音與現象是被立場遮蔽的。

性別問題有時和階層問題相交織,如果不加分辨,最終只會徒增口水戰,使彼此理解變得越來越困難。

紅星新聞的評論文章則對上述話題引發的婚戀關係中「相貌」與「能力」問題進行了討論。

該評論主張:長久以來,女性在外貌方面一直是被「凝視」的客體,別說主動徵婚,就連成了「受害者」,都逃不脫對相貌、身材、穿著和舉止的打量。

然而現在部分女性正從審美客體逐漸上升為主體,可以僅僅因為「甜野的笑容」而追捧素人丁真,也有底氣拒絕一個月入5萬元但相貌不合的男性徵婚者。

這一評論提醒:如果女孩真的會因為月入三千還是五萬而決定要不要去應征,那麽,這樣的女孩會是他心儀的姑娘嗎?反過來說,如果他不肯為了女孩移居,一定要對方去山西發展,這樣的前提是否也有可能導致錯失真愛?

當然,在這場討論中,我們也不能忽視一些言論故意挑動性別對立、不斷抬高擇偶判斷標準的情緒和傾向。

《新京報》發表的媒體人評論文章就點評:自從脫口秀藝人楊笠憑借一句「有些男人明明那麽普通卻又那麽自信」一戰成名後,兩性話題在輿論場上的熱度始終居高不下。此次徵婚事件所引發的輿論風波,很難說一些人沒有代入對「普信男」的偏見。

但其實,婚戀市場上的兩性話題,原本就帶有極大的主觀性,一些人因為自己的某些經歷就將個體感受上升到對女性或者男性群體的批判,抬高擇偶的標準,乃至於煽動情緒、挑動性別對立,這本身就是非理性的。而且不排除一些人以此博眼球、吸引流量。

所以我們對此種言論也該保持警惕,在公共討論中謹守底線,謹防輕易被帶偏。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