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專門排隊、製造「網紅店」是一門生計,都是什麼人在做?賺多少?

本文來源:看看新聞Knews(微信id:kk_news)

Knews記者獨家調查上海灘網紅店的套路,以及黃牛是如何在裡面推波助瀾為其造勢的。

今天我們將關注這些參與充場假排隊的主力軍,都是一群什麼樣的人?他們一天究竟能賺多少錢?

排隊充場,算是份什麼樣的職業?撬邊模子、托兒、掮客、起蓬頭?

看看新聞記者實地調查採訪的影片1

看看新聞記者實地調查採訪的影片2

這份工作並不是隨著網紅店、行銷手段的日新月異而剛興起,有中年人回憶,早在80年代的上海,最洋氣的雪豹皮夾克和培羅蒙西服,就做過假排隊。

當時的薪水只有八十幾塊,排隊一次就給20。

凌晨四點多,隊伍就排了起來,三天之後,店家的生意就火爆得不得了。

那個時候,願意去充場排隊的大都是社會上的閒散人員。那麼,如今要為充場排隊者畫一幅人物肖像,該是長得什麼樣呢?

退休的爺叔阿姨 每天都是演員

「我感覺我是真正的演員。」

秦阿姨很享受每天的排隊充場。

是的,一輩子的職業也就一兩種,這裡,卻有無限可能。

最開始,秦阿姨也是厭棄這份退休後的兼職的,「只給三五十塊,吃飽了哦!」

但是漸漸的,秦阿姨開始感受到了開心和有趣,就算不給錢也樂意。

阿姨們還透露,上海爺叔充場排隊的勁頭比阿姨們還要足。

「退休之後在家裡做家務的觀念是不對的」,江阿姨思想很時髦,時常勸導著同年的老閨蜜:「這是在浪費時間,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才是真的」。

虧錢也無所謂 老閨蜜在一起開心

擁有退休薪水和社保,上海的這些中老年人把一天的三五十塊看成了對於生活的補貼,排隊等候成為了社交的平台。

上午去飯店當顧客,下午去出國移民當聽眾,老閨蜜們嘻嘻哈哈嘎三胡,時間過得飛快,這些沖淡了剛剛退休的江阿姨對於賦閒在家生活的不適應。

兩位阿姨告訴Knews記者,為了充場,他們甚至虧錢也在所不惜

「有時候去做觀眾,等散場回家,地鐵已經沒有了」,三五十塊的薪水遠遠不夠打車回家,但是阿姨們樂意。「可以看到蔡國慶這樣的大明星,很值」。

來上海打拼的年輕人 這是他們的生計

充場排隊,有人樂在其中,也有人為了得到這份工作拼盡全力。

松江佘山一間六七平米的臥室,三個20歲出頭的少年擠在一張1米5的單人床上。為了每個人都能睡下,其中兩個男生必須整夜保持著側臥的姿勢。

房租很便宜,3個人只需要分攤1100塊錢,壞處是,距離地鐵站好遠,步行需要半小時。

不過,王巖和大帥覺得挺滿意,比起市區裡的群租,他們覺得,這個小屋子條件算是不錯了。

他倆是山西運城的老鄉,初中還沒畢業,就開始外出打工。王巖來了上海一年,大帥被忽悠過來僅僅一個月。

王巖還忽悠大帥從事了一份新的職業:當群眾演員和排隊充場。

Knews記者去見他們的那一天,他們接到的活是去給一個專業性的會議充當觀眾,8點20要到徐家匯地鐵站集合。報酬是一整天50塊。

小小的臥室裡只有一個小小的單門衣櫥,大帥在裡面只有一件棉衣,一件長袖T恤和一件短袖。

活動要求穿正裝,他沒有,不過他還是打算穿著T恤過去碰碰運氣,「穿得時尚靚麗應該也沒問題」,大帥嘀咕著。

▼王巖的衣服稍微多上幾件,有一件在老家購置的休閒西裝,配上他129塊的黑皮鞋正好,那是王巖唯一的一雙皮鞋。

不出去掙錢 連一天30塊都沒有

7點鐘,步行到達地鐵佘山站,9號線上擁擠不堪。兩人對這條線路實在是太熟了,從徐家匯到松江大學城,背得爛熟。每天承接各種充場,他們去過上海的各個地方。然而景點,一個都沒去過。

為了50塊錢,起早貪黑,疲於奔波,這樣的生活值得不值得?地鐵上,記者反覆追問王巖和大帥。

不想被束縛,這份工作很好」,這是大帥的回答。來上海之前,大帥是北京一家內蒙餐廳的廚師。每天千篇一律的重復性工作,還要被老板管束,讓大帥反感。

如今的他,每天的前一晚在微信朋友圈裡尋找第二天的工作,時而去劇組跑龍套,時而做廣告裡的群演,時而充場排隊。沒有固定的老板,沒有呆板的任務,心情愉悅。

而王巖則道出了更多的實情。無論是做群眾演員還是排隊充場,這是一份日結的工作,每天都有錢能夠進帳,不必在月底的前兩天向人借錢。

「哪怕一天只能進帳30、50,那也是錢,如果我不出去掙錢,那連30塊都沒有」,王巖說,一天不工作,就會餓死。

落選沒關係 行程滿滿還能掙別的錢

一個小時後,終於到達了徐家匯地鐵站,沒想到,那裡已經聚集了三四十位等待應聘的人。會議主辦方只需要20個充場人員,篩人開始了。

第一批需要戴眼鏡的男士,因為看上去像專家,第二批需要看上去成熟些的男生,王巖中選了,第三批、第四批選了些女生。他們進了虹橋路上的建國賓館,把會場填得滿滿當當。

沒有西裝、長相稚嫩的大帥落選了。負責人發放了他和剩餘的人10塊錢路費,打發大家回家。

「沒關係,下午可以去喜茶做黃牛,25塊錢一趟,晚上還有群演的活」,翻翻手機,落單的大帥又把自己的一天排得滿滿當當。

面對層層剝削 他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於是,退休的爺叔阿姨,來上海追夢的年輕人成為了排隊充場的主力軍。一份份三五十元的兼職工作在他們的眼裡成為了香餑餑。而「黃牛」的「牛頭」們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不斷地把市場價壓低,再壓低。

有「牛頭」悄悄地告訴記者,中國最便宜的,最不缺的就是人。

據了解,在排隊充場產業鏈的上端,比較大的「牛頭」甚至註冊了文化傳播公司。他們甚至可以提供和簽訂正規的服務合同。

這些文化公司的負責人被稱為大領隊,他們手上掌握的是大量的資源。當與需要宣傳的公司簽訂合同之後,大領隊收取每個排隊人員每天130元左右的薪水。

接下來,大領隊將任務分派給旗下的小領隊,也就是俗稱群頭(牛頭)。

每個群頭(牛頭)的手中大約掌握著200個左右像上海阿姨或者王巖、大帥這樣的群演,通過微信朋友圈的方式來對他們進行招募和管理。

130元每人每天的薪水到了群演手裡,就只剩下了40到60每人每天了。

對於層層盤剝,原本記者以為秦阿姨會頗有微辭,但她卻覺得情有可原:「大領隊們手上的人脈資源是很值錢的,你有本事你也招募那麼多人啊,招得到人就是有本事」。

那麼,五十塊錢買下人的一天,去做充場排隊的事情,是賣的人有錯,還是買的人錯了?

閱讀原文

汽車廠商想請吳亦凡代言,展現品牌精神:「重新做人的機會」;營銷團隊被全員開除

xxx

扳倒吳亦凡的「都美竹」正被多間公司搶注商標,還有人註冊了「吳簽」

xxx

中國各大互聯網大廠的端午節禮盒PK

xxx

我騷擾了500個好友,就想看看拼多多的底線在哪裡

xxx

危機公關一百分又如何?元氣森林為何還配不上「大廠」名號

xxx

大V雷斯林:我最近遇到的傻逼文案們

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