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消息,多家應用商店下架了NIKE和愛迪達的APP。
被網友罵翻了的廣告也已經移除,不過惹議的廣告文案純屬意外,因為這個廣告早在二月份就出現了。
英文文案:let trash do the talk,大陸網民認為是「讓垃圾去BB吧」,意思是藐視那些喊抵制的人。
海報原文使用trash一詞,因為該款球鞋訴求環保的回收材質。
本文來源:天涯時事
微信id:a045166383
作者:天涯補刀
首先說明,本文可能會有一些讓人比較反感的用語,類似「傻逼」和「弱智」這一類的詞語,不喜的朋友可以迴避下哈。
其實,我是不喜歡用這類詞的。
關注時間比較長的朋友一定會知道,我是極少使用這類詞的,在網絡上寫文也有五年多了,用這類詞的總次數,一隻手可以數得過來,而且絕大多數時候是用來罵澳大利亞的。
但是,昨天看到一個新聞的時候,實在是太氣憤了,忍了又忍,還是決定寫這篇文。
事情的起因是:在外國企業抵制新疆棉花的時候,中國網民也發起了抵制那些企業的活動……
然而,3月26日耐克做了一場活動,「折扣好貨立即選購」,在售賣之前就有33.7萬傻逼預約,然後一秒售空。
事實上,發生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有人就想起去年NBA在香港問題上惡心中國,結果一些傻逼球迷還是擠爆了球館。
說實話,出現這些事,我從來都不意外的。
中國那麽大,有那麽多的人,哪怕有萬分之一的傻逼,那也是十幾萬人!
雖然這些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我們還是想說說這件事,哪怕只能讓一個傻逼醒悟過來,也是值得的。
大家也知道,我們是主寫國際政經的,不喜歡,也不擅長搞意識形態方面的鬥爭,也不會煽情,所以我們今天依舊是從道理上給大家說明:我們為什麼要抵制耐克?
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有兩雙一模一樣的鞋子,一個是10塊錢一雙,可以穿1年;另一個是100塊錢一雙,可以穿2年。你選哪個?
我相信,只要你腦子正常,一定會選10塊錢一雙的。
為什麼?
因為100塊錢你能買10雙,能穿10年。相反,100塊錢一雙的只能穿2年。
這就叫做性價比。
進口商品的性價比是最低的!
一件進口商品的價格構成主要由原材料、人工、稅收、關稅和利潤等五個方面組成。
假設一雙耐克賣100元,那麽構成可能是原材料20元、人工20元、稅收20元、關稅20元、利潤20元。如果你買國產的鞋子,那麽至少能省去20元的關稅。
事實上,不只這些。
比如,兩雙一模一樣的鞋子,一個有品牌,一個沒有品牌,其價格的差距也可能是巨大的。
為什麼?
因為有品牌的一定是做了很多的宣傳,找各種明星代言,在各種媒體上做宣傳。找明星要不要花錢?找媒體做廣告要不要花錢?這些錢都得算到鞋子的成本裡面。
除此以外,歐美鞋子的人工成本也是遠高於中國:在中國,一件商品,人工成本只占10%左右,而美國則達到了中國的4倍以上!
我們可以給大家大概的算下:美國製造業的工資大概是23美元/小時,一天8小時就是184美元,一年就是4.8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就是30萬人民幣/年。
相反,中國製造業的平均工資只有7萬每年,僅是美國的四分之一。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歐美等發達國家在中低端製造上無法和中國競爭,導致產業不斷空心化。
當然了,這個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元是國際貨幣。
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跨國貿易必須要使用美元,所以其它國家為了獲得美元刻意的高估美元的價值,有意識的讓本國貨幣兌美元貶值——本國貨幣兌美元貶值能促進出口。
比如,現在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是6:1左右,但是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大概在3:1左右,也就是說美元被高估了1倍。
事情當然不只這麽簡單!
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我是製造鞋子的,你沒有工作,我對你提出一個要求,你可以到我的工廠來工作,但是你必須要購買我製造的鞋子,而且這個鞋子的價格比別人的鞋子高一倍,你幹不幹?
你肯定會做的。
為什麼?
因為我給你提供工作了。
如果你不幹,那麽就算鞋子再便宜,你也沒有錢購買。相反,雖然買我的鞋子貴了點,但是我能給你提供工作,你能買得起。
你買美國製造的鞋子,美國人能給你提供工作崗位嗎?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可以輕易的得出一個結論:有品牌的商品性價比要比沒有品牌的商品性價比要低;有品牌的美國商品性價比要比有品牌的中國商品性價比要低。
簡單的一句話:有品牌的外國商品性價比是最低的!
那麽,我們是不是該抵制所有的外國商品呢?
很顯然,那也是不對的。
有幾種外國商品是不需要抵制的:
第一,中國不能生產或製造的;
製造業離不開石油,而中國缺少石油,所以石油我們不能抵制吧。
另外,高端的晶片,目前我們也生產不了,這個我們也不能抵制吧。
大家應該也看到了,即使在中國與其它國家矛盾再大的時候,也沒有聽說過誰要抵制石油和高端晶片的吧。相反,我們非但不能抵制,反而是別人總想用這個來卡我們的「脖子」。
所以,在這些方面,我們沒有其它辦法,只能盡快的找到替代:加強石油勘探,找到更多的油氣資源,積極發展新能源,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加強技術突破,盡快能生產和製造出屬於自己的高端晶片。
第二,能幫中國賺錢的外商獨資企業;
什麼叫做外商獨資?
就是外國的企業利用中國廉價的人工、完善的工業體系和便捷的交通運輸系統,在中國投資建廠生產和製造商品,然後出售到全世界。
比如,蘋果公司就是一個獨資企業。
蘋果公司在中國生產和製造手機,雇傭中國工人,給中國人提供了工作崗位,給他們發工資;蘋果公司在中國製造手機需要給中國政府交企業所得稅;蘋果手機賣給中國人,需要給中國政府繳納關稅……
大家記住了:雖然蘋果手機在中國生產和製造,但是由於它是獨資企業,相當於外國企業,所以是需要給中國交一定關稅的。
以前,我們就給大家詳細分析過這個問題:
2019年,蘋果手機總銷量為1.9億台,其中在中國銷售量為2750萬台,有六分之五以上的手機是出口到其它國家的。
近6年,蘋果公司給中國政府納稅總額達到了1869億人民幣。
雖然蘋果手機從中國市場上賺了錢,但是它給中國賺的錢更多,包括給中國人提供工作崗位和繳納的各種稅費。
如果我們抵制蘋果手機,蘋果公司撤出中國了,它固然賺不到中國人的錢了,但是我們的損失更大。
再比如,特斯拉也是外商獨資的企業。
雖然目前特斯拉主要是賣給中國人的,但是要是特斯拉發展起來了,那麽它將和蘋果公司一樣,以中國為基地,將電動汽車賣給全世界,那時中國獲得的利益就非常高了。
所以,大家記住一點:外商獨資的企業我們不能抵制,因為如果對中國沒有利,那麽中國是不會輕易的讓外商在中國建立獨資企業的——按照規定,設立外商獨資企業,必須有利於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並且採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或者產品全部出口或者大部分出口。
第三,能夠促進中國技術進步的合資企業。
雖然外商獨資的企業能夠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利益,但是我們是無法學到他的核心技術的——人家就是不想核心技術被我們學到,所以才選擇獨資的。
但是,合資企業就不一樣了。
一般來說,中國對合資企業有「技術轉讓」的要求。
有些外國企業的技術不算很先進,但是我們中國沒有那項技術,那時我們就可以要求他們以合資的方式進入中國,他們必須向中國轉讓技術。
舉個簡單的例子:現在外國最先進的晶片可以達到5NM,中國只能製造28NM的晶片,有一個外國企業能生產和製造14NM的晶片,這個晶片技術不算最先進的,但是比中國好。
正是因為這個企業的晶片技術不算最先進,但是也不算落後的,所以它才可能和中國進行合資,利用它的技術從中國賺錢,然後把這個技術轉讓給中國。
中國為什麼發展這麽快?中國為什麼產業鏈那麽全?
就是因為我們獲得了很多不算最先進,但是也不算落後的外國技術。否則,什麼都要靠自己從頭研究、摸索,再過100年,中國也很難建立起這個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
比如,特朗普就攻擊中國,說中國強制美國企業把技術轉讓給中國。
事實上,中國還真沒有強迫它們,是它們自己自願的:一些美國企業的技術不算先進,但是又不算落後,如果它不轉讓給中國,它只能等死,所以還不如轉讓給中國,還能賺點錢。
比如,你有養螃蟹的技術,但是沒有養殖的地方;我有養殖的地方,但是沒有技術。這個時候,我就可以要求你:我們可以合作,但是五年後,你必須要把養螃蟹的技術轉讓給我,你說你做不做?
不做,你一分錢賺不到了;做了,至少能賺5年錢。
所以,你必然要做的,因為你不做,我通過摸索,可能7-8年後自己也能把養螃蟹的技術給摸索出來了,那時你豈不是虧大了。
大家記住了,合資企業,我們也不應該抵制的,除非我們已經獲得了這個企業的技術。
我相信,分析到這,大家應該知道哪些外國商品我們是不能激烈的抵制的:
第一,我們不能生產和製造的;
第二,外商獨資的企業;
第三,合資企業。
那麽,哪些商品是我們可以抵制的?
就是那些中國能生產和製造的,玩品牌的商品。
比如耐克不就是一個生產鞋子的嗎?
它有什麼先進的技術值得中國學習的?沒有它,中國的鞋子分分鐘能夠替代它。
如果大家仔細看新聞就會知道,世界各國幾乎都在鼓勵本國人購買本國貨,原因就在這:你購買外國貨,不僅給別國繳納稅收了,還給別國人提供工作崗位了。反過來就是讓本國的財富外流了,還減少了本國的就業崗位——這和賣國其實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具體到哪些商品,我們不該去買呢?
關於這點,我們以前曾寫過一篇《我們該不該抵制美國商品?》的文章(大家可以看次條文章),有一位朋友在留言中總結的就非常的好。
那些只玩品牌、玩營銷、玩設計,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美國企業,它們,可是不應該在美國政府已經對著中國張牙舞爪時還繼續在中國不受影響的、賺著大把大把的利潤吧。
比如,很多美國服飾品牌,只簽少量的設計師,每年設計幾款代表性產品,更多的設計都是到代加工廠裏去選樣,然後全部是代加工廠生產,有不少品牌甚至連一條屬於自己的生產線都沒有,就可以大把賺錢了。所謂的品牌效應,又對中國有多少促進作用呢?
這些品牌包括但不限於耐克,蔻馳,安德瑪,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樂事,百勝餐飲的肯德基必勝客,星巴克,百威藍帶,高露潔,寶潔,匡威,銳步,萬斯,安德瑪,李維斯,MLB,斯凱奇,New Balance,冠軍,GANT,湯米•希爾費格,North Face北面,哥倫比亞,JBL,BOSE,哈曼卡頓等……
這些商品,我們中國人都不應該去買!
這些企業,我們能不買就不要買,因為它們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不能給中國帶來任何的好處,它們的商品的性價比極低。
除此以外,還有最關鍵的一點:這些企業在中國有大量的代理人,這些代理人有一個專業的名稱,叫做「買辦資本家」。
什麼叫做「買辦」?
就是指:幫助西方與中國進行雙邊貿易的中國商人。
比如,耐克在中國有很多代理商,它們的命運和耐克聯繫到了一起:耐克賺到錢,它們才能賺到錢;耐克倒閉了,它們也丟掉了飯碗。
這些人就叫做「買辦」,它們是最容易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最容易當漢奸的!
買辦資本家是最惡心、最醜陋的!
當我們每個中國人都能自覺的不買那些商品,那麽那些外國企業就不敢再「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鍋」,就能不讓中國的財富大量外流,就能減少將來可能做漢奸的人數……
所以,我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團結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