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質疑新疆人權問題,在中國市場面臨抵制。法國駐華使館微博湧進大量嘲諷

近日,H&M集團發布的一則「關於盡職調查的聲明」被大陸網民扒出。裡面提到,該品牌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強迫勞動」為由,停止使用新疆生產的棉花。

圖片

▲聲明部分截圖

該聲明指出:

H&M Group is deeply concerned by reports from civil society organisations and media that include accusations of forced labour and discrimination of ethnoreligious minorities in 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XUAR). We strictly prohibit any type of forced labour in our supply chain, regardless of the country or region.

H&M集團對民間社會組織和媒體的報導深表關注,其中包括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XUAR)的強迫勞動指控和對種族宗教少數群體的歧視。我們嚴格禁止在我們的供應鏈中使用任何類型的強迫勞動,無論哪個國家或地區。

聲明中並特別將「XUAR」(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單列為一項:

圖片

寫道:「我們不與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任何服裝製造工廠合作,我們也不從該地區采購產品。」

聲明並強調,對所有與之合作的中國服裝製造工廠都進行了調查,確保它們沒有通過所謂的勞動力轉移計劃或就業計劃雇傭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工人。

In addition, we have conducted an inquiry at all the garment manufacturing factories we work with in China aiming to ensure that they are not employing workers from XUAR through what is reported on as labour transfer programmes or employment schemes.

聲明指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最大的棉花種植區,到目前為止,H&M的供應商已經從與該地區「更好的棉花計劃」(BCI)相關的農場采購棉花。

XUAR is China』s largest cotton growing area, and up until now, our suppliers have sourced cotton from farms connected to 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BCI) in the region.

以下是網友弄來的機器翻譯部分:

對於H&M集團被挖出來的這個消息,多個陸媒引用2021年3月1日BCI相關組織發表的聲明,「從2012年開始對新疆項目點所執行的歷年第二方可信度審核和第三方驗證,從未發現一例有關強迫勞動的事件。

圖片

大陸網民則是怒不可遏: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3月24日,代言藝人表態切割。

截至3月24日晚上七點,HM尚無回應。

3月24日晚間,官方和各大平台陸續出手。

央視開罵,用字遣詞都很嚴厲。

淘寶、拼多多、京東等主要電商平台都下架了H&M商品。

網路流傳抵制新疆棉的品牌名單,在中國市場極受歡迎的優衣庫、無印良品、IKEA等都在列。

有人開始呼籲抵制這些品牌,不過因為品牌實在太多太大,尚未形成太大的輿論。

其中,無印良品已快速表現出「求生欲」,在商品標題都加上了新疆棉三個字。

這件事正撞在一個風頭上,正是大陸網民對西方指責新疆人權極度不爽的時候。

3月18日,中美高峰會談美國國務卿批評新疆人權問題。

3月21日,瑞士發布與中國戰略文件,點名新疆人權問題,強調日後所有協議都將提及新疆人權。

3月22日,歐盟宣布制裁部分涉及侵犯人權的新疆前任官員,為重大國際事件,中國當晚宣布制裁歐盟部分人員以示反擊。

中歐協議為此瀕臨破局。

3月23日,法國外交部對中國駐法大使要求議員取消台灣行,並侮辱恐嚇相關官員的言論表示震怒,召見駐法大使卻遭「行程太滿」為由回絕。

大陸網民深感解氣,紛紛轉載駐法大使硬剛法國外交部的言論。

當日法國駐華大使館發布長篇文章捍衛法國主張,大陸網民大量洗版嘲笑,例如下圖:

法國駐華使館的貼文如下:

「在中國駐法大使館近日多次公開發表不可接受的言論後,包括辱罵和威脅法國議員與一名法國學者,我們重申遵守《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所載的適用於外國使館運轉的基本準則,尤其是涉及公共宣傳等方面。

中國大使館應嚴格遵守上述條款。

在法國,尊重原則與基本自由是一項適用於所有人的要求:包括法國的學術與研究自由、個人自由、尊重權力分立與憲法原則。

對獨立學者的辱罵和與法國議員的爭論是不可接受的,也無助於中國大使館肩負的助力於發展法中兩國關係的使命。

中國大使館需遵守法國的權力分立原則以及所有法律。

在此背景下,法國還認為中國外交部今天宣布對多名歐洲公民實施制裁的決定不可接受,其中包括歐洲議會議員及歐盟成員國議會議員,特別是作為歐洲議會議員的法國公民拉法埃爾·格魯克斯曼,此外還有學者與外交人員。

這一決定被作為對歐盟決定制裁嚴重侵犯新疆人權的中國有關個人與一個實體的回應。

中國在回應歐盟的合法關切時,在2019年3月發表的聯合公報框架內,如我們與各歐盟伙伴國家所期待的,加強與歐盟27國的對話時,不應攻擊學術自由、言論自由及基本民主自由。

以上就是我們在法國歐洲與外交部召見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先生時,將向其傳達的訊息。」

3月24日,法國外交部召見中國駐法大使予以警告,據台媒報導,中國大使正要談論台灣就被請出去。此事在中國互聯網沒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