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娛理
微信id:wan2movie
作者:肉英
3月17日晚上6點,是楊利等待的最後期限,她在等視頻平台給她的最後答覆。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最終什麼都沒有等來,成為了近幾年第一部在一線衛視播出,卻無緣網絡視頻平台的作品。
製片人楊利無奈地把自己的經歷發到微博上,「愛優騰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在劇開播的最後時刻將價格聯合打壓在地板上,期望絕對的壟斷電視劇這個行業。」
▲截圖自製片人楊利微博
在《若你安好便是晴天》之前,楊利已經有三年沒做過電視劇了,「那時候電視劇的水位太高了,高得不正常。」
2018年,影視行業再次進行深度調整,演員片酬開始限價,一次又一次地進行反腐。
直到2019年,楊利才覺得,或許可以再次試水。
然而,版權劇的價格問題由來已久,從當初的千萬/集,到如今的幾十萬/集,價格跳水也是影視劇市場巨變的外在表象之一,視頻平台和影視公司之間的關係不再只是簡單的甲方、乙方,而是在合作和競爭中實時變化。
版權劇和自制劇已經實現分流,更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評估體系:自制劇經過多年發展體系已基本明晰,但版權劇的評估和定價體系卻沒有明確規範,這就使得平台與製片方之間出現了大量分歧。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官博發布聲明
在北京下著大雨的夜晚,娛理工作室見到了製片人楊利,她依舊電話不斷,在對接著關於《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的各種事宜,「賠肯定是賠了,但我還是會讓我的劇播出來,盡可能讓觀眾知道我們,也可以去探討內容的新出路。」
儘管這次試水的結果是栽了跟頭,但在劇集播出時刻,楊利還是選擇站出來呼籲一個平等的競爭環境。
以下內容根據楊利的採訪實錄整理。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開播海報
「我沒拜過山頭」
2018年年末,我帶著正準備開機的項目找到了視頻平台的製片人,她告訴我,「既然要賣給電視台,就肯定不是我們的自制劇、定制劇範疇了,只能按照版權劇去處理,版權劇的話,就等等再說吧。」
得到這樣的回復,我也沒多想,2019年一整年,我都一心撲在項目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拍攝現場,大家在一起的創作氛圍,都是很理想的。我當時就想,「把這部劇做出來,然後給平台看成片,劇都做好了,再和平台談吧。」
所以這部劇拍攝的整整一年時間裡,我都沒有和平台有過深入交流,現在想想,或許也是我不懂事造成的吧,我從沒有拜過山頭。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片場
2020年4月份,疫情有所緩解,《若你安好便是晴天》也在做後期,大概5月份的時候就拿到了發行許可證。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頻繁地與視頻平台聯絡,六集樣片、十幾集樣片,全部都給過。
在成片質量方面,我還是有底氣的,並不像網上那些營銷號說的,他們劇都沒看過,就一面倒的惡意中傷。
三家視頻平台的態度也一直都有所不同,其中一家是讓我隨時報告給他們,然後就讓我再等等,定了檔期再說,等真正官宣了就播出再說,這其中的苦衷我可以理解,畢竟此前視頻平台也吃過虧——私下裏說定檔,簽完合同卻沒播出來的劇大有人在。
鑒於沒有確切的播出消息,我們也同時開始聯繫第二家平台。
因為此前我們的主演有一部劇在這個平台播得不錯,而且這個平台的主要受眾也是女性偏多,與《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的受眾也比較相符合,所以我們很願意把這部劇推薦給這個平台。
當時就有人告訴過我,這部劇已經被評估過了,是三家視頻平台聯合采買,衛視確定播出了,平台出一個價格,也沒什麼可以談判的余地,就賣出去算了。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張翰、徐璐
最後認識的第三家視頻平台購片負責人,大概是2020年9月份,微信上稍作寒暄之後,對方給了我一個令人錯愕的報價,他們家出20萬元一集,不能再高了。
也就是說,每家視頻平台以20萬元一集的價格來購入這部劇,還要看檔期。
當然也會有人說,憑什麼要求視頻平台要滿足我的心理預期價格?
我在市場很多年,我對劇的基本質量和價格體系是有認知的。
如果我們自己拍的劇不好,我也不會強求平台。
事實上,平台播出的那麽多劇集,花了幾百萬一集,我們可以把質量拿出來對比。
他們可以不買我們的劇,但不能在市場上到處散布謠言說我們的劇品相不好。
做生意沒有強買,也沒有強賣,所以最後我們選擇了自己播。
以此對比,或許可以知道《若你安好便是晴天》被壓價到什麼程度。
▲截圖自《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播出平台晴朗APP官博
「有人出錢想買這部劇的檔期」
當時距離開播還有一段時間,我也始終在努力,想著是否可以再去聊一下價格,但是當第三家平台給我價格之後,另外兩家的態度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其中一家是一直讓我報價,我報了之後,對方就和我說不行,被領導駁回,我就說「那你們出一個價格,我看看是否能接受。」對方也一直不肯說價格。
或許對方是一直在等我同意那家視頻平台的報價吧,畢竟大部分人都會覺得,賤賣也比血本無歸來得好:一個超低價,一個一直沒有準確的答復,還有一家在開播當天說,「我們再去群裏喊一聲,看看到底怎麽樣。」
我和平台方也說過,「如果你們不接受我的報價,我也可以降價一些的,如果真的簽合同了,我甚至還可以再降價一些,但是現在20萬/集的價格,我真的不會答應的。」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張翰、徐璐
三家視頻平台是有一個微信群的,基本上版權劇的價格都是在群裏決定的,具體的評估體系也沒有詳細說明,但價格基本就是買家說多少就是多少,作為賣方的我們,除了接受,沒有任何回旋余地。
事情僵在了這裡,三家視頻平台購片負責人基本都沒有再回復過我的微信了,只有一家平台下面的一個製片人還有一些回復給我。
大家都很忙,為什麼平台負責人的態度會如此傲慢?
連回一個微信,給具體回復的時間都沒有嗎?
除三大視頻平台之外,芒果TV我們也接觸過,但是對方很早就告訴我們,「預算有限,今年的預算都用完了。」
最起碼對方給了我回復,我也能理解和明白。
也有人建議我去問一下西瓜、B站等等,但事實上,在長視頻領域,現在的這三家視頻平台已經形成了壟斷,它們就是聯合起來,在打壓版權劇的價格。
▲製片人楊利微博發文
事情到這裡還沒有結束,就在馬上要播出的前幾天,一家頭部影視公司的老總有找到我——聽說《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的網絡版權還沒賣出去,而他手中的一部劇又剛剛審過,想來和我商量要這個檔期。
他直白地告訴我,如果我把這個檔期讓出來,他可以把錢給我個人,也可以去幫我和視頻平台緩和關係,甚至還來反問我,「你不愛錢嗎?」
或許我真的可以把這個檔期讓給他,也許能減少一些虧損,但這樣,《若你安好便是晴天》就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播出了,我要對這部劇所有的台前幕後工作人員負責。
更何況,這部劇的海外發行、小說出版等等,都已經提上日程,怎麽可能沒有信用?
我們就是在這樣一個不客觀不公平的環境下競爭的,作品的價值依舊在被播出方隨意評判,平台的自制劇花著大價錢在投入,但是作品的質量又如何,大家有目共睹。
每年能真正稱得上優質的作品又有多少呢?
另一方面,平台又在打壓我們這些還在堅持做版權劇的影視公司,如果市場行情一直如此,大家都沒有活路了,我們只能選擇轉行了。
晴朗劇場實屬無奈
在版權劇方面,平台始終沒有規則可言。
自制劇的S級、A級有很多都是靠數據說話,內容好不好看呢?不一定。
做版權劇的我們已經被逼得沒有活路了,現在可能想給平台打工都打不成了——出品方和平台是有關係的,單片價格就高一些;沒有關係的,基本上就是個打包價。
版權劇已經進入了「批片時代」。
只有頂流們演的劇才能賣上高價,平台也只覺得頂流們演的劇是必買的,但是頂流也基本只和平台合作,或者只和平台有合作的公司合作,劇的品質不是他們所關心的,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不想被壓榨,就走一條自己的路吧。
真正開始想做一個APP來播出自己的劇,也就是2021年1月~2月的事情。
在這上面我們也沒有投入太多的錢,最初也只是想播出我們自己的一部劇,一切都沒有太完備的計劃。
▲晴朗劇場APP的第一條微博
甚至3元一集的定價也是因為蘋果APP Store只有3元、6元的選項,為了降低單集的費用,我們說也可以6元3集,也就是2元1集。
時間太倉促了,技術上我們就盡量去簡化,還是得首先解決觀眾能看劇的問題。
現在外面都說我們6元1集,看全劇需要135元啊,這些都是在帶節奏的謠傳。
我們現在也在考慮觀眾的需求,調整價格。
▲在晴朗劇場APP看《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按照目前定價計算需90元
這幾天,我也陸續收到了一些觀眾和圈內朋友的反饋,有觀眾打電話給我們的客服,問我們晴朗劇場為什麼會卡退、閃退;也有人真的打電話來說,覺得我們在製作方面挺好的;開播至今,我們也可以直觀地看到自己作品的數據變化。
此外,還有人想把自己的劇放出來,在晴朗劇場APP上做分賬,但現在我們還沒想那麽多。
目前,《若你安好便是晴天》項目仍處在虧損狀態,僅發行至電視台是沒辦法收回成本的。
在APP上播出,目前的收益也並沒有很多,但每天都有現金流,看起來也是開心的,這個數據的漲幅也比我們自己預期的會好一點點。
我們還是想去引導大家,尊重知識付費,為內容買單,能夠因為這部劇聚集起一批這樣的人其實也就夠了。
▲晴朗劇場APP觀看《若你安好便是晴天》的基本步驟
我也看到有一些演員的粉絲在埋怨片方,但其實我們也清楚,做這個APP不能依賴演員的名聲,更不能讓他們呼籲這個事情。
雖然演員們也希望自己能去到更大的播出平台來擴大影響力,但片方做了這樣的決定,演員也還是理解我們的。
這一切的決定都與演員無關係,是我們自己要做的事情。
雖然現在處於虧損狀態,但對於這部劇的宣傳投入,該有的也都不會少,我們只是選擇不去適應平台的規則,也想對行業的未來會如何提出一些思考,給自己搏出一點生存空間。
最近幾天,幾乎所有人都在問我,這麽敢和平台對著幹,你以後還有活路了嗎?
大家仔細思考一下這句話裏的潛在邏輯:是不是說明,只要沒有平台支持,那麽在影視圈內就無法存活。
製片要聽平台的,編劇要聽平台的,演員要聽平台的,這還不是壟斷嗎?
唇亡齒寒,算是個警醒吧!
▲三大視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