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微信id:thepapernews
3月20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工作進展會在四川省成都市召開。
澎湃新聞從現場獲悉,進展會通報了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重要考古發現與研究成果,新發現的6座祭祀坑內,現已出土金面具殘片、鳥型金飾片、金箔、眼部有彩繪銅頭像、巨青銅面具、青銅神樹、象牙等重要文物500餘件。
以下是新聞影片:
新發現的五號坑中,有一張獨特的金面具
新發現的五號坑中,三星堆考古發掘出土大量黃金製品,其中包括一張獨特的金面具。與三星堆遺址一、二號坑中出土的金面具相比,此次最新出土的金面具,顯得格外厚重且與眾不同。
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隊副領隊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于孟洲:其實當時並不知道它是什麼,只知道它是金箔片,因為它褶皺的非常厲害,而且它原本是翻過來放著的,然後除了它之外,旁邊還有幾片也是比較大的。
金箔片上都壓著東西,考古專家小心翼翼地將其輪廓清理出來後,才發現這塊金箔片體量最大。
三星堆遺址考古發掘隊副領隊 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于孟洲:它褶皺得特別厲害,然後大家有的猜它可能是罩在青銅人頭像外面的金面具,有的人猜它可能是裹在其它器物外面的,也有的人猜說它是不是金杖外面的包著的金鉑,所以猜什麼的都有。
帶著種種疑問和懸念,這塊最大的金箔片被帶到了文保修復實驗室。
黏裹著的土和附著物取掉後,金箔片被一點點展開,再經過清洗,金面具的形象就慢慢顯露出來了。
▲金面具正面 三星堆考古工作站供圖
集中發現象牙超100根,還有象牙製品
走進發掘現場的3號坑附近,可透過工作艙玻璃,望見長5.8米,寬2.5米左右的長方形祭祀坑位,祭祀坑四周是深褐色的泥土。
目前該坑發掘深度為1.8米,預計深度約2米。在坑內約15平方米的空間裏,集中發現了100多根象牙和圓口方體銅尊等,由於保護的需要,它們的外表均用保鮮膜全覆蓋,然後在裹上一根根濕毛巾,因此只能看出大致輪廓。
▲三星堆考古工作站供圖
距離3號坑不到5米的地方,是長約3.1米,寬約2.9米的4號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員許丹陽從去年10月起就一直參與這個坑發掘工作,4號坑在今年1月份開始暴露出灰燼層,平均有20厘米厚,隨著灰燼層往下發掘,發現了30多根象牙,平均長度在1.2米左右。
不過4號坑的象牙整體呈炭灰色,可能被焚燒過,又被包含大量竹木炭屑的灰燼層所覆蓋。
總體來看,此次發掘3號坑和4號坑的象牙較為集中,考古人員初步判定是三星堆文化末期距今3000多年前的遺物,至於所屬的大象種屬,最終結果還將在鑒定後才能完全確定。
「5號坑的象牙雕刻殘件多數呈碎片狀,保護修復難度較大。」蔣璐蔓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所的工作人員,一直參與本次三星堆祭祀區象牙的保護工作。
此外在5號坑和8號坑,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小件象牙製品,有的飾品表面還刻有精美的雲雷紋。
「從目前這批象牙整體狀況來看,還是離2001年金沙遺址出土的那批象牙存在一定差距,不過集中出現象牙,在全國來說確實比較罕見,在四川比較突出,這可能還是與祭祀習慣有關。」 荊州市文物保護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吳順清現場工作完說道。
三星堆遺址新發現六座祭祀坑,專家:有助於復原神廟內部空間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稱,過去我們只發現了兩個坑,這只是祭祀區的一部分。
「我們根據這兩個坑已經寫出了數百篇論文,實際上很多論文可能都是錯誤的,不完整的,推論就可能走上歧路。」
孫華稱,這一次勘探從2個坑增加了8個坑,並且對周圍都進行了詳細的勘探,「那麽我們就較為完整的掌握了當時神廟或者是宗教場所(的樣貌),也有助於我們復原當時其內部的空間,就能知道當時的祭祀場所是怎麽一回事。」
孫華認為,這個可能不光是在我們,我想可能在世界上可能也很少能做。
「那些古老的神廟,石頭建築都在,但那也是殘破的,內部都是空的。我們發現的很多墓葬裏的東西,也和當時的人們在最隆重的宗教禮儀中間所使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孫華稱,這一次勘探為完整認識當時的禮儀空間、宗教思想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源。
▲發掘艙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三星堆遺址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鴨子河)南岸。
遺址分布面積約12平方公里,核心區域為三星堆古城,面積約3.6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發現夏商時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中心性遺址。
▲三號坑器物露頭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三號坑遺址發現於20世紀20年代末。新中國成立後,四川省文物部門重新啟動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
1986年發現1、2號「祭祀坑」,出土青銅神像、青銅人像、青銅神樹、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貴文物千餘件,多數文物前所未見,揭示了一種全新的青銅文化面貌。
1987年考古工作者提出「三星堆文化」命名,推斷其年代相當於夏代晚期至商周之際。
1988年三星堆遺址由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號坑象牙雕刻殘片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國家文物局高度重視三星堆遺址考古與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至今,指導四川省開展大規模調查勘探和發掘工作,陸續發現三星堆古城、月亮灣小城、倉包包小城、青關山大型建築基址、仁勝村墓地等重要遺跡,不斷明確三星堆遺址分布範圍、結構布局。
考古工作者陸續在成都平原、重慶涪陵長江沿岸、嘉陵江流域、涪江流域、大渡河流域發現三星堆文化相關遺址,逐步廓清了三星堆文化分布範圍,也揭示了三星堆文化與中原地區夏商文化的密切關係。
此外,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發現以寶墩遺址、郫縣古城遺址、魚鳧村遺址、芒城遺址、雙河遺址、紫竹遺址等8處長江上遊新石器時代寶墩文化城址,以及十二橋遺址、金沙遺址等成都平原商周時期重要城址,逐步探明三星堆文化源流。
▲保護平台分析檢測室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十三五」期間,國家文物局持續支持四川省開展三星堆遺址考古調查、發掘。
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新發現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祭祀坑」平面均為長方形,規模在3.5-19平方米之間。
目前,3、4、5、6號坑內已發掘至器物層,7號和8號坑正在發掘坑內填土,現已出土金面具殘片、鳥型金飾片、金箔、眼部有彩繪銅頭像、巨青銅面具、青銅神樹、象牙、精美牙雕殘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餘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