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一個古村落發現有四百年歷史的巨大珠燈,「無法想像當時花了多少人工完成」

本文來源:都市快報

微信id:dskbdskb


前幾天,知名歷史博主@遺產君 發的一條微博在網上熱傳:

「這是最近見過的最牛的一件文物,浙江義烏的一座老宅裏,展出一件上百年的大珠燈,高3.6米,直徑2.2米,由120多萬顆玻璃珠串成,重378斤,簡直無法想像當時花了多少人工才能完成。」

圖片

燈籠中間串連著3盞大燈,周圍有6串詩句的小燈,用各色玻璃珠串的詩聯是「彩連川澤媚,何愁簾月盡,勝似宜春苑,還同不夜城,光射斗牛平,自有寶珠明。」

圖片

這件巨大的燈能保存下來非常不容易,一藏就是50多年。

前幾年,村裏老人向村委會匯報了這一事情,於是村裏一群人滿村找,最終在一棟老房子的閣樓裏發現了這件被隱藏在角落裏的珍貴文物。

後來村裏請了做珠燈的工藝大師和村裏3名婦女,日夜趕工,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重新串起珠燈,恢復了歷史原貌。

@遺產君 附上了大珠燈的九張照片,網友看後紛紛表示,「美到震撼心靈」「顫栗的美感」「真美,畫中燈有了實體」「太華麗了,依稀可以看到當初的美貌」「可以想像古代的元宵燈會是何種美景了」……

還有網友提到汪曾祺的小說《珠子燈》,小說開篇即言「這裡的風俗,有錢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燈」,而「送燈的用意是祈求多子」。

網友「霖與塵」感慨:「富家小姐出嫁後,娘家會送玻璃珠子穿紮成的大宮燈,原來是這副模樣。那小說結尾我印象太深了,鎖起的空屋裏,還能聽見散了線的玻璃珠子滴滴答答落在地上的聲音。」

日前記者聯繫上義烏市赤岸鎮尚陽村村書記毛海賓,網友所說的大珠燈就保存在村裏的磚廳裏(光裕堂)

尚陽村位於赤岸鎮的西南,距離城區30多公里,是義烏最偏遠的古村落之一,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毛海賓說,這盞燈有400多年歷史,是義烏市內最大的珠燈

圖片

據記載,他們村子有近千年的歷史,現在村裏還有一條600多年的尚陽老街,長達800多米,這條街當年是義烏西南角偏遠地區的商貿聚集地。

20世紀90年代初期,義烏全市集市共有32處,其中尚陽街就是最為繁盛的集市之一。

尚陽村原本有大小廳堂十八個,多為清時期建築,現存下來的有至斯堂、承德堂、榮華堂斯堂、承德堂、六行堂、光裕堂、樹滋堂、紹衣堂、敬修堂、崇德堂等十六廳,其中最古老的廳堂距今已有800年歷史。

「這些廳堂多集中在尚陽老街兩側,我們統計過,村裏現在保存的清代、民國的老房子,面積有4萬多平方米,而陳列在光裕堂的大珠燈則是我們的鎮村之寶。」

毛海賓說,這盞燈重現確實有點曲折,當年有人把珠燈藏在村裏箬帽廳的閣樓上,因為閣樓沒有樓梯,此後便沒有人上去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盞燈就被大家遺忘了。

2015年為了申報古村落,尚陽村開始修繕古居,有老人說,記得小時候村裏磚廳有一盞大燈,但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見了,不過應該還藏在村子裡,於是村裏一群人開始找,最終在箬帽廳的閣樓找到,同時還找到八盞八角燈。

大珠燈剛被找到時,積滿了厚厚的灰塵,不少地方的鋼絲已經銹斷,珠子散落下來。幸運的是,整個燈的骨架沒有大礙。尚陽村復原了大珠燈,將其重新掛在磚廳裏。

圖片

毛海賓說,這盞大燈沒鑒定過,珠子的材質到底是不是玻璃,還不得知

至於燈的來歷,村裏也試圖搞清楚,但村志上也沒有記載,村裏老人有的說是大戶人家千金的嫁妝,有的說是某位太婆親自所串……

「做珠燈的技術現在都失傳了,也沒有人做了,為了維護好這盞燈,我們安排了專人來看護和打理。」

毛海賓說,現在磚廳對外是免費開放的,歡迎大家空的時候來尚陽走走,接下來他們將會加大投入,提升整個村的村容村貌,打造三星級旅遊鄉村。

圖片

圖片

在金華地區,最出名的燈要數東陽市盧宅肅雍堂的大堂燈,整盞燈高4.05米,直徑2.1米,重127.5公斤,用了約45萬顆珠子,在1999年被列入上海吉尼斯紀錄「最大的堂燈」。

圖片

中間用羊皮、料絲、玻璃3盞大型彩燈組接,以3條鐵臂為整個燈架的骨骼,形成六角形;每面6只珠串蝙蝠下俯,圍以珠裾,形成寶蓋索絡;各面自上而下,分別垂掛4盞小型彩珠燈,六角懸以珠串蝴蝶與彩珠組成的飄帶;燈片用絲線盤旋穿連編織出各種文字和圖案。

圖片

只有逢重大節慶時,肅雍堂的大堂燈才會被點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