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遇到過這家網站嗎?
本文來源:遊戲研究社
微信id:yysaag
作者:蛋糕師姐
2000年9月,我的高中生活拉開了序幕。
在所有課裏,最讓同學們雀躍的事就是計算機課終於能去「隔壁」了!
在預初一學完打字機打字後,從1997年的初一開始,我們的副課裏多了一門計算機課。
但當時的學校電化教室裏給初中部學生上課用的電腦是286處理器、14寸黑白顯示器、五寸盤驅動器,只有鍵盤,沒有滑鼠,操作系統是MS-DOS和UCDOS,上課學的是金山WPS文字處理和「海龜作圖」(Logo編程語言)這樣的程序。
▲這就是我初中計算機課看到的畫面
學習DOS命令,練習拼音輸入法和文字編輯,用那只看似笨拙的小海龜畫畫,這些教學內容對一群從未嚴肅學過計算機的初中生來說談不上無聊,但總有一陣從隔壁房間飄來的神奇魔力搞得我們全班心神不寧。
▲這隻小海龜能在你的指揮下爬出無窮花樣的軌跡
初中機房的隔壁是高中機房。
兩個機房中間隔開一條走廊,但整條走廊的兩側牆壁是大塊的玻璃窗,一眼就能看見走廊對面機房裏的高級裝備:當時較新的奔騰133處理器、15寸彩色顯示器和Windows 95操作系統。
那一年我家的電腦還是奔騰100,不算太落後,但還是會在每次目送高中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穿上鞋套進入機房時發出羨慕的嘆息。
後來,我初中升的是同校的高中。
沒錯,和我一起進同校高中的同學們總算熬出頭了:「總算輪到我們用高級貨了!」
高一的計算機課是兩人共用一台電腦,計算機老師在教室前面教一個操作,同桌的二人就輪流照著做。
對之前只學過DOS系統、課餘又沒機會接觸家用電腦的同學而言,Windows是個危險的未知領域,只好規規矩矩地聽老師指揮,生怕做錯什麼事,弄壞眼前這台昂貴的設備。
但是,我和我的同桌這樣的老手就不一樣了。
早就開始在家裏擺弄Windows的我倆眼中,顯示器裏那些花花綠綠的圖形界面早已失去了吸引力。
何況,學校機房的操作系統更新嚴重滯後,到我高一時Windows 95仍未升級到Windows 98,在那個奔騰III已經普及,奔騰4呼之欲出的年代,居然還在用133Mhz主頻的古董,初中時心目中的「高級」儼然已降級為「老土」。
不過,至少操作系統還是升級到了內置Internet Explorer 4.0瀏覽器的版本,也就是當年國內普遍俗稱的「Windows 97」。
也就是說,在我的高中,偉大的「萬維網」的大門是預設打開的。
▲「Windows 97」啟動畫面
寬大的臥式機箱和厚實的顯示器構成了教室前面的老師和坐在最後一排的我倆之間的天然屏障,我們可以用鍵鼠幹任何齷齪的勾當。
機箱上,三寸軟盤和光碟驅動器竟一應俱全,還沒有任何可察覺的許可權限制。
只要我倆願意,可以把家裏的遊戲和存檔統統帶到課上偷偷為所欲為,如入無人之境。
現在回想,應該是我校老師對學生行為太缺乏想像力所致。
然而,這些小偷小摸的自由都不如學校的高速網絡更能使我亢奮。
高一上半學期的計算機教科書上是有「上網沖浪」基礎的教學科目的,因此這個機房的每台電腦都已通過寬頻連入互聯網,而且還無需撥號。
▲2000年時我家Windows 98的截圖,那些QQ好友早已不知所蹤
2001年以前,我家還在使用ISDN撥號上網,除收發郵件、用ICQ和OICQ感受與無數陌生人聊天的新奇刺激外,我和同桌平時在家逛得最多的是上海熱線、新浪網、美國在線(AOL)或Yahoo!這樣的門戶網站,畢竟那些地方的資訊集中,獲取效率高——不想用過多的電話費。
對於那些使用了大量精美華麗的擬物圖片素材的網站,比如遊戲和電影的官方網站,或是那些一旦上去就會導致極為嚴重的生命消耗的地方。
比如各類音樂和遊戲論壇,甚至是ChinaRen校友錄那樣的地方,我們都會把網址記在小本子上,帶到學校來盡情免費蹭。
一切都顯得那麽和諧自然。
▲這個服務關閉後,許多人永遠失去了一部分同學的聯絡機會
但是,就在2000年初冬的那一節計算機課上,我們的一次突發奇想改變了我們的一生。
我們想最大限度地免費遨遊「萬維網」的好處,於是當時能想到的最能滿足我們好奇心的地方,就是一些國家政府機構的官方網站。
兩顆腦袋裏同時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白宮。
不知為何,我們當時沒想到利用門戶網站搜索白宮,更不知道1998年誕生了一家叫Google的網站,於是便只能靠猜了。
「白宮英文是The White House,在後面加上.com會不會就是了?」
「肯定就是吧,打進去看看。」
在省略了定冠詞後,我嘗試著在Internet Explorer地址欄裏莊嚴地輸入了「http://www.whitehouse.com/ 」並按下回車。
——是的,在那個時代,網上沖浪者都必須老老實實地將「http://www.」輸入完整才能被瀏覽器識別為合法地址。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一定出乎當時任何不知情的正常人類的預料。
通過學校的教育網絡以排山倒海般的速率在我倆面前極速載入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澀情網站。
▲我把那個震撼瞬間的截圖存在隨身帶的軟盤裏珍藏至今
這個首頁採用的是90年代典型的左中右三欄布局,圖片和文字按一定比例排開,主題搶眼,重點明確,網站的名字在中央最顯著的位置撲將開來,這氣勢輕簡直松蓋過了Yahoo!首頁。
生活在如今這種時代的孩子肯定很難想像,2000年的兩個中國16歲高一學生,在遇到這種天降福利時是怎樣的滿臉壞笑而又目瞪口呆的。
我們倆在這個網站上倆如饑似渴地學習著,完全忘記了我們教室背後的牆是全透明的,隔壁上電腦課的初中小弟弟小妹妹羨慕的目光隨時都可能發現我們這塊螢幕中的異樣資訊。
在這壯觀的異樣資訊的洪流中,時不時會出現一些精品,我們會將這些圖片保存到隨身攜帶的軟盤裏帶回家慢慢享用。
一張圖片一般幾KB到幾十KB不等,一張1.44MB容量的軟盤足以承載我們全部的欲望。
就這樣,這座「白宮」成了我和同桌一生中瀏覽的第一個澀情網站,也成了我一輩子的心(mei)理(hao)陰(hui)影(yi)。
當然,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們提前……兩個星期學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頂級功能變數名稱」。
原來,在那個學期的計算機教科書中,本來就有網絡地址常見頂級功能變數名稱的詳盡相關教學內容,只是要在幾節課之後才會教到。
在今天,功能變數名稱相關的常識幾乎是出娘胎自備,但以我當年的見識,是絕無可能靠自己想像出「.gov」、「.edu」、「.org」這樣的字母組合乃至它們可能所起的作用的。
或許這就是處於青春期的少年們在自作聰明時通常會付出的「代價」之一吧。
▲於是我們不久後就找到了正確的白宮官網
多年後,出於對自己青春的緬懷在查找這個網站的歷史時,我發現原來世界各地有無數人都曾被這個網址欺負過。
他們和我一樣,為發現「自己並不孤獨」而興奮不已,激動地分享著當年屬於自己的那份懵懂和驚喜,還有人把它作為反面教材來普及互聯網常識。
▲國際友人們針對該功能變數名稱的「友情提示」
1997年,這個網站的創始人本想建立一個能自由討論政治話題的場所,但出於點擊量等盈利目的而加入了成人內容。
這一做法倒是和國內互聯網中期的那些特大門戶站首頁三俗內容如出一轍,儘管在尺度上稍遜一籌。
這個「白宮」網站於是因厚顏無恥而備受爭議,但還是為網站的主人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再後來,這個功能變數名稱又先後被用作房地產網站、搜索引擎網站等等,最後成為了今天這麽一個無趣的頁面:
無論如何,時至今日,我依然為自己在這個功能變數名稱最鼎盛的時期為它貢獻了……至少數百次點擊而感到一些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