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理李克強:2021大學畢業生909萬創新高、「靈活就業」人口兩億,就業壓力大

微信上的中國 / 綜合報導

2021年3月1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舉行記者會,提出的若干數據都成為輿論焦點。

2021年大學畢業生達909萬人

他指出,2021年大學應屆畢業生將達909萬人,為歷史新高,就業壓力不小。

「今年我們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09萬人,創歷史新高。」

「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要為兩億七八千萬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

靈活就業人口達兩億人

他也指出,中國的「靈活就業」正在興起,相關從業人員達兩億多人。

「我們一方面繼續鼓勵增加相對穩定的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也要廣開靈活就業的渠道。」

「現在,中國靈活就業已涉及2億多人,當然,有的人一人打幾份工,很辛苦,應該給其社保補貼,提供基本的權利保障。」

靈活就業指的是沒有固定工作,自己通過打零工或者自己創業初期階段的一批人。比如打零工、搬運工、開淘寶店、做自媒體等都可以算是靈活就業人員。

早在2016年就有過相關探討,當時內容創業、外賣、電商等沒有現在發達,媒體的解釋就比較傳統:

「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沒有在任何組織中就業,也沒有領取個體工商營業執照,在我市行政區域內居住地從事單車修理、服裝織補、修鞋、配鑰匙等社區服務性工作。 ​」

與時俱進、放寬靈活就業的解釋範圍一直都在進行,2020年大學畢業生也創新高(874萬)卻逢疫情爆發,畢業生就業困難,被媒體形容為「地獄難度」。

當時國務院就放寬解釋,讓打電動、開網店、搞自媒體寫文章的都算「就業」。

>2020年中國的畢業生,是真正的地獄難度

>疫情催生了新職業,中國教育部:大學畢業後打電競、開網店、做自媒體都算就業

中國老齡人口已有兩億六千萬

3月11日的記者會上,CNBC的記者提問了老年人的問題,「疫情爆發一年了,請問中國就業質量和收入有什麼明顯的變化,中方將采取什麼具體的措施改善這種狀況?特別是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對消費需求,特別是國外品牌消費方面有什麼影響?」

對此李克強表示,「中國的老齡人口已有兩億六千萬,老齡產業是個巨大的朝陽產業,它帶來多樣化需求。中國這樣一個廣大的市場,也必然會給外國企業的產品服務乃至投資創造更多的機會。」

中國政府網特別將李克強的回應做成了新聞通稿,全文如下:

李克強:就業對一個國家、對一個家庭可以說都是天大的事。去年在疫情肆虐的時候,當時很多街面上都見不到行人了,多數店鋪都關了,當時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出現大規模的失業。

記得後來我到地方考察,看了不少店鋪,在一個小店,店主跟我說:3個月沒有營業了,因為政府減免稅費,支持減免房租、水電費,穩崗補貼資金到位,我們沒有裁員,挺過來了。

我問員工的工資怎麽辦?他說當時只發生活費了。在場的20多位員工都說:店裏管吃管住,不讓我們下崗,還有什麼說的。

企業和員工都明白,只要保住了企業、穩住了崗位,一復工復市,生意就會旺起來。

去年我們在制定宏觀政策的時候,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沒有制定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但是反復權衡,還是制定了就業目標,也就是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

因為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發展之基,也是財富創造的源頭活水。

當時我們也提出,要努力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實際上是相信只要能夠實現900萬人以上的城鎮新增就業,就有經濟的正增長,因為有就業就有收入,就可以帶動消費、拉動經濟。

去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市場主體表現出堅強的韌性,廣大人民共克時艱,最後實現了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也實現了經濟全年增長2.3%,居民收入相應增長,都好於預期。

今年我們的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城鎮新增勞動力約1400萬人,其中高校畢業生909萬人,創歷史新高,還要保障退役軍人就業,還要為兩億七八千萬農民工提供打工的機會。

所以今年我們在制定宏觀政策的時候,依然堅持就業優先的政策,我們繼續推動「六穩」,實現「六保」,還是把就業放在之首。

去年出台的有關就業的政策舉措,不僅沒有調退,還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於就業。我們相信,通過經濟穩定恢復增長,會帶動更多的就業崗位,而更多的就業崗位會推動經濟穩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