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開「山寨店」賣「真包」算不算侵權?

本文來源:穿T恤的界女士(界面新聞旗下)

微信id:teedevil2018

作者:界女士


弄潮鵝們好:

近日,拉鋸四年的義大利奢侈品牌芬迪Fendi所訴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案,終於落下帷幕。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判處被告上海益朗和首創奧萊敗訴,需賠償芬迪經濟損失和維權開支35萬元人民幣。

芬迪認為開在昆山首創奧萊的芬迪門店並非品牌直營店或授權折扣店,但門店運營方上海益朗在包裝和宣傳上均使用了「FENDI」字樣,違反了不正當競爭法,首創奧萊作為商場運營方也涉及虛假宣傳。

然而,上海益朗宣稱店內所售芬迪包袋是從法國進口的正品,不存在售假行為,且已標識「EAST DOMAIN」字樣,明確告知消費者該門店並非芬迪直營,不應承擔責任。

山寨店賣真包算不算侵權?

奧萊渠道所售商品的來源及品質又該如何驗證?。

圖片

▲圖片來源:Fashion History

近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對義大利奢侈品牌芬迪Fendi起訴的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宣判。

被告上海益朗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益朗」)和首創奧特萊斯(昆山)商業開發有限公司(下稱「首創奧萊」)敗訴,需賠償芬迪經濟損失和維權開支35萬元人民幣。

從起訴到終審,這起侵權官司打了將近四年。

2016年,芬迪向法院提起訴訟,稱開在昆山首創奧萊的芬迪門店並非品牌直營店或授權折扣店,門店運營方上海益朗在店鋪招牌、折扣資訊牌和商品包裝上均使用了「FENDI」字樣,違反了不正當競爭法;首創奧萊作為商場運營方,在公眾號上發布「大牌駕到-FENDI」等文章,涉及虛假宣傳,需要負連帶責任。

上海益朗作出回應,表示店內所售芬迪包袋是從法國進口的正品,經過中國海關出入境檢驗,不存在售假行為。

同時,上海益朗在鋪位所處廊道、商店購物袋上均標示了「EAST DOMAIN」的字樣,明確告知消費者該門店並非芬迪直營,不應承擔責任。

圖片

▲益朗公司在店鋪店招上使用「FENDI」標識 圖片來源:浦江天平

圖片

▲益朗公司在購物袋上使用「FENDI」標識 圖片來源:浦江天平

圖片

▲昆山首創奧特萊斯微信公眾號在「品牌薈萃」一欄中涵蓋了「FENDI」等品牌 圖片來源:浦江天平

對於芬迪提出的不正當競爭指控,上海益朗認為芬迪僅在部分紙媒作過宣傳,在中國的曝光率和年收入增長率不高,銷售額無法與同行相比,因此無法作為「知名品牌」獲得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

首創奧萊方面給出的回復則是,公眾號上刊登的文章是在適當範圍內告知消費者商品來源,並且在收到訴訟材料後已刪除相關內容,因此無需再承擔責任。

在案件雙方提交證據並闡述觀點後,法院一審判決芬迪敗訴,認為上海益朗銷售的商品皆為正品,根據「商標權用盡」原則,再次轉售時可不經芬迪同意;上海益朗在商場內使用「FENDI」標識是為了告知消費者商品來源,不會造成混淆和誤認。

芬迪隨後提出上訴,指出奢侈品專賣店提供專業、愉悅的購物體驗以及售後維修保養服務,這是一般品牌集合店無法提供的,而奢侈品牌的標牌已經成為消費者判斷店鋪是否為奢侈品牌門店的重要標準。

芬迪在昆山首創奧萊商場內收集的調查問卷數據則顯示,在隨機抽樣的42名受訪者中,69%認為店鋪與芬迪品牌方存在關係,66.7%沒有看到過「EAST DOMAIN」的標識。

▲圖為益朗公司經營的「FENDI」店鋪(左)和芬迪公司直營品牌折扣店(右)圖片來源:浦江天平

芬迪認為,案件中上海益朗將進口商品再售賣的做法,也不符合「平行進口」原則。

大部分銷售多個奢侈品牌的買手店在招牌、櫥窗上使用的還是自己的商號,連卡佛、I.T和Joyce皆是如此。

二審法院認可了芬迪的觀點,認為上海益朗的行為已涉及不正當競爭,而首創奧萊明知所售商品與芬迪公司無授權關係,助長了侵權行為的發生,二者需支付芬迪35萬元人民幣的賠償金。

但上海益朗認為判決將損害「平行進口」行業的利益,選擇提起上訴,上海高院於2018年6月提審本案。

經過兩年的審理,高院支持二審判決,並指出具有一定知名度且為公眾所知的品牌,可以獲得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並不需要達到「較高知名度」或「公眾熟知」的程度。

芬迪在起訴時已滿足上述條件。

基於此,被告上海益朗在一審中所強調的在購物袋、廊道上的「EAST DOMAIN」標誌,非但不會將店鋪與芬迪區分開來,反而會使消費者誤認其與芬迪公司有所關聯,加劇消費者對二者商業關係的混淆。

是否為「知名商標」或「知名品牌」,是西方奢侈品牌在中國維權能否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早此前英國奢侈品牌博柏利Burberry起訴中國時尚品牌Baneberry侵權一案中,蘇州中院便認為博柏利的「騎士」商標和「Check Pattern」英倫格紋使品牌在中國形成了較高知名度,具備被認定為馳名商標的可能性,因此在案件初期做出了罕見的保全裁定,禁止被告Baneberry運營公司使用博柏利的商標開展經營。
圖片

▲BANEBERRY官網

▲Burberry的騎士標誌

在芬迪訴上海益朗和首創奧萊案件中,另一引發關注的焦點,則是奧萊渠道所售商品的來源及品質問題。

一方面,對部分消費者來說,在奧萊商場購買奢侈品是更具性價比的選擇;但另一方面,奧萊商品較高的折扣率又讓消費者擔憂買到的是否為假貨或殘次品。

界女士曾報導,2020年6月,一位傅姓消費者在上海青浦奧萊購買的Kate Spade挎包上出現了Logo印錯的情況,原本的「New York」標記被誤印為「Nrw Yoek」。

發現Logo錯誤後,該消費者迅速返回Kate Spade門店,品牌方也表示願意進行換貨。

門店人員稱此次事故為偶發現象,商場負責人則表示所售包袋確為正品。

圖片

不過,部分消費者的質疑並沒有影響奧萊消費的火熱。

在奢侈品消費回流的趨勢下,越來越多人前往奧萊商場進行購物。

由義大利RDM集團創辦的佛羅倫薩小鎮便在2020年國慶假期期間打破銷售記錄,總銷售額突破10億元,吸引了超過250萬人次,其中京津、上海和武漢佛羅倫薩小鎮打破日銷售記錄,較去年同期平均上漲45%,而成都佛羅倫薩小鎮的銷售額同比增長逾120%。

RDM集團表示,將在疫情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推動佛羅倫薩小鎮這一奧萊品牌向更多二、三線城市擴張。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