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吳謙
2021年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吳謙接受媒體採訪表示:
「2021年全國財政安排國防支出預算13795.44億元」
增加的國防費主要用於:
①保障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啟動實施;
②推進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
③構建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改進和完善訓練保障條件;
④改善官兵生活福利待遇,服務軍隊基層建設。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微信id:guanchacn
作者:施洋
本周,中國2021年的軍費預算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得到公布,在經歷了2020年這個改變世界的關鍵之年後,中國的武裝力量將會如何發展,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一個全世界都高度關注的話題。
同樣在本周,隨著韓國自行研制的KF-X戰機的首架原型機裝上了兩台發動機,原本只有中美俄三國的「五代機俱樂部」似乎距離另一個新玩家加入的時間又近了一步。
作為航空工業整體水平和結構都弱於幾個大國的韓國,其新型戰機的研制無論是定位還是技術路線都與幾個大國有不少差異。
▲自2012年以來,我國軍費每年穩步增長100億美元左右 圖源:環球時報
2000億美元的新時代
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正式開幕。
在會議上,財政部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關於20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根據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的國防支出為13553.43億元人民幣(約2090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6.8%。
相比2020年中國國防支出6.6%的增長速度,2021年中國國防支出的增速稍有提升,不過仍然維持了自2016年以來國防預算支出增長率個位數的總體趨勢,表明軍費持續、穩定地理性增長,促進國防實力和經濟實力同步提升的發展理念仍是解放軍建設的總體目標之一。
不過在另一個層面上,按照匯率折算,這是中國國防預算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算是一次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事件。
▲西方智庫認為,解放軍軍費有「隱藏成分」,在2015年,也就是軍改起始的那一年就超過了2000億美元 圖源:CSIS
在軍費的用途中,主要的幾大用途就是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
絕大多數關心中國軍隊發展的人在通常情況下最關注的內容,往往是這其中的最後一樣,也就是裝備費的使用情況:
解放軍今年又新裝備了多少架戰機,建造了多少艘軍艦,哪些部隊拿到了新坦克和新直升機,火箭軍又多了什麼高超聲速的新玩具……不過在近幾年軍費增長的過程中,人員生活費和訓練維持費的增長不僅同樣顯著,對於中國軍隊的意義也更加非同尋常。
在過去幾年,中國軍隊實施了建軍以來規模最大的軍事改革,在軍改過程中,除了軍隊指揮系統的改革,軍隊體制編制的改革之外,圍繞軍人制度和軍銜制度的改革也是改革的重要一環。
這些改革的目的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全面改善軍人的工作和生活情況,讓他們更加願意留在部隊中為軍隊建設發光發熱,同時吸引更多高素質的青年人才加入軍隊,提升軍隊的整體人員素質,為使用各種高技術現代化武器和打贏高技術戰爭打下堅實的人員基礎。
而這其中的許多場合,都離不開改善軍人的待遇,捋順軍人的晉升發展道路。
▲聯合作戰人才培養八個字背後,都是真金白銀 圖源:中國軍視網
在鍛造能打勝仗的軍隊的過程中,訓練維持費的快速提升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眼下解放軍一個合成旅光是坦克一年平均就要打掉成百上千發造價要以萬計算的炮彈,而其他裝備光是進行實彈射擊消耗的數量就不是一個小數目。更別說全軍部隊進行大規模的野戰駐訓和跨區實戰演習時的各種開支了。
如果涉及到戰備的實戰任務,即使沒有進行到開槍開火的那一階段,前期的各種準備行動也需要大量的軍費支出作為支撐。
▲解放軍和周邊外軍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豐沛的訓練經費 圖源:烽火線
就以中印雙方剛剛宣布脫離接觸的中印邊境西段來說,從2020年6月到雙方正式脫離接觸的大半年時間裡,無論是解放軍大量野戰部隊的靠前部署,還是大量炮兵、防空導彈部隊承擔掩護任務的進駐和日常使用,還有為保障這些部隊需要向前修築的各種戰備公路和沿途的補給點,以及為可能的作戰預先準備的各類作戰物資和裝備,新春佳節裏解放軍邊防官兵們吃上的新型特需會餐食品,臨時采購配發的高原防寒裝備,靠近前沿的高原預制住所,都需要源源不斷的經費支持。
雖然中印兩軍最後也沒有在邊境上開啟戰端,但站在後勤保障的角度,雙方在對峙過程中,用軍費「拼後勤」的戰爭已經開始了。
同樣的情況也正在發生在台海周邊的海域和空域中。
以往解放軍在台海周邊組織海空兵力行動或者情報搜集活動,都是幾個月一次,編排在年度計劃中,需要精心準備的重要活動。
而如今解放軍軍機在台灣周邊空域的活動幾乎已經成為「每日例行」,考慮到現代空中行動的復雜性,除了台軍探測到的解放軍軍機外,每次行動必然會有更多後方的支援力量也參與進來。
不必說,這樣的行動同樣也涉及更多的消耗和軍費支持。
相比這兩部分軍費,裝備費的內容更為直觀。隨著解放軍裝備逐步換代,新一代裝備在性能更先進的情況下,所需要的軍費自然也要更多。
055型導彈驅逐艦的單艦造價要比052D高出50%以上,殲-16戰機這樣的四代半戰機也要比之前的殲-11B這樣的四代機貴出不少,殲-20的價格更是上了一個台階。
加上近年來隨著我軍軍改的全面推進和部隊實戰化訓練的力度加大,以往那種先進裝備「平時好好保養少動彈,只在關鍵時刻露一手」的情況不復存在,許多老舊裝備更加亟需替代,不少現役裝備的磨損也加快。
在過去十幾年裏,軍迷們總是盼著那些服役了二三十年的「五對輪」或者「圓炮塔」趕緊退役,而在未來不久的時間裡,不僅這些老裝備將會被徹底替換,連前幾年才大規模在媒體面前亮相的一些「新裝備」,馬上也會出現更先進的新一代繼承者,以軍改之後全新的面貌和更好的性能,帶領解放軍實現更強的作戰力。
▲「貴」 圖源:社交媒體
當然,隨著解放軍作戰力量的增強,中國軍隊的作戰任務也在不斷變化。
對於中國而言,2001年「9·11」事件後伴隨美國核心戰略轉向反恐的「20年戰略機遇期」從時間上看已經結束了。
而從美國的對華戰略來看,自2016年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隨著中美之間一系列安全領域和經貿方面的摩擦,中美兩國雖然沒有像冷戰時期的美蘇那樣實現全方位的冷戰,但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的態勢已經相當明顯。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蔓延後,包括美國和歐洲的主要發達國家都已經將抗疫作為本國最重要的國家任務之一,而進入2021年,伴隨新冠疫苗在全球發達國家的推廣和快速接種,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很樂觀地認為疫情將在下半年基本結束,並且開始著手恢復經濟。
而另一些國家的部分領導人則更加樂觀地認為世界面臨的生命和經濟危機已經完全過去,開始再度搬出陳腐的冷戰思維,妄圖將中國當做第二個蘇聯進行圍堵和遏制。
▲中美的軍事競爭極為激烈
面對這樣的環境,順應「大變局」塑造,主動延長戰略機遇期,為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和升級營造和平穩定的外部安全環境,維護國家主權的核心利益與重大關切,保護中國在全球各地日益拓展的國家利益,就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新時期必須承擔的重大使命。
從這個角度來說,繼續維持穩定增長的中國國防支出不僅是一種維護安全的保險,更是中國走向世界舞台的一筆投資。
要經濟性還是五代機?
根據韓國媒體報導,正在進行總裝的首架KF-X戰機的原型機在本周裝上了兩台F414渦扇發動機,接下來該機將繼續完成後續收尾的組裝工作,並爭取在今年4月完工下線。隨後該機將進入緊張忙碌的地面測試階段,為該機2022年試飛打下基礎。
與已經試飛甚至進入現役的中美俄的幾款五代機相比,KF-X某種程度上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
它在外形尺寸上與中國的FC-31「鶻鷹」殲擊機非常相似,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22和F-35兩款五代機也基本上如出一轍,應該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第五代戰鬥機;但與此同時,一貫樂於標榜本國在世界上先進地位的韓國卻對該機的性能頗為低調。
從韓國方面公布的一系列情況以及樣機的照片看,目前的KF-X的整體狀態確實介於四代和五代機之間。
▲裝上F-414以後,KF-X看著「像模像樣」 圖源:韓媒
從整體設計來看,KF-X選用了當代隱身戰鬥機最常用的,也是與美國兩款現役五代機相同的正常氣動布局,前機身呈菱形,採用S型加萊特進氣道,窄邊條翼和前緣後掠梯形翼,全動垂尾和梯形外傾雙垂尾。
這些設計一方面考慮了提高機動性和增升等飛行性能,另一方面也在整體設計上進行了整體的隱身考慮。
但從目前總裝階段的首架KF-X原型機上看,在諸多飛機的細節設計上,包括全機以鋁合金為主的大量機體結構,以及在前機身處最為顯眼的大量獨立開口、且邊緣沒有隱身鋸齒設計的艙蓋板等,表明該機整機技術水平依然是以韓國現有的傳統四代機製造技術為主。
對於韓國航空工業而言,這表明在全機設計上,韓國得到了來自西方先進國家的技術支持,而在飛機本身的製造上,KF-X又相當地追求「以我為主」,強調韓國自行研制的能力。
▲「合理」 圖源:KAI
韓國航空工業的整機製造能力從上世紀80年代許可證生產美制F-5戰機開始培養,以上世紀90年代許可證生產KF-16戰機為進階,再加上本世紀初韓國與美國聯合研制T-50「金鷹」高級教練機和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FA-50戰鬥攻擊機,雖然還沒有完全獨立研發過一款戰機,但基本上已經具備了F-16級別的四代戰機以及部分子系統的製造能力,同時具備了一定的先進戰機設計能力。
韓國本身具有較強的電子工業,在諸如有源相控陣雷達、機載電子對抗系統、機載電子計算機等領域也許具體的研發項目較少,但在為KF-X戰機提供相應航電設備上,韓國本國的工業體系也應該能做到基本覆蓋。
韓國作為美國關係較好的盟國,同時也和歐洲國家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關係緊密,能夠直接引進不少韓國無法研制的先進子系統。
如此一來,韓國通過各種手段研制一款先進戰機,至少在整體設計和子系統的獲得上都不存在無法克服的困難。
▲韓國航空工業有一定的技術積累 圖源:韓媒
從目前階段的KF-X原型機上,外界已經能夠觀察到諸如AN/APX-126敵我識別系統、BAE公司LiteHUD緊湊型戰鬥機平顯、M61A2「火神」20毫米機關炮、F404渦扇發動機、英國「流行」遠程空對空導彈、德國IRIS-T近距離空空導彈等一系列來自西方或者韓國在此前製造KF-16時已經接觸過的設備。
而韓國官方已經表示KF-X將會使用韓國自行研制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飛機座艙前方也已可見安裝對空光電搜索跟蹤系統的基座。
考慮到眼下KF-X原型機上各種設計對於戰機的飛行性能以及隱身性能的影響,加上KF-X在設計中目前沒有使用彈艙設計,而採用機腹下保形掛載以及翼下掛載武器的方式。
不難推斷,以目前技術狀態研制出來的KF-X戰機將會是一款具備一定隱身特徵但無法實現隱身空戰構型,使用較為先進的韓國自制機載航電設備,整合西方機載武器系統設備,使用美國中推力渦扇發動機的中型四代半多用途戰鬥機。
其作戰能力整體應該優於「陣風」、「台風」、米格-35等傳統四代半戰機,但相比各國五代機在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以及由此體現的戰場作戰能力上還有一定差距。
▲達到了先進四代機水平 圖源:@電波震長空
在已經能夠引進符合五代機標準的F-35A戰機的情況下,為什麼韓國要大費周章自行研制一款綜合性能反而較弱的四代半戰機呢?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韓國對於國防自主和持續發展本國航空工業的需求,不過更重要的應該是韓國空軍對於其作戰使命的理解和機隊的換裝需求。
韓軍目前裝備有近500架戰機,規模上可謂不小,但其中的F-15K和F-16等四代機數量剛剛過半,老舊的F-4E和F-5系列裝備總量依然超過200架,僅以老舊戰機在機隊中的比例來論,韓國空軍在東亞地區中甚至不如解放軍,僅優於朝鮮人民軍;
巨大的軍事壓力讓韓國空軍不能輕易「精兵簡政」大幅削減空軍規模,采購單價超過1.5億美元以上的F-35A這種五代機又價格昂貴,無法實現對老舊軍機的對等替代;
這就對韓國在F-35A之外的戰機項目有了明確需求:
既要嚴格控制采購單價,讓韓國空軍買得起,又要有一定的技術先進性,以便配合F-35作戰,還要交機進度夠快,從而趕得上韓國空軍的換代時間。
▲韓國和我國一樣,面臨較大的二代機換代壓力,其本身機隊足夠龐大,能幫助本國航空工業獲得足夠的采購量 圖源:韓軍
但放眼當今國際軍火市場,這樣的裝備並不好找:歐洲幾款四代半戰機價格不低,性能卻未必能滿足韓軍的全部需求,加上美國長期對韓國外購成套武器幾乎壟斷的政治地位,從歐洲采購戰機難度不小;
美國方面的建軍重點則已經全面轉向了F-35等五代機,類似F-16 Block70這樣的四代半戰機雖然還在生產外銷,但對於早就裝備F-15K這樣四代半戰機的韓國空軍而言,時隔十幾年再考慮采購一批技術水平沒有飛躍的裝備,這樣的「原地踏步」無疑也無法接受;
在這樣的情況下,立足韓國航空工業現有水平,同時積極整合西方國家的子系統,研制一款技術難度相對較低,也更接近五代機的四代半,同時為韓國航空工業下一步繼續向五代機發展打下一個不錯的基礎,無疑是一個理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