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的中國 / 綜合報導
2021年3月4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全國政協會議在北京召開,為著名的「兩會」。
各種建議陸續出籠,年輕人特別關注的兩個話題是信用卡和工作權。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提交建議,呼籲加大網絡貸款監管整治力度。
基於近年來 中國社會「套路貸」「校園貸」「裸貸」等網貸事件頻發,李君建議,健全網絡貸款法律法規,強化監管力度。
「相關部門應加大對不良網絡借貸的監管力度,要求任何網絡貸款機構不得向在校學生發放貸款。」
「中央金融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廣告管理部門要一同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履行監管責任,強化監管力度。」
他的這個建議迅速上了微博熱搜第一。
▲李君
李君指出,雖然網絡借貸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人們在不同年齡階段因收入不均而導致的消費力不平衡問題,但是存在申請門檻低、准入條件簡單、計息方式不規範以及非法催款等非常明顯的問題。
特別是近年來發生的「套路貸」「校園貸」「裸貸」等一系列網貸事件,導致了很多家庭悲劇和社會矛盾。
多數網貸平台無需任何抵押就能簡便地通過申請,無論是誰、無論年齡,只要有手機號、身份證就能貸一筆錢。很多人經不起誘惑,借款來衝動消費、超前消費,最終因無力逾期或是無力償還,被迫以貸還貸、借貸肉償,導致了種種悲劇。
李君進一步呼籲要建立正規的金融服務體系,包括規範貸款業務主體,確立現金貸業務主體的准入門檻,在企業綜合實力、發起股東信譽、經營業務範圍、資訊透明等方面對現金貸平台進行規制。
要求提高貸款申請門檻,用大數據平台分析借貸人的消費狀況,對以債為生、無消費能力和還款能力的人不能發放貸款。
對逾期後「罰息及違約金」,也需要透明合理計算,對「按天算息滾雪球」的高利率方式要加強整治和清理。
此外,還要規範催收,要對催債行為出台專門法律,明確監管對象,明確監管主體。
李君強調,「應禁止給在校學生辦理信用卡和提供分期等相關超前消費的金融服務」,因為學生沒有償還能力,超前消費無疑是給家庭和社會帶來巨大的風險,不利於社會穩定和發展。
大陸網民普遍支持,但也有人反對。
此外,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提出建議,由於當前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仍然偏低,造成「要成才就要上大學讀本科」的觀念。
他建議通過立法讓年輕人滿二十歲才能出來工作,藉此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供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
▲楊國強
楊國強認為,當前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素質的技術技能人才面臨嚴重短缺。他引用中國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聯合發布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數據指出,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的人才缺口,到2025年將接近3000萬人。
「然而,目前社會上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仍然偏低,存在孩子要成才就要上大學讀本科的觀念,特別是一些欠發達地區還存在寧願讓孩子打工也不願讀職校的現象。另外,隨著中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適配性尚存在一定偏差。」
楊國強提出四點建議。
一、建議國家通過立法,讓年輕人滿二十歲才能出來工作。
同時國家要為相對貧困的學生就讀職業學校提供無息助學貸款,讓他們能無壓力地學習成才,等有能力的時候再償還。
二、營造全社會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視職業教育的濃厚氛圍。
國家持續加強宣傳引導,通過生動的案例講好職教扶貧故事,逐步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讓大家認識到職業教育也是很好的出路。
三、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相銜接,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持續對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予以資金、資源等方面的適度傾斜,根據欠發達地區的產業幫扶成果,針對性設置職業教育專業,整合周邊優勢力量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職業院校,成為欠發達地區人力資源開發基地。
四、調動企業主體積極性,促進校企深度合作。
支持及鼓勵行業領先企業創辦職業學校,並加快落實關於企業辦學特別是在欠發達地區辦學的各項優惠政策。
大陸網民對這個建議不買單,網路上罵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