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達叔】吳孟達簡史

圖片

本文來源:奇遇電影

微信id:cinematik

據港媒剛剛傳來的消息,吳孟達於今日下午於香港逝世,享年70歲。

圖片


吳孟達於去年年底為電影拍攝宣傳照時突感心臟不適,後入院接受治療,確診為肝癌。

一周來,經吳孟達的好友傳達病情,一直反復,今天下午曾一度傳出病情急速惡化的消息,院方已通知其親友奔赴見最後一面的消息。

至下午17時30分許,媒體確認吳孟達去世的消息。

圖片

▲吳孟達(1951-2021)

吳孟達1951年1月2日生於廈門,7歲時隨父母移居至香港,自幼受愛看電影的父親影響,經常流連戲院。

1973年報考了第三期香港無線電視藝員培訓班,與周潤發、林嶺東、盧海鵬等是同班同學。

1979年,吳孟達憑參演TVB武俠劇《楚留香》中「胡鐵花」一角初嘗爆紅滋味,尤其在台灣,可謂一炮而紅,邀約登台不斷。

但可惜吳孟達年少輕狂,走紅後花天酒地,更沾染賭博,結果欠債累累,不得不跑回香港還債,做了多年跑龍套。


在那段破產歲月裏,吳孟達通過看書苦練內功,讓他無論是人生觀還是演技都有了轉變和提升。

1989年,吳孟達與周星馳合作《蓋世豪俠》《他來自江湖》等兩部TVB劇讓他再嘗走紅滋味,吳周二人在劇中配合默契,更是共同開創了「無厘頭」文化,影響至今。

其後吳孟達與周星馳聯手進軍電影圈,連續創造了香港票房紀錄,締造了上世紀「雙周一成」的神話。

吳孟達做了一輩子配角,且只拿過一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但他從無微言,且樂於此精於此,把每一個配角都演成了主角,創造了無數讓全世界華人津津樂道的經典角色。

從此,我們只有在他舊日的電影中重溫他的精彩演技。

吳孟達,一個偉大的演員,不朽。

再見,三叔。

再見,重案組之虎。

再見,黑仔達。

再見,黃金右腳。

圖片

在華人電影圈,很少有像吳孟達這樣,做了一輩子配角,但光芒卻往往不在主角之下。

提起《天若有情》,大家第一時間會想起劉德華鼻子飆血卻騎著機車搭著穿婚紗的吳倩蓮午夜狂奔的一幕,卻也會想起「華Dee」那個很沒種的跟班小弟「太保」,一個爛忠厚的小人物。

圖片

▲《天若有情》(1990)

據說杜琪峰曾對他說過:「太保」這個角色,演藝圈沒人能演,只有你能演。

他憑這個角色還登上了演藝人生的巔峰——獲得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但此後,獎項似乎與達叔無緣了。

但這不打緊,憑借90年代與周星馳一系列高票房的電影,達叔贏得了觀眾,在大家心目中,他早已是深入人心、演技出神入化的最佳男配角。

但凡提到周星馳,大家就會自動腦補達叔那些賤兮兮的小人物形象。

圖片

▲這個表情包,你一定見過,來自《逃學威龍》

但事實上,吳孟達與周星馳這對最佳拍檔,也是經過了十年的各自歷練,才最後因緣際會走到一起的。

1973年,吳孟達投考TVB的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

同班同學有盧海鵬,還有周潤發、林嶺東、伍潤泉等,因為和後三個玩得很好,所以被稱為「發達東泉」。

圖片

周潤發在訓練班畢業多年後,才最終憑《上海灘》在80年代成為頂級大明星;

林嶺東後來做了導演,憑「風雲」三部曲(《龍虎風雲》、《監獄風雲》、《學校風雲》)成為80、90年代叱咤一線的港產片大導演。

伍潤泉混得也不差,後來為TVB和亞洲電視監制了很多有名的電視劇。

但相比起「發達東泉」其他三人,吳孟達可謂是先人一步、早出大名。

訓練班畢業後,他被分派到TVB著名的長壽綜藝節目《歡樂今宵》,演出一些小短劇;因為人很機靈,別人要記即便才記住的稿,他一遍就記住了,因此深得監制看重。

圖片

1975年,他又被調到古裝系列劇《民間傳奇》劇組,這部劇改編《三言五拍》《拍案驚奇》等中國古典小說,短短幾集為一個單元,在當時很受觀眾歡迎,成為TVB早年經典劇集之一。

吳孟達在《民間傳奇》裏起初只是跑跑龍套,後來還曾在《蔣震卿片言得妻》這一單元中榮升主角,「這也是我一生人唯一一次當主角的機會了,」後來吳孟達回憶起來不無感慨。

圖片

▲1975年,吳孟達(左)出演他唯一一次當男主的《蔣震卿片言得妻》

但相比起同班同學周潤發那時還默默無聞、要靠在無線電視的電梯裏出出入入引起高層的注意,吳孟達則走運太多了。

很快,達叔人生第一個轉折點便來到,那便是1979年的電視劇,《楚留香》。

70年代末、80年代初,為了對陣麗的電視(亞視前身)咄咄逼人的電視劇攻勢,TVB掀起搶拍金庸小說熱潮,一氣簽下金庸好幾部原著改編權。

搶完金庸,TVB又開始搶古龍。

1979年,由鄭少秋、趙雅芝、汪明荃等主演的《楚留香》開拍,仍由此前改編金庸劇大獲成功的監制王天林(王晶的爸爸)領銜監制。

因為在此前《書劍恩仇錄》中,吳孟達已經出演過一個角色,天林叔對這個後生仔天才般的演技印象深刻,《楚留香》中,戲份最重配角,楚留香的好友監酒友「胡鐵花」一角,就邀來尚屬新人的吳孟達來演。

圖片

▲1979年,《楚留香》中胡鐵花一角讓吳孟達一炮而紅

這部劇在香港播出時,已經是經典,顧嘉輝、黃霑聯手創作、鄭少秋演唱的主題曲「湖海洗我胸襟,河山飄我影蹤」更是唱到街知巷聞,成為早期粵語流行曲經典。

但沒想到,三年後1982年,由台灣中視購入版權在台播放,造成了萬人空巷的盛況,創下了70%的奇跡收視率。

「1982年,影響台灣社會最巨大的不是政治事件,而是港劇《楚留香》的播放。這是第一部正式引進台灣電視台的港劇。

在那個只有三個台的年代,這部劇居然創下70%的超高收視率。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每到《楚留香》播放的禮拜六晚上,街上的人都空了,店也都關了,計程車索性也不跑了,通通都回家看《楚留香》。」

多年後,台灣作家廖信忠在《我們台灣這些年》一書中如此回憶當時盛況。

圖片

連帶那時才30出頭的吳孟達,也大火特火了一把。

什麼概念呢,當時吳孟達走在台灣的街上,到處都有人叫他「胡鐵花」;台灣黑白兩道大佬爭先恐後搶著請他登台表演,「花天酒地,酒池肉林」毫不誇張。

吳孟達乾脆向TVB請假三個月,在全島巡回表演。

後來,因為請他演出的人越來越多,他乾脆「曠工」,膽子粗到連TVB催他回去的電話都乾脆不接。

一夜成名,少年輕狂,「一日看盡長安花」,就是當時他的模樣了。

錢來得太容易了,用日進斗金都不足以形容。後來吳孟達回憶,在台灣一年,他賺了超過10萬美金。

那是什麼概念:1980年代初,香港的平均屋價是2500~2600港元/平方米,以當時的匯率,10萬美元大約是51萬港幣,達叔一年收入即可輕鬆買到200平方的豪宅。

但那時,吳孟達拿到錢就整個膨脹起來了。

財色酒氣一樣不少,每天就想著如何跟一群狐朋狗友去花天酒地把錢花光,所謂千金散盡還復來嘛。

「在台灣巡回一年,女人很多,輸了也很多。」

最致命的,是吳孟達沉迷上賭博。

那是個無底洞。登台賺來的錢都不夠填窟窿,於是又大手一揮,去刷信用卡;當卡都被他刷爆了,又開始借高利貸。

1983年,吳孟達在台灣債務纏身,跑路回了香港。

TVB倒好,吳孟達在台灣「造」了這一年,屢次拒接電話、斷絕聯繫,還沒把他給拉黑,只是說:「不好意思啊,《歡樂今宵》暫時沒編排到你,你回去等消息吧。」

被TVB投閒置散,吳孟達一夜之間從風光的「新人王」打回原形,只好乖乖地回到劇組跑他的龍套,賺些碎銀幫補生活。

吳孟達回憶起當年這段荒唐史時說,當時他只有兩條路:

要麽自殺。他真有想過,只是覺得各種方式的死亡都太殘酷了,想想就肉痛;

要麽跑路。但是以他當時的狼藉名聲,在華人世界早已是搞臭了,放眼天下無容身之地。

圖片

▲圖源:《最佳男主角2》(2015)

最困難的時候,他想起訓練班的同學、此時已經名聲鵲起的周潤發,以他們的交情,周潤發一定不會「見死不救」。

沒想到這位老同學卻拒絕了他:「不好意思啊阿達,我不借給你,不如這樣,我介紹一個人給你,你向他借吧。」

誰知,這個大老板也拒絕了他:「阿達,我有錢,但借給你就是害了你,如果發仔借給你也是害了你,你在哪兒跌倒就要在哪兒爬起來,我救了你你就不會爬,你只會繼續賭。」

最後只有老老實實申請「破產」,乖乖地跑遍信用卡公司,和江湖上各路大佬坐下來和談,承諾一定會還債。

在後來不長不短的四年「破產歲月」裏,吳孟達飽嘗了人生第一次低谷的滋味。

從在台灣秀場舞台上叱咤風雲的新星,到一夜之間被追殺的債仔,誰知道吳孟達經歷過什麼。

回憶起這段不堪的歲月,吳孟達已是雲淡風輕,對於他來說,那段日子最深刻的事,就是他看了很多書。

他回憶起訓練班的日子,導師讓看的教材,俄國著名戲劇和表演理論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演員的自我修養》,當時沒有好好看,正好趁這段日子仔細研讀。

圖片

▲圖源:《最佳男主角2》(2015)

繼而他又拜讀了中國著名演員、導演鄭君裏的《角色的誕生》,因為鄭君裏正是翻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著作第一人。

圖片

▲鄭君里與《角色的誕生》

圖片

▲圖源:《最佳男主角2》(2015)

這本書對吳孟達後來的人生影響簡直太大了,讀完之後,他還推薦給了他的朋友,梁朝偉、劉青雲、周星馳。

在這段一邊臥薪嘗膽,一邊專心磨練演技的日子裡,吳孟達演出了很多配角,但他從沒把「配角」當成閒散角色,而是將書中的理論實踐在演出中。

1984年,他參與演出《新紮師兄》,那部戲鬼使神差地匯聚了很多日後的大明星,如梁朝偉、劉青雲、張曼玉等。

他扮演警察學校教官一角,其中有一場,他要訓斥梁朝偉扮演的學員傑仔。

「如果僅僅是老師對學生的訓斥,那只能表現出教官的『惡』,但明明這個教官對這個學員卻是『怒其不爭』的,在『兇』之餘,你還要讓觀眾信服,這個教官是很看重、很愛惜這個學員的。」

圖片

▲《新紮師兄》(1984)

這一場戲,吳孟達成功地演繹出葉教官這個復雜層次的角色,也讓觀眾印象深刻。雖然,僅僅是一個戲份不重的配角而已。

那幾年,以《演員的自我修養》作為自我激勵,把每一個配角都當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來演,不遺余力,是吳孟達在那四年低沉歲月裏,迅速成長和成熟的秘訣。

焉能說,日後周星馳執導拍《喜劇之王》,大跑龍套尹天仇在自己倒黴的日子裡靠史坦尼斯夫斯基自我勉勵的橋段,不是參考了達叔這段「茄哩啡」的低迷經歷?

圖片圖片

▲《喜劇之王》(1999)

達叔的人生第二個重大的轉折點,是在1989年。

那年,TVB開拍古裝武俠劇《蓋世豪俠》,由劉家豪監制(同樣是TVB的名監制,梅小青的老公)。

圖片

幾乎無人看好這套劇,因為80年代TVB實在是人才濟濟了,好劇、神劇層出不窮。

而且《蓋世豪俠》幾乎一水的新人。

周星馳在1981年經戚美珍介紹,考入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畢業之後,和其他新人一樣,經歷了為時不短的跑龍套生涯,清兵甲、宋兵乙之類。

1983年,他被分配到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當主持之一,也就是在下午四點半開始播放,給剛放學回家的小朋友看的節目。

吳孟達回憶起初見周星馳時的模樣,「完全看不出有什麼光芒,他當時的思想沒那麽天馬行空。」

圖片

當時《430穿梭機》有個短片小環節,由周星馳主演的小短劇《黑白僵屍》,很受兒童觀眾歡迎,偶然被李修賢看到了,看出了他的潛質,邀請他出演電影《霹靂先鋒》。

沒想到,1988年,他憑這部電影獲得了金馬獎的最佳配角。自此,成為了周星馳人生轉折點。

《蓋世豪俠》敢於交由一個新人來擔綱主演,也是電視台對周星馳刮目相看。

《蓋世豪俠》編劇團隊中還有個李力持的家伙,出身於亞視,1986年加入TVB,此前跟周星馳在《大都會》(1988)一劇中已有合作。

這人有意思,屬於有點蔫兒壞那種,最喜歡講笑話,天馬行空胡思亂想。

拍《蓋世豪俠》的時候,李力持和周星馳一伙最喜歡就是偷偷改劇本,他們覺得劇本對白寫得太正經了,不夠好笑。

那時候,周星馳和吳孟達就住對門,閒著沒事,就很喜歡拉著一起喝喝咖啡,琢磨劇本,探討這如何把這部劇改得更好笑一點,甚至到天星碼頭偷聽情侶們是如何對話的,為的是讓對白更貼地氣一點。

在經歷過10年的武俠熱潮,老實講,香港觀眾們對那種動不動就對決紫禁之巔、一本正經的武俠劇早已有點審美疲勞。

李力持、周星馳、吳孟達們,硬是把這部劇改得「四不像」。

明明是古裝人,到了周星馳這裡,卻說著現代的對白,什麼「飲啖茶,吃個包」;以往大俠們動輒快意恩仇,在《蓋世豪俠》裏,卻是「好人」帶點市儈,「壞人」更絕了,直接變成不倫不類的「女人」。

圖片

▲《蓋世豪俠》(1988)

但都沒想到,這部非常不正經的武俠劇竟一炮而紅,當時整個香港像中了病毒一般,人人都會講「飲啖茶,吃個包」、「你講嘢呀?」這些「潮語」。

1999年,因為這部劇對香港社會文化造成的影響,TVB甚至給周星馳頒發了「終身成就獎」。

同一年,TVB開拍《他來自江湖》,鑒於《蓋世豪俠》的巨大成功,周星馳、吳孟達、李力持也被拉入班底。

這本是TVB在80年代最後一部台慶劇,原本萬梓良作為絕對主角,周星馳、吳孟達都是配角。

圖片

這兩人繼續「合伙」改對白,據在劇中和周星馳組成CP的梅小惠說,有時明明對好劇本,隔天到拍攝現場,就面目全非了,劇本就像是全新的一樣。

那時,萬梓良已如日中天,周星馳和吳孟達只不過是剛剛嶄露頭角的新人而已,但是為了拍攝出來的最終效果,不惜冒犯編審和其他明星改劇本,這堪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據說,今年年頭剛剛過身的「明師奶」李香琴對此就頗有微言。

周星馳在他人眼中之「不合群」「不懂事」「不給面子」,就可見一斑了。

幾年前,節目主持黎芷珊在訪問吳孟達時問到,為何周星馳在傳媒口中口碑那麽差。

吳孟達為這個「半個兒子」「半個弟弟」「半個學生」解畫。

他說星爺腦瓜轉數太快了,一般人很難跟上。

有時在片場,演員達不到他的要求,如是者拍了幾條都不滿意,他就會很著急,情急之下就忍不住會粗口問候。有意無意,就容易得罪人。

其實全無惡意,只是為了活兒好,為了出來的效果。

但由此,星爺的「惡名」也就不脛而走了,具體,強烈推薦看看我們之前寫星爺的《孤獨的周星馳》。

明明是萬梓良擔綱主演的「正劇」,到最後,兩位配角周星馳、吳孟達卻大搶了風頭,到這部劇出街之後直到如今,人們提起《他來自江湖》,都會不自覺定義它是一部「喜劇」。

可見周星馳和吳孟達的氣場合演藝塑造力之強。

《他來自江湖》也是他們倆在電視時代最後一部劇,為黃金一般的80年代,劃上完美句號。

之後的故事,就不需重復了。

整個90年代,是「雙周一成」的時代,周星馳、周潤發、成龍,創造了港產片90年代堪稱最後的輝煌年代。

而周星馳片,沒有了吳孟達,也會遜色不少。

在所有他們「父子倆」合作的電影裏,你很難想像還有誰,能與周星馳強大的氣場與成熟演技相抗衡的。

以及,他那份近乎天賜一般的喜劇節奏,不是誰能都能接得住。

人來人往,只有吳孟達可以。

圖片

無論是早期帶點瘋癲和不正經的「三叔」,還是後期《食神》裏城府深沉、奸到出汁的財團老板,還是《少林足球》裏壯志未酬的跛佬,皆證明了,在師從史坦利斯夫斯基和鄭君裏的那幾年裏,吳孟達並沒有白學白過。

圖片

▲《食神》(1997),達叔神演技

華人影圈黃金配角第一人,他實在當擔得起。

遺憾的是,自2000年《少林足球》之後,這對黃金拍檔就再沒合作過了。

圖片

江湖上傳言很多,說他們不和之類。

達叔其實解釋過,因為2003年籌備《功夫》時,本就留了位置給他。

但是因為SARS的緣故,這個項目一直延後。

到《功夫》開拍時,達叔已另有片約在身,在商量之後,達叔不得不退出劇組,誠為遺憾。

從此,周星馳的電影裏永遠沒有機會再有吳孟達,世間亦少了一個頂級的喜劇大師。

達叔走好。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