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計程車不是車,請尊稱它一聲「地面飛行器」

圖片

本文來源:Vista看天下

微信id:vistaweek

作者:葉橙子

「如果再來一次,我一定不會說出那句話。」

這是老董一手扶著街燈桿、一手揉著太陽穴,在重慶街頭完成的牛年第一次懺悔。

年後到重慶見對象家長的老董,在機場落地後,帶著我坐上了聲名遠揚的黃色計程車。

「別的城市是開得太快,拓兒車是飛得太低」,這句專屬於重慶計程車的傳說我們當然知道。

圖片

上車後開了會,提前吃過暈車藥的老董或許是沒事幹,突然悠悠地冒出了一句:

「都說重慶計程車開得很快,其實還好誒。」

司機微微偏過頭來,雖然夜裏燈光昏暗、看不清表情,卻觸發了我作為哺乳動物的野性直覺,危機來臨之前的直覺。

我默默地伸手抓緊了車窗上方的扶手。

「想搞快(kuái)點(dié)兒嗦?」

老董這時候明顯慫了,但她還是「嗯」了一聲。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暈車藥無法拯救本來就暈車、還遇上重慶計程車的老董。

啊不對,當你在重慶計程車上暈車,已經不該稱之為暈車了。

請尊稱它們一聲地面飛行器,要暈也是「暈機」。

圖片

中國只有兩種計程車,普通計程車,和重慶計程車。

有人曾驚嘆,他發現重慶計程車過彎時的軌跡,與自己在F1賽車模擬器上的實驗十分相似。

怎麽,沒聽說過重慶特產「黃色法拉利」的稱號?

圖片

▲via @彎得直

外地遊客來重慶,坐上這麽一輛黃色「拓兒車」(重慶話裏的計程車)幾乎是命中註定的體驗。

要知道,重慶是出名的8D立體城市。

在著名景點洪崖洞,你可以從標著一樓的樓層坐電梯,向下9層,出來後卻看見了明晃晃的室外大馬路。

山腰上點開手機地圖,機器人聲報出「目的地距你50米,導航結束」。

可問題是,目的地要麽在頭頂。

要麽在腳下,而導航還在傻傻地等著你信仰之躍。

無論哪家導航的人工智慧,到了重慶都得學習學習rap技能。

不把口條與語速練起來,很可能會跟不上指揮汽車拐彎的頻次與速度

「喲前方左拐隨後右拐,二十米後耶,繼續右拐左拐左拐再右拐,注意行人,注意學校,三十米後右拐喲喲喲」

這時候如果趕時間,還不如攔下一輛重慶計程車,看司機師傅一腳油門山路十八彎,秀一秀操作。

圖片

▲@鄧先森

畢竟只要他們願意,整個重慶都是秋名山。

據說重慶計程車最聽話規矩的時候,是在機場的上客區。

或許這一幕過於珍貴,機場的過路天橋上還標註了最佳拍攝點。

重慶市內,黃色法拉利們只有在這才會暫時告別發動機的轟鳴。

等出了機場,直接告訴你什麼叫「它家的公路」。

夢想著體驗一次超跑的朋友,請一定不要錯過重慶計程車,這是最優質的平替(暈車的朋友別忘了自帶暈車藥)。

而開啟超跑體驗的咒語,只需要一句——「師傅,火車高鐵or飛機要搞不贏了。

師傅會來一個自信而瀟灑的轉頭:「要得沒問題,坐穩了哈」

圖片

小陳,家鄉周口——被譽為中國最「平坦」城市的河南孩子。

重慶旅遊三天,發現當地人指路沒法說「東南西北」只能說「上下左右」這事,已經給了他莫大的震撼。

離開重慶趕飛機的路上,他第一次體會到了傳說中跑車專屬的「推背感」,腰部在慣性的帶動下緊貼著座椅。

圖片

隨後忍不住地,做起了這個重慶計程車乘客的必備姿勢↓↓↓

圖片

緊抓扶手是對重慶計程車的基本尊重,這句話一點沒說錯。

互聯網上,無數外地乘客冥冥之中血脈相連、產生了精神共鳴。

一張張模糊不清、略顯倉皇的照片,記錄下他們在重慶,這座受犯罪片導演獨寵、被稱為AKA中國哥譚的城市,所經歷的一切。

多年後,大家或許會坐在搖椅裏,在傍晚的夕陽中為晚輩講起這段奇遇:

「那一天,我們都變成了小丑。」

「明明後面沒有蝙蝠俠在追,誰也想不通為什麼師傅要開這麽快。」

圖片

與此相對應的是,不少重慶朋友到外地旅遊時坐出租,也會暈車,有人猜測這是因為開的太慢水土不服。

倘若結合大家堵車時開開停停容易暈車的特點,一條奇(xia)妙(bai)的鄙視鏈由此產生:

原來普通行車速度之於重慶計程車,就相當於堵車車速之於普通速度了
圖片

圖片

▲重慶與成都的不解孽緣

請不要忘記,重慶計程車又快又野的傳奇,始終有一個大前提——重慶地勢崎嶇。

這樣的路還能快起來,你說有多難?

重慶與計程車,是互相成就的。

計程車司機師傅們的技術,得益於重慶地勢的鍛煉,無數個彎道坡道訓練了他們鋼鐵般的車技與雲淡風輕的靈魂。

每個在科目二因半坡起步掛科的朋友,都會忍不住向師傅們致敬。

某種意義上說,重慶計程車師傅的群體形象,與駕校教練有些接近。

都很擅長與人對線,指師傅隔著兩條車道怒罵別車的車主,與教練怒罵犯錯的學員。

都很擅長瞬時加速,指兩類人開車起步時都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

以及,都執著於手動擋。

圖片

▲真,手動擋

兩年前,我的駕校教練對自動擋汽車嗤之以鼻,並認為「這是給殘疾朋友設計的」。

這時我爸恰巧開著自動擋車來接我,他迅速地補上了一句,「沒在說你爸」。

兩年後,我遇上的重慶計程車師傅傳達了幾乎一樣的觀點。

一套華麗、噌噌咵咵的換擋動作,再配上一腳看起來能起飛的油門,是師傅們的標配。

▲via @鄧先森

司機師傅推動變速桿時,伴隨著引擎的震動,你會覺得這啟動的不是汽車,而是飛船。

等那一腳油門踩到位,搭配上重慶的百變地形,「接下來發生什麼都不奇怪」的念頭會迅速湧入腦海。

我們能做的,只有腳趾緊張地摳地。

網友@城北的徐公沒我美在觀看一段專業賽車視頻時,晃過的黃色身影讓他以為是重慶「拓兒車」飛過去了

圖片

▲@黑色素

重慶計程車司機的另一項特技,時常被車速蓋過了風頭。

那就是靈活。

圖片

在令導航崩潰的重慶,熟練地上下穿梭坡道、左右連續拐彎,已成家常便飯。

圖片

駛離還算寬廣筆直的主幹道後,重慶拓兒車的另一面徐徐展現。

當司機師傅熟練地在大街小巷立體穿梭、用五分鐘時間把你帶離半小時的擁堵時。

所有人都會質疑起之前的推斷——

「懷疑司機是賽車手轉業?看不起誰呢?這技術,至少得是戰鬥機飛行員吧?」

圖片

網友@喵菜兔就曾真誠感慨,重慶街頭的黃色法拉利們,靈活得就像這個悟空。

圖片

不過,師傅的車技再好、再靈活,車上乘客也註定逃不過來自山城重慶的贈禮。

搖晃,是重慶人坐車的第一課,上下起伏、前後猛倒、左右擺動,六個方向、一次坐車就能體驗。

再配上計程車偶爾被捕捉到的騰空技能,重慶計程車就化身為了外地人的試煉場。

圖片

有人建議全國編劇都去重慶坐一次計程車,體會體會什麼叫「跌宕起伏」。

有人呼籲全國的美妝博主都去重慶來一次團建PK,比賽坐在重慶計程車上畫眼線。

圖片

重慶計程車師傅們的風評,是兩極分化的。

既有乘客驚嘆於師傅的速度,幫自己趕上了快到點的飛機或高鐵,又或是因為速度快、最後的車費比自己想像的少。

也有乘客抱怨於車技的驚險,又或是吐槽自己被司機繞路,在小街道裏左彎右繞最後到了離起點很近的目的地,被繞暈的自己一時還發現不了。

唯一達成共識的是,車技是真的厲害。

不少人或許會質疑,重慶計程車的事故率會不會因此上升。

但實際上,從被報導、被投訴的事故數量與計程車保有量之比來看,這一概率並沒有與其他城市顯出明顯區別,2019年重慶主城區投訴受理數量還同比下降20.8%。

曾有一項研究用連續三年的時間對新加坡最大的計程車公司進行數據跟蹤調查,在排除各項干擾因素的前提下,發現黃色計程車的事故率,比藍色計程車平均少6.1起/千輛。

重慶「拓兒車」外殼的醒目黃色,說不定還是個巧合的好配色。

圖片

無數重慶人在網上呼籲「社恐」的外地朋友們,大膽地向司機說出那句:

「師傅,慢點。」

當然,如果你就是專程去感受這種「賽車平替」體驗的。

請儘管拿出霸道總裁般清冷而高傲的語氣,對坐計程車時打來電話的朋友說:

「勿擾,在飛。」

圖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