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城中村開油畫淘寶店,年入人民幣500萬

本文來源:電商智庫

微信id:ECzhiku

作者:智叔

在大芬村開油畫淘寶店,年入500萬!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深圳存在著一個這樣「奇葩」的城中村。

這個村的人,最多的不是包租公,也不是包租婆,而是數以千計的「畫家」。

那它到底是誰呢?沒錯,我說的就是深圳龍崗區的大芬油畫村!

圖片

而10幾年前從福建來到深圳打拼的小周,便是這個油畫村千千萬的畫家之一。

如今的他,不僅成功在深圳落了戶,同時還買了車,買了房。

在所有人眼裏,他可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啊!

想必現在大家非常迷惑,暫且不論普通人深圳落戶的難度,就單單說深圳屋價,去年深圳屋價均價便已經達到8.8萬了。

也就是說,一個小小的60平米都得500萬以上。

而他竟然不靠收租,也不靠金融和互聯網,就實現了無數來深打拼年輕人想都不敢想的落戶買房,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

經過仔細盤問,小周終於是向我道出了實情。

原來,自從2002年從福建老家來到深圳,他便通過不斷學習油畫,一步一步在深圳站穩了腳跟。

圖片

2003年,他在大芬村就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如今,更是成立了自己的油畫公司,並在網上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淘寶店,年入超500萬!

「賣油畫這麽掙錢?恐怕是忽悠人的吧」當時我心想。

但小周接下來的解釋,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疑慮。

其一,他們的生意做得非常廣。

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他便快人一步,搶先轉型做國內市場,專注會展、酒店、家飾等專業領域,與上百家企業建立了深度合作。

而在他的淘寶店以及1688店鋪,每天都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分銷商的大批量油畫訂單合作請求。

其二,這門生意的利潤非常可觀。

跟大芬村許多村民一樣,小周主要做的是起量的臨摹生意,而根據市場行情,臨摹也多以梵谷作品為主。

目前淘寶店作品根據大小以及類型,價格一般是500-4000元不等。

就按照每月5個學徒,平均500個訂單,均價1000元來算,那就是50萬。

而製作油畫成本呢?

顏料、紙張、人工、水電、房租加起來,一個月撐死7-8萬塊。

圖片

所以,一年下來,滿打滿算,利潤有500萬再正常不過。

在大芬村年入500萬的秘訣

事實上,靠電商賣油畫,小周只是大芬村的一個縮影。

自從2012年開始,互聯網興起,便極大的帶動了油畫市場的崛起。

根據數據顯示,目前在大芬村已經有300多家電商,商家的年銷售額從300萬元到3000萬元不等。

可能很多人會問:在大芬村,像小周這樣的上千村民,年入500萬的秘訣究竟是什麼?

圖片

首先,主要靠的還是大芬這個藝術大環境。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現在聞名全國的大芬油畫村,在上個世紀只不過是一個只有300多人聚居的小村落。

直到1989年,一位叫黃江的香港畫商來到大芬村,一切才隨之發生改變。

當時,黃江在村裏租用了一間村民的房子,同時還雇了十幾個畫工,進行油畫加工、收購,來完成商業出口。

久而久之,大芬油畫村規模逐漸擴大,形成了油畫生產、收購和集中外銷的一條龍體系。

如今,大芬村內有將近1200多家畫廊,村內的油畫都遠銷海內外。

在這裡,你看到門口腿腳不利索的老爺爺,可能是一個畫畫數十年的資深老畫家;街頭長發飄飄,帶有一股藝術氣息的青年,也可能是經營畫室多年的老板;這裡的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但是對油畫的熱愛,他們卻是出奇的一致。

其次,大芬的油畫產業鏈已經非常完善。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大芬村的油畫已經形成了設計、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

在大芬,目前聚集著有將近8000多名油畫從業人員,而諸如《向日葵》、《蒙娜麗莎》、《麥田》、《星空》等世界名畫,在這裡幾十塊到幾百上千,甚至上萬的畫,你都能找到。

總的來說,油畫產品是相當豐富的。

而大芬村油畫的生產鏈,更是強到令人窒息。

在1992年,400多個畫工,用一個半月的時間,就完成了法國客戶36萬張油畫的訂單,這次事件讓大芬直接一戰「封神」。

銷售呢?最鼎盛的時期,這裡每年出產的油畫,占據了全世界油畫近60%市場佔有率。

此外,據不完全數據統計,到了2018年,大芬村的油畫產業產值更是達到了45.5億元,足以可見,大芬村的油畫產業鏈有多麽可怕。

最後,就是政府政策的扶持。

目前,龍崗區正在全力打造文化強區,在之前就曾提出「北有朝陽,南有龍崗」的發展目標。

而大芬村作為全國首批和深圳市首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自然是承擔著這個發展重任,所以政府給予了大芬油畫產業非常大的支持。

有消息透露,龍崗區政府接下來還會成立一個「大芬電商服務工作站」,專門幫助大芬油畫產業往線上化發展。

因此,占據了環境、產業鏈和政府政策支持這三大天時地利人和,在大芬村年入500萬,絲毫不足為奇。

大芬油畫,未來走向何方?

不過,雖說大芬村以油畫出名,但是背後也存在著一些難以言說的痛。

比如說剪不斷理還亂的「山寨」、「廉價」標籤。

如前文所說,現在的大芬村,主要以臨摹《蒙娜麗莎》、《向日葵》等世界名畫為主,而這樣的模式,便很容易成為外界褒貶的對象。

有網友曾表示,如果一個美院老師對他的學生說:「你去大芬算了」。

那這其中就有著兩層意思。

一是技術還行,畫的畫能賣一個好價錢。

二就是只能復制名家作品,原創能力有待提高。

從中不難看出,外界似乎已經對大芬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普遍的認知,那就是靠山寨打下來的江山。

另外,大芬還存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沒了之前的批量訂單、外銷為主的優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美國的崛起,勞動力成本上升,油畫產業開始大規模向亞洲轉移。

先是經由韓國,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最後再轉入我國內地。

而深圳的大芬村,則是順利承接了來自香港等地的油畫產業轉移。

也正是因為當時大芬村廉價的畫工以及作坊式批量生產,大芬油畫才得以走向世界,迅速崛起。

2008年一場金融危機的到來,讓大芬村的油畫產業迅速跌落。

為什麼呢?當時全世界受金融危機影響,老外手裏根本就沒有多余的閒錢,來購買油畫這種非必要的消費品了。

圖片

所以,大芬油畫的外銷,也正是從2008年開始,逐漸走向衰落。

儼然,要想擺脫這兩種困境,大芬只有一種解決方案。

那就是「轉型」。

而目前來看,內銷走電商,著重發展原創,無疑是當下大芬油畫實現成功轉型的重要方式。

只有這樣,或許才能誕生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梵谷」、「中國達文西」。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