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運,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本文來源:智谷趨勢

微信id:zgtrend

作者:逍道一

沒有人潮、沒有擁擠、沒有大包小包。

1月28日,2021年春運正式拉開帷幕,卻與往年人們熟悉的喧囂大相徑庭。

請大家感受一下春運首日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不是寥落得不真實?

圖片

▲圖源:微博網友「飛聲騰實」

民航資源網數據顯示,春運首日,中國民航計劃飛行較2020年春運第一天減少46.7%,預計運送旅客較2020年春運第一天減少71.2%

飛常準統計顯示,截至1月28日12:00,全國已取消客運航班7638架次,占比51.93%

圖片

鐵總的日子一樣不好過。春運首日,我國鐵路發送旅客同比下降66%

一周前,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還在例行發布會上,今年全國春運期間預計發送旅客會較2020年增加一成。

但昨天交通運輸部就改口稱,今年春運客流將比2019年下降六成、比2020年下降兩成。

種種跡象表明,史上最冷春運恐成定局。

這場人類規模最大的遷徙,早已形成了一個漫長的鏈條,涉及到宏觀經濟與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春運驟變,產生的影響不可小覷。

01

苦苦撐了一年,鐵路和民航還是沒等來好消息。本來盤算借春運這一傳統旺季回血一把,結果……

圖片

▲圖源:旅行雷達

連30抵300的優惠券,銷量為零。

去哪兒數據顯示,2019年春運期間國內機票平均價格為849.21元。1月21日,春運機票均價跌至736.6元。1月25日,機票均價再次跳水到651.36元,創近5年新低。

其中,成都-杭州經濟艙均價354元,同樣線路的高鐵二等座926.5元。

別以為火車票堅挺,鐵路寶寶心裡更苦

最近不少人都收到了這樣的簡訊。辛辛苦苦搶的票,說取消就取消。改簽一次,取消一次。讓人不禁感嘆「回家難!難於上青天!」。

圖片

針對這一情況,有記者電話聯繫了12306客服工作人員。對方回應稱,部分高鐵列車因客流不足而停運。

第一財經記者現場走訪發現,1月28日,也就是春運首日,僅上海一個火車站就取消停運列車149趟。

班次沒被取消,順利登上返鄉列車的人,將看到怎樣的景象呢?

對乘客而言,這是爽歪歪的專列。可對鐵總而言,簡直是賠錢運板凳,暴殄天物!

高鐵空空蕩蕩,機票一跌再跌。

以往熱門線路機票早早售罄,今年即便在臘月二九這樣的傳統出行高峰,也沒有出現一票難求,余票充足,甚至還有折扣。

當下疫情反復,愈發加重了人們的觀望情緒。很多人的態度都是——「現在情況還不確定能不能回,如果最後確定回,臨時買都有打折票,何必現在著急?」

鑒於疫情變化多端,國鐵集團表示,為方便旅客根據疫情防控政策安排行程,自1月29日起車票預售期由30天調整為15天,同時免費退票期相應調整為8天。

02

除了各地日趨嚴格的防疫政策,就地過年獎勵也成了留住人們返鄉腳步的原因。

圖片

▲圖源:南方都市報

近日,上邊印發了《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合理有序引導群眾就地過年。各大城市也在留人過年政策下,各顯神通。

就地過年必然削弱春運流動,但受影響的不僅僅是交通運輸一個行業。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表示,原本需要返鄉過年的人口停留在工作地點,對於北上廣等勞動力流入省份可能帶來需求的激增,增加當地餐飲、娛樂、購物的需求。但對勞動力流出地區來說,在當地過年的人口減少可能造成消費需求的明顯減少。

面對可能出現的消費激增,上海已經摩拳擦掌。

春節期間,上海主要批發市場、800余家菜市場、260家大賣場、2100家標準超市以及重點生鮮電商企業堅持春節不休市,全力以赴保障節慶市場正常運營。

其中,聯華超市和農工商超市等線下商超已動員90%以上的員工留滬;電商平台叮咚買菜與盒馬鮮生等也預計有80%左右的員工留滬。

圖片

▲春運首日的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不過有專家持謹慎態度,認為春節之所以稱為消費旺季,是因為家庭團聚的氛圍推動。一旦沒了團圓,社會整體消費意願必然打折。

其實,人們的旅行願望從未被完全壓抑。攜程數據顯示,雖然大多數人放棄了國內長線旅遊,但本地遊和周邊遊卻火得不行,還順便帶火了租車市場。

本地遊和周邊遊又拉動了城市及周邊度假型酒店、民宿的熱銷。你沒看錯,本地人願意花錢住本地賓館。大概是換個環境,讓辭舊迎新別有一番氛圍吧!

比如上海崇明島的一家五星酒店,從1月11日開始每單均價為3605元,大年初二到初四2000元以內的平價房早早售罄。

看來酒店業比民航業幸運,雖然跨區域移動遭遇腰斬,但酒店業還能從本地和周邊出行需求中回血。

03

各地爭先恐後砸「真金白銀」留人過年,除了疫情防控需求、促進當地消費之外,還有基於生產端的考量。

每年春節後,企業用工荒現象屢見不鮮,長三角和大灣區尤甚。

雖然春節法定假日才7天,但不少人會利用春節作為緩沖,在此期間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還有一些人會多請幾天假,延長在老家陪親人的時間。於是企業在春節後出現結構性用工短缺就不足為奇了。

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就業市場運行態勢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自2012年以來中國勞動力紅利逐漸消失後,國內用工難問題已越來越嚴重。

其實早在2009年,前一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大灣區已經出現過一輪用工荒。彼時,深圳製造業工人需求緊張、廣州三大行業缺工15萬……

中國區域經濟協會秘書長陳耀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表示:近10年來,春節過後一直是用工荒最突出的時間段。「留人過年不僅有助於防疫,同時也能促進節後生產恢復,間接保證了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地方政府出台相關政策,其實是算過總賬的。」

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加劇,遲遲得不到控制,也讓很多出口加工型企業意外迎來了機會。

疫情直接將全球產業鏈來了一次大洗牌。相當一部分本來已經轉移到海外的產業和企業再次流回國內,國內製造業訂單快速增長,不少外貿企業訂單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激增。

面對這樣的商機,去年復工後搶人表現優異的浙江自然不會錯過。

以紹興為例,除了第一時間發布留紹過年倡議書,當地政府還出台了《關於支持工業企業留工穩增的若干意見》,明確紹興市規上工業企業今年一季度工業產值不低於去年第三、四季度季均產值的,給予10萬元獎勵。

目前,紹興市有200多家製造企業表示春節期間將不會停工。寧波、溫州等紛紛跟進,激勵春節企業不停工,希冀助力當地經濟「開門紅」。

此外,浙江部分企業也給出補假的承諾,表示等國內疫情徹底緩解後,將視情況分批次給予員工一定時長的探親假。

值得注意的是,響應春節不停工號召的行業集中於製造業和生活型服務業,且對象多為一線員工,這與春節期間以及節後行業本來存在的用工缺口不無關係。

但在其他行業,老板普遍擔心春節期間管理費用增加、加班費導致工資成本上升、以及防疫壓力,哪怕外地員工願意留守,也依舊選擇放假。

值得注意的是,對就地過年和春節不停工的獎勵,基本出自東南沿海省份。

比如蘇州高新區出台「高新區穩崗惠企十四條」,直接送出2億的特色「政策禮包」,實在是壕極了!相比之下,中西部省份很少難出「真金白銀」。

除了區域發展階段不同,比如人口輸入的東南沿海省份多年飽受結構性用工荒,中西部省份多為人口輸出大省,用工荒相對不明顯。

更重要的是,中西部地方財政不如東南沿海充盈,就地過年拿不出「真金白金」,也不必苛責。

倒是中西部還有北方省份,應該多學學東南沿海的防疫舉措。

圖片

疫情下,就地過年和返鄉都是一場全國大考,也是任何地方都無可迴避且必須答好的大考。

參考資料:

《「重賞」之下,你願意就地過年嗎?》中國新聞周刊

《浙江多家企業春節不停工,當地政府最高獎20萬》第一財經

《「就地過年」降溫春運,行業損益苦樂不一》第一財經

《消失的春運:鐵路客流減少一億,民航機票出現滯銷》出行一客

《1月28日!差一天就是三次核酸檢測,各地打工人提前春運》出行一客

《哎,航班取消過半!航空火車客流暴降七成》旅行雷達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