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底,新聞爆出之後,互聯網湧現各地類似案例的控訴。
不過消息已陸續河蟹。多個媒體報導和大V貼文已經刪除。
本文來源:新聞哥(騰訊新聞旗下)
微信id:newsbro
作者:知春路吳彥祖
最近發生了太多事,可能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這段激昂的鼓聲。
▲via.@劉壹木
2021年1月21日,湖南益陽的資江大橋下,一個穿著黑色羽絨服的男人在河邊打鼓。
寒風蕭瑟中,男人戴著帽子打得很認真。
他聽說這裡有人跳河了,於是按照湖湘風俗來「打鼓招魂」。可惜這次不太靈,屍體撈了兩天都沒有撈到。
▲via.B站@閣樓影視,下同
據報導,死者叫曹某林,今年62歲,曾在益陽「納諾老年公寓」預訂床位,花了17萬。
老人做雜工維生,這筆錢攢得並不容易,但付款時的他應該有著特別美好的憧憬,和老伴住在簡陋卻乾淨的房間裏,自給自足,不給政府和孩子添麻煩。
可就是這麽簡單的一個願望,被現實擊得粉碎。
老年公寓的人被抓了,錢要不回來了,老人們的多年積蓄一朝化為烏有。
1月19日下午,曹某林脫下本就單薄的衣服,從橋上縱身一躍,跳入30米下的江水中。
而此時,他的老伴正躺在中心醫院重症監護室,等著他過來續費。
曹某林的哥哥一家說,他被騙了錢後本來還好,每個月都去老年公寓要錢,但他老伴10多天前突然病發,住院又轉院……
這時候拿不出錢可能是他跳河的直接原因,「就絕望了」。
老人生前沒有向他們安排過後事,因為沒念過書、不識字,所以也沒有留下遺書,就這麽決絕而沉默地離開了,1月23日才被撈上岸。
辛辛苦苦一輩子,好不容易有了點盼頭,卻等來這樣的結局。
救援隊在江上打撈的畫面就像賈樟柯的電影,每一個空鏡都寫滿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悲愴無力。
根據當地網友的聲討匯總,除了「納諾」,益陽無法兌付預訂養老服務合約的機構還有很多:
夕陽紅、胭脂湖、閣老、怡心苑、頤和壽康、馨逸、恒泰、萬明山、重陽、衡福海、都好、慈孝……預售型養老機構幾乎全線「暴雷」。
如果說年輕人剛出校園就被「蛋殼」收割,之後還能在自己未來的時間裡彌補。
那這些已經快走到生命盡頭的老人,基本上是無計可施了。
據志願者@劉壹木 不完全統計,先後已有兩位老人,因被益陽的養老機構騙光積蓄絕望而死,誰也不敢斷定還有沒有下一位。
在曹某林跳河之前,2020年8月13日,71歲的李某才接了個電話,隨後進入衛生間洗澡,五分鐘後,她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後來,她的丈夫孩子整理遺物時才發現,交給她保管的錢早已變成一堆合同票據,她的存折上只剩下17.77元。
據丈夫回憶,那通電話是有人告訴她,交給「衡福海養老中心」的3萬預定金無法兌付。而在此之前,她已經知道存在另一家養老機構的7萬有去無回。
這些錢說是老兩口的養老錢,其實更像棺材本,是他們一起做環衛工,撿垃圾賣,一分一分從牙縫裏省出來的。
@劉壹木 走訪了解到,光「衡福海」一家,被騙老人就有2100多名,涉案金額1.4億。javascript:
而整個益陽,被養老機構「收割」的老人不下一萬名。他們應該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跟一群陌生人以受害者的身份相遇。
然而,他們並不是法規意義上的受害者。
2020年7月,益陽市公安局資陽分局發布公告,稱「納諾老年公寓」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經依法立案偵查。
被騙錢的老人們成了「投資受損人」。
他們算是「投資人」嗎?或許是的吧。
有老人在當地論壇發帖:
「我們這些老人奉獻了一輩子,省吃儉用節省的錢用來養老,不希望增加國家的負擔,不願意給子女增加包袱。在納諾多名宣傳人員的溫情攻勢和我們自己老年朋友的口口相傳下,我們希望投資養老院,給自己贏得一個較好的晚年生活。」
可如果你知道他們的「投資過程」,你會跟哥一樣,不認為這是金融領域的「暴雷」,而是專門「獵殺」老年人的騙局崩盤。
正如上圖中被「衡福海」騙錢的老人所言,益陽的公園、超市、公交車站,這些老年人聚集的地方總有養老機構的業務員出入,能說會道又貼心,很快就和老人們打成一片。
時機一到,業務員就會邀請大家去公司參觀,包車包飯,看看已入住的老人過得有多好。
地方雖然不大,但公司說馬上要建一個9000平米的老年產業城,提供了一份合作協議書,上面寫的甲方是益陽市民政局。
公司的宣傳欄上,還有各路領導前來視察工作的照片。
無論老人的學歷高低、家境好壞,這些不知真假的物料都是極具說服力的。
之後就是存錢返息、會員權益那一套了,再之後,老板自首了,老人的錢也沒了。
想追回「投資款」向來艱難,此後老人們從相關部門得到的結論都是案件正在偵辦中。
多數老人選擇獨自面對這份煎熬,對家人絕口不提。有人表示:「不敢告訴外地的子女,我們一伸手,就是他們的負擔。」
其中很多人甚至不會使用智能機,不懂上網發帖讓網友斷案,去養老院聚眾討錢無異於在曠野裏吶喊。
當人沒辦法解決問題,就只能解決自己。
▲曹某林留在河邊的遺物
這兩天,網上陸續有受害者親屬現身說法,稱這樣的騙局不只在益陽,全國各地都有。
每個類似的養老機構都牽涉到大批受害者,持續多年,然後不了了之。
我想很多人都考慮過以後去養老院安度晚年,經歷這回才發現,養老行業竟如此窘迫不堪。
中國正步入老年社會,現在能被列入老人範疇的大約就有3億,到了2035年,每5個中國人裏就有一個超過65歲。
公立養老院明顯不夠住,都是要排隊的,民營機構要麽貴,要麽又貴又容易出幺蛾子。
我們還有別的選擇嗎?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其中第17條:
對養老機構為彌補設施建設資金不足,通過銷售預付費性質「會員卡」等形式進行營銷的,按照包容審慎監管原則,明確限制性條件,采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安全。
但顯然,這部分資金在實際中並未得到充分監管,以至於多地養老機構在銷售「會員卡」後暴雷,老人們存款被騙、無處養老。
記得前些年總說中國人儲蓄率太高,現在看看,從年輕人到老年人,口袋裏還有錢嗎?
對於那些為了抵消通貨膨脹去投資、最後血本無歸的人來說,被騙光可能還算好的了,最絕望的莫過於債台高築,望不到頭。
我們不否認,在金融創新上可以試錯、可以總結經驗教訓,但眼下叢生的悲劇在警告我們,老人手中「最後一個銅板」容不得走太多彎路。
再聽開頭那段「招魂鼓」,不知道每個鼓點都敲在了誰的心上……
參考資料:
《湖南益陽老人跳江事件調查:疑因養老機構爆雷,被騙十餘萬養老錢後輕生》中國新聞周刊
《益陽一老人因養老機構非法吸儲跳江,誰在坑老年人?》界面新聞
《益陽養老院老人之死》南風窗
《老人之死(2)》閣樓影視
《我不是救星,我只是看見了3億在等待救星的老人》劉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