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智元
微信id:AI_era
據央視財經前幾日的報導,因受到疫情影響,國際晶片市場出現了短缺潮,不只手機行業,汽車行業也受到了波及。
由於晶片短缺,全球各地的汽車製造商正在關閉裝配線,而現在汽車晶片的短缺,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美國前總統政府對中國晶片工廠采取的行動所導致。
當前的汽車晶片短缺問題,已經影響了大眾、福特、斯巴魯、豐田、日產、克萊斯勒等許多汽車製造商。多家汽車企業不得不采取削減產量、減產等方式應對危機。
除此之外,為了保證更高的利益,不少車企做出了棄車保帥的決策。戴姆勒將有限的晶片供應,優先提供給生產奔馳S級等車型,以此帶來更高利潤率。
大眾集團也采取了類似的措施應對晶片告急,確保晶片能優先供應保時捷旗下車型,以及斯柯達新推出的純電動SUV車型。
據獨立資產研究公司 Bernstein Research(伯恩史坦研究機構)表示,由於 2021 年全球範圍內的汽車晶片短缺,預計將造成 200 萬至 450 萬輛汽車產量的減少。這相當於近十年以來全球汽車年產量的近 5%。
此外,波士頓諮詢旗下智庫 Inverto 也表示,汽車晶片的短缺對於汽車產業的影響仍將持續半年甚至三個季度。
鑒於只有10% 的半導體製造廠的產能用於生產汽車零部件,汽車製造商在談判中的影響力遠不及消費電子巨頭。
同時對於消費者來說,晶片短缺也會影響到自己的購車計劃。目前,國內市場已有不少合資品牌的4S店表示,因為晶片短缺造成廠家現車供應受限,部分車型訂車後,需要等車。
看到現在局面的發生,有些網友表示,這也是要加價的節奏。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因為現車產能受限,部分車型的終端優惠幅度,肯定會有所回調。而對於那些加價「神車」來說,可能加價幅度再會創下一個新高。
汽車缺【芯】,台積電或優先生產汽車晶片
由於汽車晶片短缺導致全球汽車生產受到阻礙,台積電表示,如果能夠進一步提高產能,它將「優化」晶片的生產工藝,使其更加高效和優先地生產汽車晶片。
不過截止目前,台積電表示現在的產能已經滿了,但它保證,「如果可以通過優化生產能力來提高產量,它將予以配合,將汽車晶片的生產視為優先事項。」
據報導,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梅爾(Peter Altmaier)要求說服中國台灣製造商幫助緩解汽車行業當前晶片短缺問題,因為晶片短缺問題正在阻礙德國從新冠病毒疫情大流行中剛剛起步的經濟復甦。
日本經濟、貿易和工業部的一位高級官員向媒體表示,日本汽車製造商協會和台積電已經保持聯繫,並且該部還通過政府渠道進行洽談,以尋求支持。
數據顯示,台積電去年的銷售額中,汽車晶片只占3%,而智能手機晶片占48%,高性能晶片占33%。去年第四季度,台積電汽車晶片的銷售額較上一季度增長了27%,但仍然只占該季度總銷售額的3%。
這種銷售額的占比,導致汽車廠商的議價能力遠不如消費電子廠商。
而雪上加霜的是,台積電因疫情隔離多名工人,預計近5000人受到影響。
台積電還建議員工盡量減少面對面的接觸,減少該公司的客人或訪客數量,盡可能在家辦公,除非有必要盡量避免進入醫療機構。
儘管晶片的短缺讓汽車行業處於不利地位,但晶片製造商也正處於動蕩時期。
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的Intel本月任命了一位新的CEO,正試圖重新奪回被台灣台積電(TSMC)奪走的先進晶片製造領先地位。
汽車的大腦:ECU
汽車晶片種類繁多,一般車型都會有微控制單元(MCU)、功率半導體(IGBT、MOSFET等)、感測器等等,而配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電氣零部件就更多了,比如COMS圖像感測器、雷射雷達、MEMS等等。
據了解,本次造成車企相繼停產的晶片是集成在ECU和ESP的MCU(微控制單元),這個部件是燃油汽車的電子核心部件,而ECU和ESP又需要使用8英寸晶圓。
ECU相當於汽車的大腦,包括電動座椅、安全氣囊、發動機、變速箱、四驅系統等功都是通過車輛的ECU來實現控制的。ESP車身穩定系統不僅能夠確保行車安全,更能提升車輛的操控性能,對於一輛車來說非常的重要。
全球車載MCU的前5大供應商是英飛凌、恩智浦、瑞薩電子、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
這幾家供應商並不生產晶片,簡單來說,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從英飛凌等晶片供應商購買晶片等半導體產品,集成後供貨給整車工廠,但晶片等主體部件則由台積電、三星、聯電科技等代工企業製造。
據了解,台積電汽車晶片子公司先進積體電路(VIS)正在考慮最多達15%的漲價幅度,同時包括聯華電子(UMC)在內的代工廠也在衡量類似的漲價事宜。若漲價協商最終落地,這將是自去年秋季以來的第二輪漲價,足以顯示市場的緊張供需關係導致了生產廠商掌握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