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網易上流
微信id:heyupflow
作者:likely
前段時間,內蒙古小伙伴給我看了一張圖,問我:「見識過嗎?」
▲來源:《新聞天天看》
我感到了冒犯。
雖然咱沒有財富自由房產自由奶油士多啤梨自由,但「誰還沒見過個小別墅啊?」
然後我就被一群內蒙人嘲笑了。
「這是內蒙古的公共廁所好嗎?!」
「沒上過我們大內蒙的公廁,就不會知道什麼叫廁界的王。」內蒙人翹著尾巴說。
氣死了,上流君準備去見識一下。
廁所也能這麼壕
當車輛緩緩駛入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地界,首先映入眼簾的,往往是一間大氣磅礴的室外建築。
它有可能是像這樣,在藍天綠地的包圍下,以獨特的草原風光歡迎你。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可能是像這樣,在層層疊疊歐陸風情的掩映下,露出壕氣的真容。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也可能是像這樣,以一座別墅的姿態,聳立在高原白亮亮的陽光下,大方展示著自己。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還可能……
好家伙,我直接一個好家伙!
這是什麼塞外黑風怪的洞府嗎?
▲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
但無論怎樣,等你走近以後就會發現,大門上方的四個大字「青城驛站」,已經在無聲中表明了自己的身份——這是一間廁所。
沒錯,是廁所。
青城驛站——呼和浩特獨有的便民設施,它的存在就是用來刷你三觀的。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來看看這個,拱形的彩繪玻璃窗戶,胡桃木的小方桌,配以歐陸風情的皮質圈椅。
在一個溫暖的午後,陽光從窗外斜打進來,投在立式鋼琴和克裏姆特的油畫上,老式掛鐘滴答作響,吧台上的小姐姐搖著她的雪克杯,把旁邊的星巴克氣氛組襯得黯然失色。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如果你對「崇洋媚外」的咖啡香感到膩歪,那推薦你換一家廁所,在裊裊茶香中,感受一下純正的東方韻味。
這裡有不亞於任何一家茶舍的全套茶席,綠茶、紅茶、普洱、烏龍任君選擇,還有絲竹管弦作配……
不怪別人說,茶社什麼的,都是棋牌室的幌子,只有到了青城驛站,才能感受真正的高雅人生。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如果這都能讓你膩歪,別擔心,還有美國西部大片風的小酒館可以選擇。
這裡酒水飲料一應俱全,雖然架子上擺的是工業啤酒,但當你在隔壁倒掉肚子裏的存貨,愉快地往高腳椅上一坐,無論是燕京、雪花還是塞北星,一飲而盡時都能品出一段西部牛仔的豪情。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下面這個平平無奇的平頂小房子與德克士的搭配分外眼熟,但它又是如此的與眾不同。
你以為是廁所建在了德克士旁邊嗎?
錯——是德克士租用了廁所的地盤。
在這裡,身為國民第二公廁的快餐廳,不但失去了自己賴以為生的一部分,還要給別的廁所交租子,用一部分收入來維護廁所的日常運作。
就很沒有尊嚴。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充滿了文藝復興氣息的鄉間小木屋,像極了《青蘋果樂園》時代我們對咖啡茶座的嚮往。
廁所前的金色欄桿是長安街的低配同款,包頭二機廠出品,童叟無欺。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想像一下,在寒冷的冬日裡,你坐在散發著松木味道的溫暖室內,手裏捧著一杯溫暖的花草茶,隨手拈起一本喜歡的雜誌……
如果隔壁沒有頻繁傳來沖水聲的話,該是多麽愜意的存在啊。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這是萬能屋吧!
身為一間公共廁所,青城驛站憑實力承擔了許多本不該它承受的東西,甚至承包了你出門在外的吃喝拉撒一條龍服務。
在青城驛站的玻璃防撞條上,有它的基礎功能介紹:免費wifi,免費充電,免費微波加熱,免費熱水。
▲來源:《都市全接觸》
一間廁所它要wifi和微波爐幹嘛?
wifi還可以說是為了助力大家蹲坑時實現5G沖浪自由,但微波爐……這事兒簡直沒法深入聯想。
下面我們來雲體驗一下吧!
從驛站正門走進去,是一條還挺長的走廊,走廊一邊是男女衛生間,另一邊是母嬰間、超市和閱覽室。
閱覽室裏的三個按摩椅,在無聲凝視著貧窮的你。
▲來源:呼和浩特新聞網
然後,逛一下你就會發現,外觀完全不是這間公廁的全部賣點。
這裡不光有男女衛生間,還設有第三衛生間,一間盥洗室和一間母嬰室,有全套的殘疾人設施。
廁所裏,水龍頭裏流出的是溫水,新風除臭系統、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生物識別自動供紙系統裝備齊全,門口還站著兩個戴「青城驛站」工牌的保潔人員。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因為是冬天,門內還配備了取暖設施以及控溫設備。
雖然窗外零下三十度寒風肆虐,但青城驛站溫馨保證,從你脫褲子到提褲子走人,嬌嫩的臀部不會受到一點兒委屈。
驛站走廊的另一邊是閱覽室、超市,還有一小間茶吧。
在小超市裏閒逛,你會聽見隔壁傳來些微的動靜——好家伙,旁邊是一間棋牌室,幾個人在那下棋呢。
▲來源:《新聞天天看》
轉了一圈,我發現這裡邊還有一個流動黨員服務站、ATM機、公共雨傘借用站、手機充電站……
▲來源:《新聞天天看》
還有一個商場裏的那種智能查詢大屏,能查到周邊的地圖和路況。
……怪厲害的。
除此之外,青城驛站還有另外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功能——比如愛心理髮館。
▲來源:《新聞天天看》
在這裡,剪頭髮一律15元,70歲以上的老人和環衛工人免費,燙頭和染髮的價格也非常實惠,短髮80塊錢全套走起,於謙大爺看見能直接笑出聲。
至於是不是非要在隔壁上完廁所才能剪頭髮……上流君覺得應該是duck不必。
▲來源:《新聞天天看》
除此之外,青城驛站還能充當彩票站和售樓處。
有一天,熱心居民張先生看見一棟掛著青城驛站牌子的建築,竟然被當作售樓處使用,疑心大起,便聯繫了當地媒體進行核實。
結果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個地方本身就是某樓盤的售樓處。
售樓處這種臨時建築,等到樓盤清售之後往往會被拆掉,怪可惜的。
所以相關部門跟地產商協商,能不能乾脆改成青城驛站?
兩方一拍即合。
還帶這麽玩的?
熱心小伙表示服氣。
▲來源:《新聞天天看》
前段時間,呼和浩特市給物流和4S店的相關人員做核酸檢測時,還征用了青城驛站作為核酸檢測點。
據說又溫暖又安全,有吃有喝還能不怕內急,去過的都說好。(室外棚子冷風中等檢測還不能上廁所的上流君羨慕哭了)
人紅是非多,廁所紅了也有賊惦記。
據呼市當地新聞媒體報導,2018年5月,派出所接到居民報案,說看見有人從青城驛站偷走了12把椅子和3把遮陽傘,分4次裝車運走。
幾天之後,嫌疑人落網,警察問:「你偷盜公共財物是想幹嗎?」
嫌疑人表示,他是開燒烤攤的,想把這些東西拿回去自己用。
▲來源:《新聞天天看》
總之,身為一個呼市人,如果你想離家出走,比起賭氣奔赴火車站,不如就近尋一個青城驛站。
找個舒服的位置,連上wifi,點一杯飲料,買一個漢堡,有需要的時候隨時以廁會友,浪漫又舒坦的一天嗖地就過去了……還方便隨時反悔。
草原的廁所革命
呼和浩特在蒙語裏的意思是「青色的城市」,它以首府的姿態坐落在內蒙古的中西部,是一顆名副其實的草原明珠。
呼和浩特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遙遠的西北邊陲,其實距北京只有483公里。
而去過呼市的人,都會沉浸於它明亮的天空、清新的空氣、雍容的氣度,以及民族文化交融所帶來的獨特韻味。
呼和浩特是一座歷史名城。
早在舊石器時代,環城的陰山附近就有人類活動跡象。
先秦時期,趙武靈王在此設雲中郡。
這裡是胡服騎射的發祥地,也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
遼代的「豐州」也在這裡,「豐州」這個名字沿用了四百五十多年。
元人秉忠詩曰,「晴空高顯寺中塔,曉日平明城上樓。車馬喧闐塵不到,吟鞭斜裊過豐州」,寫的就是當時的熱鬧景象。
明萬曆年間,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這裡築城,築城所用青磚,遠望一片青碧之色,所以稱之為「青城」,又被稱作「三娘子城」。
現在的呼和浩特,是由明王朝所賜名歸化的三娘子城,和始建於康熙年間的綏遠合併而成。
在這裡,你可以吃到最正宗的羊肉稍麥、涮羊肉、羊雜碎和焙子,還有河套平原的莜面窩窩、東部的羊血腸、西部的手把肉和冰煮羊,甚至是大同傳來的刀削面。
你可以聽到略帶晉語味道的此地話、東部區的朝峰片,以及根本聽不懂的察哈爾土語。
▲來源:世界地圖《呼和浩特人文地圖》
很少有一個地方能像呼和浩特一樣,完美地體現什麼叫「聚八方來客,融各族文明」。
但更少有人知道,這座如今三百多萬人口的城市,曾經一廁難求。
過去,呼和浩特的公共廁所多是旱廁,百萬人口的市區內只有767個公廁,經常幾公里都見不著一個。
並且,那時的單位和寫字樓的衛生間並不向公眾開放,而全城只有兩家肯德基和一家麥當勞,比公廁的數量還少。
因為廁所少,在上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的10年裏,在冬天零下二十幾度的室外,夾緊雙腿瑟瑟發抖地找廁所,是一件非常痛苦而焦慮的事情。
▲來源:《廁所英雄》
公共廁所的數量,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體現。
2017年,為了解決呼和浩特「廁所少、如廁難」的問題,首府提出「廁所革命」,青城驛站應運而生。
到2018年底,青城驛站的數量已經達到了四千多座,而「以商養廁」的政策,也吸引了不少商戶入駐。
在呼市人眼中,它不僅僅是一間公共廁所,更是一個市民文化的交流中心,是一個真正的驛站。
在這所城市裏,回到家,你有一間溫暖的、足以抵禦風沙和寒潮、可以安心入睡的屋子;出門在外,你可以隨時找到一個落腳點,一個可以釋放自我的處所。
也可以說,城市裏的公共廁所,是每個居住在這裡的人安全感的來源。
像一個心靈驛站。
參考文獻:
[1]從老舊公廁到「青城驛站」——內蒙古持續推進「廁所革命」 《內蒙古日報》
[2]今年年底,呼市公共衛生間數量將達到4213座 《呼和浩特日報》
[3]呼和浩特市歷史 《人民日報•海外版》
[4]「我們不一樣」——呼和浩特這12座最美青城驛站,你見過嗎?呼和浩特新聞網
[5]青城驛站裏有售樓部,咋回事?!NMTV新聞天天看
[6]那個深夜偷青城驛站椅子的賊被抓了!NMTV新聞天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