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核酸檢測」兩降熱搜,農村人不值得上一次熱搜

本文來源:王犀知

微信id:gh_05e67dc37bd9

作者:94老王

老王昨天圍觀了事:一條新聞兩上兩下熱搜,過山車一樣。

新聞是衛健委發布的關於春節返鄉的通知:

返鄉要有7日內核酸檢測證明,要進行14天健康監測,對了,鄉=農村。意思主要說農村地區的。

這事能上熱搜一是網友們噴的兇,二是央視爸爸這次居然開評論了。

沒錯,央視這次不精選,不過濾,不刪評,真是活久見,躺平了任網友撒歡,估計人也想回家過年來著。

圖片

機會難得,不評白不評,網友們紛紛赤膊上陣。果然沒一會,該微博評論13W ,轉發5W 。

至於評論嘛,幾乎是清一水的反對、批評、甚至怒噴的聲音。

頓時,關於農村、農民回家難的話題登上了熱搜。

01

老王去看了,留言評論的多以農村人為主,聊的也都是農民、鄉村的事。

評論區裏有的是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工,有的是在外上學的農村大學生。

快過年了,他們關心自己能不能回家,牽掛家裏的老人孩子,這是人之常情。

他們在留言區情緒激動的原因也就是八個字:爽式通知,看不明白。

好多網友吐槽衛健委的通知,明明每個字都認識,但湊一塊就是不知道說啥。

圖片

農民關心的問題沒有得到回應,比如為什麼只有農村要做核酸檢測?

比如假期沒有14天咋搞?比如檢測的費用、流程、結果什麼時候取,來不來得及取等問題?

所以網友們戰鬥力爆表,紛紛在留言區對政策和衛健委「獻言獻策」。

當然,今天衛健委就回應了,說絕不是歧視農村人,也在盡快完善部分細則。

為了防疫嘛,大家也都理解,誰也都希望好好過個年。

但農民關心切身的事情也沒錯,誰家還沒有個朋友、親人在外當打工人呢對吧?

只是爭論的人一多,不小心還上了熱搜,但說來這也是好事,至少大眾的聲音能讓決策層看一看,聽一聽。

02

然而,還沒圍觀到多久,老王就發現,這條熱搜不見了,找不到了。

這條農民的熱搜,熱的快,涼的也快。

央視微博那邊啥情況?老王也去看了,留言數從13.8萬銳減到8萬,6萬…….

評論區從有到無、看不到熱評、提示不予展示等常規操作又來了。

老王在央視翻了好一會才終於找到原微博,但它早已恢復了往日歲月靜好,穩定和諧的舊畫風。

圖片

事情到這大概算是結束了,升熱搜、降熱搜也不是啥新鮮事。

但一晚上過去,今天一早起來,沒想到,#反鄉持7日內核算證明#的話題又上了熱搜,而且是沸點話題。

這次是人民日報,估計管理員都崩潰,你們又來,打遊擊呢這是?

當然,結果還是一樣,還沒等老王還吃完早餐,熱搜就沒了,比昨晚上涼的還快。

老王同時還搜索了不少官媒,但基本都沒評論區,或者清一色的支持和叫好。

而熱搜榜呢?頭一秒還是農民返鄉,下一秒就還是美國,還是鄭爽。

03

農民返鄉的熱搜,兩升兩降,在兩大官媒見反復橫跳,老王確實活久見。

不評價政策好壞,只說現象, 這個事讓人深思的一個點是:

我們的農民,不值得一個熱搜。

要知道,農民上次熱搜簡直太難了。

我們的熱搜榜是給娛樂明星八卦用的,是給美國、是給特朗普用的,現在特朗普下去了,以後是給拜登用的。

明星的一顰一笑都牽動互聯網神經,對面的一舉一動都讓無數人心潮澎湃。

這樣的互聯網能留給農民,工人多少位置?想看見農民的臉,想聽見農民的聲音太難了。

他們的競爭對手是是鄭爽,是姚安娜,是蓬佩奧,是白酒股價,是直播帶貨。

看個數據就知道了,澎湃新聞統計了2020年10萬多條熱搜,其中特朗普以589次登頂熱搜第一名,一騎絕塵。

圖片

而在熱搜頭條數據占比裏,明星娛樂和綜藝占比更是達到了53%。

這種成績面板下,留給留給農民的空間還剩多少呢?

而相比之下,農民回家的那點事又算什麼呢對吧?

至於城裏的出租屋暖不暖和,有沒有飯吃,返鄉路艱不艱難,能不能見到老人和孩子,誰又關心呢?

04

在評論區看到一句話,說這屆農民真難帶,不就是就地過個年嗎?至於這麽敏感和添堵不?

其實要老王說,真不是這屆農民難帶,這屆農民要求並不高,這屆農民也沒有無理取鬧。

他們也不想上熱搜的,但偶爾讓他們說說話,聽聽他們的聲音也沒那麽可怕。

比如核酸檢測,每7天一做是不是有點頻繁?到目的地做的當天取不到結果咋辦?

還有檢測費用,不少農民工車票都省了又省,一次上百元的檢測費用是否還有下降空間?

相應的,如果留在城市過年,出租屋裏有沒有暖氣,食堂有沒有飯吃,單位有沒有加班工資,是否有相應的保障支持?

這些問題,通知裏能不能提一下,能不能解決一下?

如果眼下還不能解決,是否可以想辦法解決,幫助農民去解決?

真的不是農民敏感,不識大局,他們在城裏賣不起房,安不了家也真的不是故意的,也沒有誰願意給國家添亂。

事實上在防疫和城市建設工作中,他們也不比誰做的差。

疫情之初,火神山雷神山是不是農民工一磚一磚的砌起來的?

號召復工復產的時候,農民工是不是第一批背著大包小包出門的?

城裏封閉管理的時候,吃的糧食吃的菜,哪一點不是從農村送出去的?

去年春節,湖北菜農奔赴數十公里給醫療隊送蔬菜。

圖片

河南的一個村子捐了十萬斤大蔥,四川的一個清潔工捐了數十萬積蓄,這些不都是農民工做嗎?

黨徽上有鐮刀,國旗上有星星,鐮刀和星星現在只不過是上了次熱搜說想回個家而已,沒那麽可怕。

而且降下去又能怎樣呢?熱搜降了,想回家的心就能降了嗎?

余光中的《鄉愁》裏說,從前,鄉愁是一張張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

現在吧,鄉愁還是那個鄉愁,希望它不是一次次冰冷的檢測,不是一張張沒有溫暖的證明。

祝早日春暖花開,願早點散盡陰霾。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