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的中國 / 綜合報導
2021年1月19日,多個外媒報導,WHO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指出中國延誤通報。
根據CNN的報導,總部在瑞士的「大流行防範和應對獨立小組」在其第二份中期報告中確定,當湖北省武漢市首次發現病例時,北京本可以更積極地應用公共衛生措施。
報告指出,中國和世衛本身都耽誤了通報。
CNN引用這份報告指出,武漢市首批病例發生在2019年12月12日至12月29日,這些病例直到12月31日才向世衛組織報告。到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鎖時,病毒已經擴散到日本、韓國、泰國和美國。
一些國家(最直言不諱的是美國和澳大利亞)指責北京方面在疫情爆發的早期階段淡化了疫情的嚴重性,並阻止了有效應對,直到為時已晚。
由紐西蘭前總理海倫·克拉克(Helen Clark)和賴比瑞亞前總統埃倫·約翰遜·瑟利夫(Ellen Johnson Sirleaf)共同主持的獨立小組也批評世衛組織遲遲未發出警報,並呼籲對這個聯合國機構進行改革。
儘管世衛組織在2019年12月底收到關於這些病例的警報,但直到2020年1月22日才召開突發事件委員會,然後直到1月30日才宣布進入國際緊急狀態。
「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委員會直到1月的第三周才開會,也不清楚為什麼它在第一次召開會議時未能就宣布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達成一致。」報告說。
此外,路透社和美媒NBC也報導,中美兩國調查人員正在武漢產生衝突。
據報導,美國代表團負責人、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的加勒特·格雷斯比(Garrett Grigsby)表示,中國應該分享從武漢市場采集的動物、人類和環境樣本的所有科學研究。據信,SARS-CoV-2病毒於2019年底在武漢出現。
他對世衛組織執行委員會表示,對這些基因數據的比較分析將有助於「尋找引發COVID-19大流行的疫情的重疊和潛在來源」。
格雷斯比說:「我們有莊嚴的責任確保這一重要調查是可信的,並且是客觀和透明的。」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應急辦公室主任孫陽對委員會則表示:「病毒起源研究具有科學性。它需要協調、合作。我們必須停止任何政治壓力。」
不過上述爭議並未出現在中國互聯網。
1月19日,中國互聯網關於新冠肺炎和WHO最大的消息是,WHO總幹事譚德塞公開批評「新冠疫苗分配不均」。
譚德塞敦促各國更公平地分享疫苗,他表示「世界正處於災難性道德失敗的邊緣」。
「至少有49個高收入國家已經接種了超過3900萬劑疫苗,一個最低收入國家只得到25劑。」
「富裕國家的年輕人不該先於貧窮國家的醫護和老年人接種疫苗。」
譚德塞警告這種自我為先的方法將會推高疫苗價格及鼓勵囤積,最終只會拖長疫情和抗疫限制措施,令全人類承受苦果。
對於譚德塞的批評,大陸網民感到憤怒。
網民認為,中國自己都不夠分了,為什麼分配不均這種事也怪到中國頭上?
不過譚德塞在發表這個說法時,並未點名中國。
以下是譚德塞的影片:
https://youtu.be/NTzGbicC0Rg
中國知名醫療媒體《丁香醫生》引用了華爾街日報的報導指出,當前國際上分配疫苗的確是殘酷的。
「高收入國家已從全球領先的 13 家疫苗生產商那裏,保留了一半以上的疫苗劑量。」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占了其餘部分,儘管這些國家占世界人口的 85% 以上。這也就意味著 85% 的人口,用著不到一半的疫苗劑量。」
「即使所有這 13 家疫苗生產商都能成功達到最大生產能力,到 2022 年,世界上至少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將無法獲得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