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提前解密的《印太戰略框架》內容翻譯

本文來源:知遠戰略與防務研究所

微信id:knowfar2014

善若水:編譯


【知遠導讀】

2021年1月12日,美國白宮網站公布了原定最早於2043年才能解密的「印太戰略框架」文件。

這份文件編寫於2018年,闡述了美國2018-2020年對印度、朝鮮乃至中國的戰略圖景。

1月13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當被問及美政府提前解密的這份「印太戰略」文件,其內容包括保衛台灣地區、幫助印度崛起來制衡中國、維持美地區主導地位等問題,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時,趙立堅答稱:

美方一些政客企圖通過解密有關文件留下所謂「遺產」,但其內容恰恰暴露了美借「印太戰略」遏制打壓中國、破壞地區和平穩定的險惡用心,實質上是一份「維霸戰略」。

解密版翻譯如下:

密級設定:波廷格(中文名:博明)(Matthew Pottinger),國家安全委員會(NSC)行政計劃處處長(DAP)和亞洲事務資深主任

依據:國家安全委員會保密等級指南(SCG)

解密期:2042年12月31日

國家安全委員會解密審查

解密部分文件內容

由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羅伯特·歐布萊恩(Robert C.O\’brien)授權,2021年1月5日

國家安全所面臨的挑戰

·如何保持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戰略主導地位,促進自由的經濟秩序,以及在阻止中國建立新的勢力範圍的同時培育促進地區和平與繁榮的合作領域?

·如何確保北朝鮮不會威脅到美國及其盟友,既考慮到當前的嚴重危險,也考慮到北朝鮮所製造威脅的水平和類型在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

·如何在促進公平互惠貿易的同時提升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

美國的持久重大利益

·保衛國土安全

·促進美國的繁榮

·通過實力來維持和平

·提升美國的影響力

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最高利益

·保衛國土和海外的美國公民;防止核武器及其投送工具的擴散

·保持美國在經濟、外交和軍事上能夠進入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和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1/3以上的地區

·提高美國聯盟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保持美國在該地區的主導地位,同時保護美國在國內的核心價值觀和自由

假設

·美國的安全與繁榮依賴於自由和開放地進入印太地區,這個地區將是美國在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

·北朝鮮的核導彈及其征服韓國的意圖對美國本土及其盟國構成了嚴重威脅

·不斷變化的地區力量平衡將繼續推動整個印太地區的安全競爭,並導致該地區許多國家(包括印度和日本)增加國防投資

·核擴散、海上安全、恐怖主義和未解決的領土爭端將仍然是首要的安全問題和衝突根源

·美國在印太地區失去優勢將削弱在全球實現美國利益的能力

·強大的美國盟國是制止衝突、增進切身利益的關鍵

·由於中美兩國之間政治和經濟制度的性質和目標各不相同,因此兩國之間的戰略競爭將是持久的。中國將繞開國際規則和規範以獲得優勢

·中國的目標是瓦解美國在該地區的聯盟和伙伴關係。中國將利用美國與盟國聯繫紐帶的瓦解所產生的真空和機遇

·在與美國有合作意識的國家裏,一個強大的印度將是制衡中國的重要力量

·中國的經濟、外交和軍事影響將在短期內繼續增強,並挑戰美國在印太地區實現國家利益的能力

·中國尋求主導尖端技術,包括人工智慧和生物遺傳學,並利用它們為本國服務。中國在這些技術上的優勢將對自由社會構成深遠的挑戰

·中國的數字監視、資訊控制和干預行動的擴散,將損害美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以及越來越多地在西半球和美國國內弘揚美國的價值觀和促進國家利益的努力

·中國將采取越來越強硬的步驟來統一台灣

·相對於美國、中國和印度,俄羅斯在印太地區仍將是一名邊緣「玩家」

圖片

期望的最終狀態

·北朝鮮不再對美國本土或盟國構成威脅;朝鮮半島消除核武器、化學武器、網絡武器和生物武器

·美國在增長最快的地區保持外交、經濟和軍事上的優勢;印太地區的大多數國家都將美國視為他們的首選伙伴;美國的經濟實力和對整個地區的影響都在增加

·地區國家堅持那些能夠使美國和地區實現繁榮和穩定的原則,包括主權、航行和飛越自由、貿易和投資標準、尊重個人權利和法治、軍事活動透明

·自由市場是亞洲的主流,美國與印太地區的互動帶來了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

·地區爭端得到了合法的解決並且沒有任何脅迫

·東南亞在商業、安全和公民社會方面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包括通過加強的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並與美國及其盟友和主要伙伴密切合作以堅持上述原則

·東南亞有能力在非東盟國家的最小援助下管理恐怖分子威脅

·印度在安全問題上的最佳合作伙伴是美國。雙方合作維護海上安全,以對抗中國在南亞、東南亞和其他共同關心地區的影響。印度保持對抗中國邊界衝突的能力

·印度在南亞地區仍然占據優勢,並在維護印度洋安全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印度還加強了其與東南亞的關係,擴大了與該地區其他美國盟友和伙伴在經濟、國防和外交方面的合作

·美國及其在各大洲的伙伴共同抵制中國旨在損害其主權的活動

圖片

努力方向

盟國和伙伴關係

·目標:強化我們對該地區的承諾,強調建立「自由和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這一共同構想

·行動:加強美國對友好政府的技術援助,以促進法治和民事制度,同時傳達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附加條件(見:「美國對抗中國經濟侵略的戰略框架」)。發展強大的公共外交能力,從而可以與中國的資訊宣傳活動相抗衡;刺穿中國的地區統治是無法避免的說法

·目標:加強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的能力,從而令其為促進這一戰略最終狀態的實現做出貢獻

·令美國的印太戰略與澳大利亞和日本的戰略保持一致

·建立一個由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為主要中心的四方安全框架

·深化與日本和澳大利亞的三邊合作

·鼓勵韓國在朝鮮半島以外的地區安全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使日本成為地區一體化、技術先進的印度-太平洋安全架構的支柱

·協助日本自衛隊實現現代化

·目標:重振與菲律賓和泰國的聯盟,並加強其在維護基於規則地區秩序方面的作用

·行動:保留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擴大對外發展援助和國防接觸,包括準入、演習和培訓,和互操作性

·目標:通過擴大與印度-太平洋國家在非傳統安全挑戰方面的接觸,提升美國在該地區的安全領導地位

·行動:擴大與印度-太平洋國家在維和、人道主義援助/災害響應和全球健康衛生方面的合作

·與盟國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分享研究和發展的負擔和成果,以保持我們的軍事優勢

·鼓勵志同道合的國家在應對這些挑戰和增加負擔分擔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與盟國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分享我們的研發成果,以保持我們的集體軍事優勢

·目標:使台灣發展有效的非對稱防禦戰略和能力,從而有助於確保其安全,免受脅迫,恢復能力,並有能力根據自己的條件與中國大陸進行接觸

印度和南亞

·目標:加快印度的崛起和能力,從而使其成為安全的凈提供者和主要防務伙伴;鞏固與印度的持久戰略伙伴關係,其基礎是強大的印度軍隊能夠與美國及其在該地區的伙伴有效合作以解決涉及共同利益的問題

·行動:為防務合作和互操作性打下堅實的基礎;擴大國防貿易和轉讓國防技術的能力,以增強印度作為主要防務伙伴的地位;增強美國和印度在共同地區安全問題上的合作,鼓勵印度在印度洋地區以外的參與度;支持印度加入核供應國集團;與印度一道致力於國內經濟改革,並在東亞峰會(EAS)和東盟防長廣大會議(ADMM )上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通過外交、軍事和情報渠道向印度提供支持,幫助其應對來自陸地的挑戰,例如與中國的邊界爭端和水源,包括雅魯藏布江和其他面臨中國改道的河流

·支持印度的「東向行動」(ACTEAST)政策及其成為全球領先強國的願望,強調印度與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自由和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構想的兼容性。

·建立對美國和印度在印度洋共同原則的地區支持,包括不受阻礙的貿易、透明的框架債務做法以及和平解決地區爭端

·促進美國和印度在所有資源和技術領域開展能源合作,從而使印度的能源資源和供應實現多樣化

·與印度在網絡和太空安全以及海洋領域感知方面的合作。擴展美印情報共享和分析交流,並建立一個更強大的情報伙伴關係

·與印度、日本合作,為加強印度與本地區國家之間實現地區互聯互通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目標:加強南亞新興伙伴(包括馬爾地夫、孟加拉國和斯裏蘭卡)的能力,從而為自由和開放的秩序做出貢獻

·行動:仿效東南亞海事安全倡議(the Maritime Security Initiative in Southeast Asia)與南亞合作伙伴建立一個新的倡議,以改善海事領域感知、互操作性和數據共享

·支持在印度洋建立一個海洋資訊「融合中心」

·建立一個地區論壇,以促進共同原則和標準的建立

·就可接受海洋行為原則發布聲明並取得廣泛共識,包括按照共同的安全目標致力於地區合作

中國

·目標:防止中國的產業政策和不公平貿易行為扭曲全球市場和削弱美國的競爭力

·行動:對抗中國排擠外國競爭,削弱美國競爭力的經濟行為(見:「美國對抗中國經濟攻勢的戰略框架」)

·就中國的工業政策和不公平的貿易做法正在破壞全球貿易體系與世界各國達成共識

·行動:(見:「美國對抗中國經濟攻勢的戰略框架」)

·目標:維持美國對中國的工業創新優勢

·行動:與盟國和志同道合的國家密切合作,以阻止中國獲得軍事和戰略能力;擴大美國外資委員會的範圍,從而將中國的風險資本和其他形式的投資囊括進來;采取促進國內關鍵技術發展的政策

·目標:在整個地區宣傳美國的價值觀,以保持影響力和制衡中國的治理模式

·行動:發展公共和私人資訊機構,向所有國家宣傳民主和自由的好處,包括經濟、技術和社會福利

·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協同努力,以保護和促進國際公認的權利和自由

·接觸包括韓國、台灣地區、蒙古、日本和其他地區的民主伙伴,以展示他們自己的成功和他們所獲得的利益

·支持整個地區的積極分子和改革者

·為那些尋求改革的國家提供發展、技術和法律援助

·目標:阻止中國對美國和美國的盟友或伙伴使用軍事力量,發展能力和概念以挫敗中國在各種衝突中的行動

·行動:增強美國在印太地區可信的軍事存在和態勢,以維護美國的利益和安全承諾

·制定並實施一項防禦戰略,該戰略能夠但不限於:(1)在衝突中拒止中國在「第一島鏈」內可持續的空中和海上優勢;(2)保衛位於第一島鏈的國家,包括台灣地區;(3)控制第一島鏈以外的所有領域

·幫助我們的盟國和伙伴提高其安全態勢,包括軍事安全能力和互操作性,以確保戰略獨立性和免受中國的脅迫。擴大伙伴關係並提升其能力

·目標:加強美國參與該地區活動的力度,同時讓政府、企業、大學、中國留學生、新聞媒體和普通公民了解中國在全球各地的干預行動

·行動:建立一種可以提供公開資訊的機制,以解釋中國的活動及其對各國利益、自由和主權造成的問題

·投資那些能夠促進中國人民之間反審查交流的能力

·目標:在有利於美國利益的情況下與中國進行合作

·行動:在我們的對華外交中,要強調高水平、實質性互動,以實現總統對建設性、以結果為導向關係的構想。美國過去的外交往往是粗淺的,這符合了中國的利益

·目標:保持對中國的情報優勢,讓美國及其盟友和合作伙伴防範中國的情報活動

·行動:向美國的盟友和伙伴提供裝備,從而在對抗、打擊中國在美國盟友和伙伴國內的秘密活動方面與美國展開合作

·擴大和優先考慮美國對抗中國干預行動的情報和執法活動。同時,讓志同道合的國家也這樣做

·強化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內的防禦性和進攻性反情報職能,以壓制中國日益增長的情報優勢;拓展與其他國家政府開展的情報外交和執法合作,以增進這些國家對中國意圖和能力的理解

·幫助盟國和合作伙伴在反恐、防核擴散、網絡安全、工業安全和保密資訊管理等方面制定較高的標準

朝鮮半島

·目標:讓金氏政權相信其生存的唯一途徑就是放棄核武器

·行動:利用經濟、外交、軍事、執法、情報和資訊工具等手段對平壤施加最大壓力,以削弱北朝鮮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阻斷貨幣流,削弱其體制,並為旨在廢除其核計劃和導彈計劃的談判創造條件,從而最終實現朝鮮半島完全的、可核查的和不可逆轉的無核化。如果北朝鮮采取措施放棄核與導彈計劃,再考慮進行談判(見:「總統的北朝鮮戰略」,內閣備忘錄,2017年3月28日)

·為此,(1)幫助韓國和日本獲得先進的常規軍事能力;(2)拉近韓日之間的關係

東南亞和太平洋諸島

·目標:促進和加強東南亞和東盟在該地區安全架構中的核心作用,並鼓勵它在關鍵問題上以一個聲音說話

·行動:深化美國與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關係

·突出東盟在自由和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中的核心作用

·加強日本的積極領導,以擴大美國在東南亞的戰略目標

·目標:防止恐怖主義在東南亞的擴散

·行動:擴大東南亞國家在擊敗「伊斯蘭國」(IS)聯盟中的參與度;促進太平洋國家之間在執法、軍事和情報方面更好地展開合作;美國為反恐活動提供直接援助

·目標:促進和支持緬甸向民主過渡

·目標:確保太平洋諸島與美國保持一致

·行動:鞏固我們在太平洋諸島的外交、軍事、情報、經濟、發展援助和資訊優勢

·目標:尋求與願意進行市場化改革的國家建立經濟聯繫,加強互聯互通。尋求達成包含美國所制定的貿易和投資標準的貿易協定,以減少該地區經濟對中國的依賴

·為美國的綜合財政資源和經濟實力設定戰略目標;在印太地區推廣一體化經濟發展模式,從而為替代「一帶一路」提供可靠的方案:組建一支如何最好地利用公私伙伴關係的特遣隊

·促進美國、盟國和合作伙伴主導的能源、電信、物流標準和基礎設施的發展

·擴大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促進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工作,並通過貿易便利化、海關現代化和標準的和諧化來支持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形成

·刺激美國私營部門重燃遠征精神,從而擴大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雙向貿易和投資

圖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