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新浪微博
作者:徐佳傑plus
你們有沒有發現:
這些年私立醫院發展的大方向幾乎都集中在了:產科&兒科、醫美整形、眼科、牙科、體檢這五塊?
我們從資本的角度聊聊,為啥是這五塊。
這五塊裡面,眼科牙科是屬於一類的。
他們屬於專科醫院,特點是占地面積小,設備便宜,住院需求小。
牙科主要依賴的是醫生個人的手藝,眼科也差不多,但對設備更加依賴一些。
用不著花很多的錢拿很大的地,固定資產比例也不是很高,再加上良好的服務與適當貴一點的收費,投資回報率當然很高。
投資回報率變高,醫院就能從三甲醫院挖人,形成良性迴圈。
體檢科嘛,你們都懂的。
首先,他能99%撇清醫患矛盾,因為不負責治療呀。
其次,不需要病房床位,用地面積小了,租金也回便宜一些。
然後,設備上來講,檢查設備相對於治療設備,都比較便宜,而且國產化率很高。
這裡所說的檢測設備呢,大多數都是影像學設備,譬如CT啊,B超啊啥的。
更高端的譬如血液檢測啊,癌症早篩啊,基因測序啊都是外包的,把你的血液送到指定機構檢測,成本就下來了對吧?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主要」做的是To B的生意。(個人體檢現在很多人首選仍然是醫院嘛。)
體檢機構呢,門店開的足夠多,和企業綁定的足夠多,客源每年就幾乎是固定的了,穩穩的收入啊,「規模效應」很明顯。
最後,雖然體檢科也需要專家吧,但比例低得多,人力成本也比傳統醫院低一大截。
重點討論一下醫美和產科這塊。
那種連醫院執照都沒有的野雞機構不在我們討論範圍內。
現在主流人群比較信任的,還是綜合性醫院開設的整形專科。
產科也類似呀,綜合性私立醫院,以產科&兒科為特色的,比較受歡迎。
為啥呢?還是回報率上考量的。
綜合性私立醫院,占地面積都是很大的,1.5萬~6萬平左右吧,針對的客戶主要是對公立醫院「擁擠」感到些許不滿的中產階級。
你感個冒啊,接個骨頭啊,服務態度再好,收個千把塊上萬塊是了不得的事情,人多人少靠天吃飯,回報率肯定不夠。
產科和醫美,它切中了中產們「焦慮」的需求,又是短期的一次性支出,十幾萬二十萬咬咬牙就出了。
而且焦慮隨著社會內卷的加重是與日俱增的,所以需求會越來越旺盛的,回報率會越來越高。
說到這兒,肯定很多人會說,不就是割韭菜嗎。我不認同。
焦慮是社會造成的,醫院只是發現了這個需求,而城市裏富起來的中產又剛好承擔得起。
別人樂意,你管得著嗎?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就算不上是割韭菜,更何況你們自己摸摸良心,如果家裏有條件,誰願意孕婦們拿熱臉貼公立的冷屁股。
我不是說公立不好哦,公立非常好,醫生非常好,設備非常好,學術非常好,只是他們「太忙了」,他們要應付的事情太多了,顧不上你。
了解到上面這些後,我們可以扯遠一點。
為啥前些年炒得火熱的「高端養老地產」突然沒了聲響。
還是回報率的問題呀。
養老地產和綜合性私立醫院非常相似,想要夠高端,環境足夠好,1.5萬~6萬平米的占地少不了,必要的醫療救護檢測設備也少不了,對吧?
支出和私立醫院相同,而每個月的收入卻是固定的,老人住進來了,你就不能隨便漲價,價格還不能定高了。
全國有6億人收入不足1000元,城市養老院你定個萬把塊已經頂了天了,再貴誰來啊?
老人住20個月,才20萬。
孕婦從生產到月子住14天~31天,20萬。
你自己想想,哪門生意最合算?
更要命的是,高端的養老機構,你還不能離城市遠了。
想要住進養老院的,身體多多少少都有些問題了對吧?
萬一出了啥緊急情況,第一時間你得往三甲送吧?
否則你算什麼高端?
好的醫療資源都在市中心,你去山水之間鳥不拉屎的地方建個養老中心不合適吧?
到時候救護車堵高速上,責任誰擔當得起?
成本又升高了,這還玩兒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