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最愛歷史
微信id:solovehistory
作者:最愛君
簡介:知名文史作家,暢銷書《一看就停不下來的中國史》系列叢書作者,2018年度U創大獎得主。
當手下兩個師的部隊全部陣亡以後,1938年河南蘭封會戰前線上,27軍軍長桂永清淚如雨下,與日軍決戰已進入白熱化,而他卻一籌莫展。
就在此時,頭戴鋼盔、身著軍服的宋美齡卻意外來到了他面前,這位蔣介石的夫人,冒著日軍的猛烈炮火,來到了第一線。
不僅僅是桂永清,在71軍死守河南富金山的第九天,抗戰前沿戰壕裏的團長沈芝生,以為自己看錯了,他詫異地看到全服戎裝的宋美齡,竟然來到了他面前考察戰況。
當軍長宋希濂聽聞後表示要來陪同時,宋美齡卻嚴令說,將軍您只顧指揮戰鬥就好,個人安危我自行負責。
同樣在抗戰中,1938年江西九江萬家嶺前沿陣地上,宋美齡和第4軍軍長夫人龍文娛「軍服綁腿,步履矯健」,出沒在日軍飛機狂轟亂炸之下的防空洞裏到處鼓勵戰士們,僅差一步便可能被炸得粉身碎骨。
就在此前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宋美齡前往上海前線慰問戰士,卻遭到日本飛機追蹤掃射,宋美齡所乘坐的座駕被側面炸彈掀翻,宋美齡當場就摔斷了幾根肋骨,沒想到這位強悍的蔣介石夫人,竟然強忍著肋骨斷裂的劇痛,堅持到前線完成了慰問。
就在1938年的萬家嶺戰地前線上,宋美齡對著戰士們高聲吶喊說:
「這是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戰,我正該上火線!」
▲宋美齡在抗戰中為傷兵包紮傷口。
1
作為民國四大家族中最為強悍的女人,宋美齡也有著一位同樣堪稱傳奇的父親:宋耀如,也稱宋查理。
宋耀如出生於海南文昌,本名韓教準,家族是來自中原地區的客家人,輾轉遷入海南定居,11歲那年,家境貧寒的韓教準跟著哥哥一起到了印尼爪哇當學徒,不久,韓教準被一位堂舅收為養子,並改名宋嘉樹,在印尼做了三年學徒後,1878年,14歲的宋嘉樹跟隨著這位養父到了美國波士頓定居。
在波士頓的唐人街裏,宋嘉樹就在養父的雜貨鋪裏幫忙,沒想到因緣際會,宋嘉樹結識了經常前來雜貨鋪光顧的中國官派留美幼童牛尚周和溫秉忠,當時同樣是少年的牛尚周和溫秉忠,也很喜歡這位來自故鄉的少年宋嘉樹。
兩人於是鼓勵宋嘉樹必須上學改變命運,但宋嘉樹的養父卻很反對,在幾次苦求不成後,少年宋嘉樹竟然做了一個大膽決定,他瞞著養父,偷偷溜上了一艘停泊在波士頓港口的緝私船,想要去闖蕩世界。
這是1879年1月,宋嘉樹藏身的緝私船一直開到深海後,船員們才驚訝地發現,船上竟然藏了一個中國少年。
幸運的是,船長加布裏埃爾森是一位善良的人,這位參加過美國南北戰爭的老兵收留了宋嘉樹,在做了一年的水手、到處漂洋過海後,1880年,15歲的宋嘉樹在船長加布裏埃爾森的介紹下,在北卡羅萊納州受洗成為基督教徒,也就是在這時候,宋嘉樹給自己取了個英文名:查理,後來,人們經常因此稱他為宋查理。考慮到需要派人前往中國傳教,當地的基督教會決定幫助這位中國少年完成教育。
在另外一位美國南北戰爭老兵卡爾的資助下,宋查理最終進入了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聖三一學院學習神學,此後,他又改到田納西州範德堡大學神學院學習,後來,晚年的卡爾回憶監護、擔保宋查理入學這件事時說:「這一天是三一學院歷史上難忘的日子,它影響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現代史。」
▲宋氏家族的締造者:年輕時的宋查理(1863-1918)。
作為範德堡大學神學院第一位畢業的中國學生,1886年,22歲的宋查理在校長麥克泰耶勒主教的派遣下來到上海傳教,作為一位月薪僅有15美元的傳教士,胸懷遠大的宋查理並不滿足。
於是,他私下還給別人兼職英文和神學老師,當時還年幼的胡適也曾是他的學生,在上海,頭腦靈活的宋查理給教會印刷《聖經》,沒想到銷路奇好,宋查理竟然因此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後來,宋查理又乾脆從教會辭職下海,生意越做越大。
賺到了錢,宋查理對外給自己取了個文雅的名字:宋耀如。
在以後歷史的敘述中,這位有著多個名字多個稱呼的傳奇父親,又在上海遇到了當時鼓勵他上學求知的留學生牛尚周和溫秉忠,此時,牛尚周已經是當時國內最大的軍工廠江南製造總局的幫辦,溫秉忠則先後擔任北京海關總局負責人、蘇州海關監督,是二品大員。
奇特的是,牛尚周和溫秉忠都娶了浙江余姚倪家的姐妹,於是,他們又把倪家的三妹倪桂珍介紹給了宋查理,三人在時隔多年、相隔萬裏之後,竟然結成了連襟。
倪桂珍是一位偉大的母親,此後,她先後為宋查理生下了六個兒女,他們分別是:長女宋藹齡(1889-1973)、次女宋慶齡(1893-1981)、長子宋子文(1894-1971)、三女宋美齡(1897-2003)、次子宋子良(1899-1987)以及三子宋子安(1906-1969)。
宋查理六個子女中,三個女兒全部畢業於美國的威斯裏安女子學院,長子宋子文則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次子宋子良畢業於哈佛大學,三子宋子安也是在美國大學畢業,對於自己因為努力上進方才改變命運的經歷,宋查理一直諄諄教導子女們努力求知,在送女兒到美國求學時,宋查理說:
「爸爸要你們到美國去,不是讓你們去看西洋景,而是要將你們造就為不平凡的人。這是一條艱苦的、荊棘叢生的路,要準備付出代價。不管多麽艱苦,都不能終止你們的追求。」
宋查理對於子女們要求嚴苛,甚至經常在風雨交加的時候,故意帶著孩子們在野外徒步跋涉,來鍛煉孩子們的適應能力,宋子文後來就回憶說,父親宋查理對他們要求說,如果做不成人,就絕對不能回海南文昌認祖歸宗,但宋查理的理想,遠遠不只光宗耀祖如此簡單,在教育子女時,宋查理曾經夢想說:
「只要一百個孩子中有一個成為超人式的偉大人才,中國就有四百萬超人,還怕不能得救?現在中國大多數家庭還不能全心全意培養子女,我要敢為天下先。」
這位11歲就到印尼當學徒,14歲飄揚過海到美國,經歷過海盜搶劫、所乘坐輪船失誤漂流至南極圈、差點撞擊冰山,後來又反抗養父,因此誤打誤撞走上傳教士之路,回到中國後又經商成為大賈的傳奇父親,在經歷過西化教育以後,所擁有的胸懷和眼界,遠遠超出了當時的絕大部分中國人。
▲宋氏家族全家福:中間為宋查理和倪桂珍,後右宋子良,後左宋美齡,前左宋藹齡,前左2宋子文,前左3宋子安,前右1宋慶齡。
在上海,宋查理因故認識了上海商人陸曉帆,陸曉帆的獨子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同鄉和同學,宋查理又因此認識了孫中山,並開始成為孫中山革命的重要資助人。
在晚清睜眼看世界的大潮中,宋查理作為最早一批走出國門的開拓者,一眼就看清了中國未來的政治走向,從此義無反顧資助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孫中山聞訊趕回國內,而當時在上海碼頭迎接孫中山回國的,就有這位宋查理。
為了支持孫中山革命,宋查理還在女兒宋藹齡學成歸國後,讓她以秘書身份幫助孫中山,沒想到的是,宋藹齡竟然愛上了作為叔叔輩的孫中山,焦慮的老父親宋查理急忙趕到日本阻止女兒。
當時,袁世凱到處迫害革命黨人,這就使得曾經組成民團參加辛亥革命的孔祥熙也被迫逃亡到了日本,在日本,喪妻的耶魯大學碩士孔祥熙兼任了中華留日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宋查理又因此認識了這位不僅信仰基督教,重點還是當時山西首富的黃金鰥夫。
這一看,宋查理喜歡得不得了,說我有個女兒也是美國大學畢業的,不如嫁給你當老婆吧,孔祥熙一看,哎呀,宋藹齡家族跟她一樣信仰基督教,又是那個年代鳳毛麟角的美國女大學生,老父親宋查理也挺有錢,可以,於是雙方一拍即合,老父親宋查理成功將女兒宋藹齡從孫中山的虎口奪下,1914年,宋藹齡與孔祥熙最終在日本橫濱結婚。
問題是,宋藹齡在結婚前,又將從美國學成歸來的妹妹宋慶齡,也介紹給了孫中山做秘書,沒想到的是,宋慶齡也愛上了孫中山,儘管宋查理見多識廣,但他難以接受自己的二女兒,竟然也愛上了已婚的孫中山。
無奈下,宋查理將宋慶齡脅迫回到上海家中軟禁,沒想到的是,宋慶齡竟然在家中保姆的協助下,從窗戶爬出,逃到了日本與孫中山會合,而心中也愛戀宋慶齡的孫中山,則先行與原配盧慕貞離婚,隨後在日本與宋慶齡舉行了婚禮。
得知女兒逃亡到日本與孫中山會合後,十萬火急的老父親宋查理隨即追到了日本,並在孫中山的住處外大聲嚷嚷,要求孫中山出來說個明白,沒想到孫中山沉著出來應對後,宋查理竟然一下子跪在了孫中山面前,然後宋查理磕了三個頭,說:
「我那不懂規矩的女兒,就拜托給你了,請千萬多加關照!」
這位眼見木已成舟,萬般無奈之下只得接受現實的傳教士、大商人那裏知道,這竟然將是宋氏家族此後風雲際會、影響中國的真正起點。
▲孫中山與宋慶齡。
2
宋慶齡與孫中山結婚是在1915年,三年後的1918年,宋查理因為腎病在上海病逝,當時,宋氏家族的三個女兒都陪在他身邊。
宋查理去世的前一年,三女兒宋美齡也從美國學成歸來,1920年,宋美齡在二姐宋慶齡的介紹下來到廣州,也就是在這裡,宋美齡遇見了此後改變她一生命運的蔣介石。
當時,孫中山在廣州組建了軍政府,作為孫的追隨者,蔣介石當時也在粵軍中任職,此後,蔣介石出任黃埔軍校校長,由此奠定了自己以黃埔學生作為主力的軍政勢力,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又率軍北伐,並相繼擊敗了吳佩孚和孫傳芳等軍閥勢力,成為當時國民政府中炙手可熱的軍政要人。
在血腥清.共,率領北伐軍殺入上海後,蔣介石隨即對宋美齡展開了熱烈追求,在蔣介石看來,宋美齡的二姐夫是國父孫中山,大姐夫則是親美英的財閥孔祥熙,如果能成功追求到宋美齡,則一可以成為孫中山的連襟、更加順理成章地成為孫中山政治遺產的接班人,以方便他與汪精衛等人爭權奪利。
二是利用孔祥熙的關係,也可以得到大財閥和美英帝國主義的垂青,在寫給宋美齡的情書中,已經有過一個老婆、兩個情人和兩個兒子的蔣介石這樣寫道:
「功業宛如幻夢,獨對女士之才華容德戀戀終不能忘。」
儘管早已認識蔣介石,但宋美齡此時卻正與先後擔任南京特別市市長和江海關監督的劉紀文談戀愛,但蔣介石顯然更高一等,博得了宋美齡的大姐宋藹齡的認可,在宋藹齡的極力促合下,宋美齡最終與未婚夫劉紀文分手,轉而選擇了已然成為國民政府內部第一號軍政強人的蔣介石。
宋美齡與蔣介石的婚禮是在1927年12月舉行,當時因為大革命失敗、流亡莫斯科的宋慶齡在聽說消息後極為震驚,宋慶齡說了一句:
「他倆的結合只是政治的一部分,並不是愛情。」
蔣宋舉行婚禮後僅僅一個月,蔣介石就在宋氏家族和孔祥熙等人的鼎力支持下,倚靠自己的黃埔嫡系重新上任北伐軍總司令,此後,蔣介石一路高奏凱歌,相繼擊敗了張作霖,又在中原大戰中獲勝,在形式上統一了全國,成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但1936年12月,因為圍剿紅軍,蔣介石到西安督戰,沒想到卻被張學良和楊虎城趁機軟禁。
當時,蔣介石身邊幾百位侍從全部被張楊聯軍槍殺,就在蔣介石命垂一線時刻,宋美齡主動請纓,並不顧生命危險,主動來到了西安與蔣介石會合,但看到宋美齡「自投羅網」來與自己共患難時,蔣介石流下了熱淚,蔣當著宋美齡的面說,我今天早上讀聖經,剛好看到一句話:
「耶和華將有新作為,將令女子護衛男子。」
在大敵當前,需要聯蔣抗日的背景下,西安事變最終在各方斡旋下得到解決,而逃離虎口的蔣介石則在驚魂甫定之後,認識到了宋美齡的剛強勇毅,在患難情深之下,不能不說,蔣介石很是動了真情。
史學家普遍認為,宋美齡塑造或彌補了蔣的個性缺陷,有利於蔣人格魅力的形成。
據蔣介石的侍衛官孫宗憲回憶:「大家知道,宋在的時候,蔣很少發火,因宋經常向他規勸:像你這樣的身份,還能隨便發火罵人打人嗎?平常侍從人員聽到蔣的喊聲,進去時不免心悸,見到宋在,就如有了保護。」
抗戰期間,對於蔣宋婚姻,二姐宋慶齡也改變了看法,她認為「美齡真心愛蔣介石,蔣介石也同樣愛她。沒有美齡,他也許會壞得多。」
▲宋美齡與蔣介石。
而作為抗戰時的第一夫人,宋美齡的表現也堪評滿分。
1942年,宋美齡奔赴美國,為中國的抗戰事業積極需求幫助,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應邀在美國參眾兩院發表演講,面對美國的政界精英,這位第一夫人如此呼籲:
「我們不要忘記在全面侵略最初的四年半中,中國孤立無援,抵抗日本軍閥的淫虐狂暴……中國軍民渴望並準備與你們及其他民族合作,不僅為我們本身,且為全人類建設一個合理進步之世界社會,這就必須對日本之武力予以徹底摧毀,使其不能再作戰,解除日本對於文明的威脅。」
「我們中國人民根據五年又半之經驗,確信光明正大之甘冒風險,較諸卑鄙可恥之接受失敗,更為明智。」
宋美齡的慷慨激昂和義理情深,引發了美國朝野上下的強烈共鳴,也由此為中國吸引了更多美援以支持抗戰事業,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就在與宋美齡會晤後說,美國將以上帝允許的最快速度,向中國提供援助。
此後,宋美齡又在美國各地到處發表演講,據說有25萬美國人先後聽過她的演講,美國新澤西州一位家庭主婦在聽了宋美齡的演說後,特地將一張三美元的匯票和一張上海男童在戰火橫飛的火車站哭泣的剪報寄至白宮,並要求代為轉給宋美齡,送給那位在上海火車站哭泣的小朋友。
由此可見宋美齡的演講對美國民眾的觸動之深。
▲1943年,宋美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
3
但宋氏家族同時兼具光明和黑暗兩面,對於當時這位風靡全球的抗戰夫人,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夫人就有很深見解,羅斯福夫人說:
「宋美齡談起民主頭頭是道,其實根本不知何謂民主。」
就在抗戰期間赴美斡旋時期,有一次白宮晚宴,剛好談到工會罷工,有人就問宋美齡,「在貴國將如何處理?」只見宋美齡一言不發,「一雙美麗、小巧的手輕輕劃過自己的喉嚨。」
而作為宋美齡的大姐夫和四大家族的一員,孔祥熙則利用自己擔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的權力,在抗戰中中飽私囊、利用金融便利大發國難財。
從1933年一直到1944年,孔祥熙一直坐穩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的寶座,一直到1944年,性情剛烈的西南聯大教授、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傅斯年公開發難,在國民參政會上炮轟孔祥熙利用發行美元公債貪汙舞弊,孔祥熙才在眾怒下被罷免財政部長職務。
被免職後,1944年3月,孔祥熙到雲南大學演講,沒想到卻遭到雲南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的學生狂噓,當時也在場的西南聯大負責人蔣夢麟只好打圓場說:「因為同學們都想瞻仰孔院長的風采,有些人看不到孔院長,所以秩序亂了點兒。」
▲孔祥熙(1880-1967)。
但宋氏家族的風波即將愈演愈烈,如果說抗戰中宋美齡等人為抗戰貢獻居功至偉,但是抗戰勝利以後,宋氏家族卻重新走向了分裂。
1948年8月,國民黨在內戰中接連敗北,面對國統局岌岌可危的形勢,「太子哥」蔣經國也自告奮勇,請求到上海「打虎」。
當時,面對上海以及國統區通貨膨脹劇烈、奸商囤積居奇等市場亂象,蔣經國在上海組織了聲勢浩大的「打虎隊」,並聲稱要「老虎蒼蠅一起打!」
▲1948年,蔣經國在上海發起「打虎」運動。
為此,蔣經國先是逮捕了上海灘黑老大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屏,並以投機炒作、囤積居奇、股市非法交易等罪名將杜維屏判刑八個月;還將從事「黑市買賣、擾亂金融、貪汙舞弊」的林王公司總經理王春哲判處死刑,並將行刑畫面公諸於眾以震懾「群虎」。
杜月笙自然不甘示弱,於是杜月笙聯合上海灘一眾工商大佬和頭面人物,出面向蔣經國暗示說,打虎可以,但既然要打虎,作為皇親國戚的宋藹齡與孔祥熙的大兒子、上海灘揚子公司的老板孔令侃,在各地到處囤積居奇、倒買倒賣,為何不抓?
蔣經國年輕氣盛,加上在上海灘各個大佬逼宮之下為了表態是「真打虎」,於是下令將孔令侃名下的揚子公司囤積的物資全部沒收,並計劃逮捕孔令侃,在此情況下,孔令侃立刻搬來了三姨媽宋美齡求救,面對親臨上海談判的宋美齡,蔣經國起初不願讓步,沒想到孔令侃卻在談判現場直接威脅蔣經國說:
「你不要逼人太甚,狗急了也要跳牆!假如你要搞我的揚子公司,我就把一切都掀出來,向新聞界公布我們兩家包括宋家在美國的財產,大家同歸於盡!」
看到蔣經國與孔令侃已經鬧翻,宋美齡被氣得臉色煞白,隨後馬上急電蔣介石,要他趕緊南下上海解決「家事」。
當時,遼沈戰役已經爆發,東北形勢岌岌可危,1948年10月8日上午,當天上午還在北平與傅作義等將領研究東北作戰計劃的蔣介石,在聽了夫人宋美齡的緊急怒吼後,竟然中斷「軍國大事」,讓傅作義代為主持軍事會議,然後自己急匆匆搭乘專機趕回了上海。
對此,傅作義極為不滿,對人說:
「蔣先生不愛江山愛美人!」
1948年10月8日當晚,蔣介石到達上海後,立馬與宋美齡進行了「月下談心」;10月9日清晨,蔣介石接見蔣經國,此後,此先仍然持要嚴肅查處孔令侃和揚子公司的蔣經國,最終軟了下去,而到了10月12日,孔令侃不僅人沒事,沒被抓,甚至跟著宋美齡一起,穿著「黑色西裝、神態怡然」地拜見了姨丈蔣介石。
對於蔣經國「打虎」行動的突然「啞炮」,當時的上海《大眾夜報》仗義執言,發表了社評《請蔣督導為政府立信,為人民請命》:
「轟動一時的滬上豪門大囤積案似有煙消雲散之勢,方在人民心中栽下了的對政府的一點信仰之幼芽,恐將因此而連根拔去•••••豪門資本家•••在國內藉其政治上特殊的關係,經營一切戕賊民生之買賣••••人所共知,其中最著名者為孔氏豪門•••••政府究竟是要豪門呢?還是要人民?將此處決定。」
蔣經國則在1948年10月16日的日記中痛苦寫道:
「揚子公司的案件,未能徹底處理••••引起外界的誤會。同時自從此事發生之後,所有的工作,都不能如意的推動了,抵抗的力量甚大••••今日在精神上受到極嚴重的壓迫,未安睡。」
到了1948年11月,蔣經國被迫結束「打虎」行動,倉惶離去,就在當年11月6日的日記中,面對孔氏家族和宋氏家族的聯手,以及國民黨的大勢已去,蔣經國寫道:
「望黃浦江上的晚景,覺得格外淒慘。」
▲蔣經國(右)在台灣與蔣介石、宋美齡合影。
4
而國民黨的兵敗如山倒,已然不可挽回。
蔣經國打虎行動倉惶結束前後,作為宋氏家族大姐夫的孔祥熙也移居到了美國,1959年,當時已經79歲的孔祥熙在參加一個活動時,突然有記者圍上來追問他說,外界都傳言他在美國有「超過5億美金」,對此孔有何回應?
只見當時孔祥熙「眼裏立即充滿了淚水,他搖了搖頭,看起來有點稀裏糊塗地說,隨著國民政府在中國的垮台,他所有的投資都泡了湯,現在只能依靠微薄的積蓄過日子。那位年輕的記者懷著真摯的同情心點了點頭。」
到了1967年,孔祥熙最終因病在美國紐約去世,終年87歲。
當時,孔祥熙的大舅子宋子文也在美國,但由於此前在國內時雙方因為爭奪中國銀行控制權結下了梁子,宋子文故意沒有參加大姐夫孔祥熙的葬禮。
在孔祥熙之後,作為宋氏家族六姐弟最小的一個,宋子安也在香港因病去世。
到了1971年,曾經擔任過民國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的宋子文也在美國舊金山去世。
作為蔣介石的大舅子,宋子文是宋氏家族中的最高學歷者,也是民國時期難得的高知分子,抗戰期間,他配合妹妹宋美齡,為中國爭取到了八億美元的援助,1945年抗戰勝利後,宋子文又出席聯合國大會,擔任中國首席代表。
儘管抗戰勝利後宋子文取代了大姐夫孔祥熙,重新執掌國民政府的財政大權,但國民黨形勢的迅速惡化,使得這位家族成員利用財政大權大發橫財的大舅子,雖然是高知分子也難以扭轉大局了,1949年,宋子文黯然轉赴美國定居。
利用宋子文葬禮的時機,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有意促成宋氏三姐妹的歷史性會面,於是分別發出了邀請,但宋慶齡飛到夏威夷後,卻沒租到包機;宋美齡則在半路被蔣介石勸返,原因是擔心中了統戰圈套;宋藹齡最後也沒露面。
於是,宋子文的葬禮上,最終只有兄弟宋子良參加送別,尼克森聽說這件事後,非常感慨地說了一句:
「我真不理解你們這些中國人。」
▲宋氏三姐妹:宋美齡、宋藹齡、宋慶齡(從左到右)。
宋子文去世兩年後,1973年,宋氏家族大姐大宋藹齡也在美國去世,對此當時《紐約時報》概括說:
「這個世界上一個令人感興趣的、掠奪成性的居民,昨天在一片緘默的氣氛中辭世了。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婦女,是世界上少有的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斂財的最有錢的婦女,是介紹宋美齡和蔣介石結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話的創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權的設計者。」
宋氏家族已然從巔峰逐漸隕落,而從年輕時就積極擁抱革命的二姐宋慶齡,也在兄弟姐妹先後離世的孤獨中逐漸老去,到了晚年,宋慶齡經常在自己家中,一邊彈鋼琴,一邊哼著她小時候,聽父親宋查理哼的一些歌曲。
1981年,一代偉人宋慶齡最終在北京去世,享年88歲,去世後,中央按照她的遺願,將她安葬在了上海萬國公墓她父母的墳墓旁邊。
宋慶齡去世六年後,宋氏家族二弟宋子良也在美國紐約去世。
在五位姐弟先後去世後,宋美齡則在1975年蔣介石去世後,長期居住在美國紐約長島,此後她一直深居簡出,只有在1994年外甥女孔令偉病危時,當時已經97歲高齡的宋美齡,才悄然回了10天台灣,對此媒體稱她「來也無言,去也無言」。
1995年,宋美齡以98歲高齡,特地從紐約飛抵華盛頓,出席二戰勝利50周年,當再次站上美國國會舞台時,她竟然侃侃而談,顯示了過人的精力和體力,對此一位美聯社記者評價說:「我覺得她的腔調和咬字比柴契爾夫人還要好。」
▲晚年宋美齡。
而在紐約的最後日子裡,宋美齡除了讀報紙、看電視之外,最喜歡的就是看看史書、傳記,練習書法和繪畫,就在臨終前一個星期,她特地改變顏色,不是畫紅牡丹,而是畫了一幅白牡丹。
2003年10月23日,宋美齡最終走完了跨越三個世紀的傳奇人生,在美國紐約家中去世,享年106歲。
就在生前,宋美齡曾經對來訪的客人說:
「上帝讓我活著,我不敢輕易去死,上帝讓我去死,我絕不苟且地活著。」
至此,跨越三個世紀的宋氏家族傳奇,最終悄然落幕。
參考文獻:
(美)斯特林•西格雷夫:《宋氏家族:一場華麗的歷史悲劇》,孫文龍譯,中信出版集團,2017年版
陳廷一:《宋氏三姐妹》,青島出版社2015年版
余世存:《家世》,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8年版
滕征輝:《民國大人物》,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