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上的中國 / 綜合報導
(本文圖片取自浙江日報)
最近中國多地都在推行垃圾分類、塑膠袋汙染防治,且各個省市所規定的內容也多有不同。
以浙江省為例,根據浙江省印制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辦法》要求:「到2020年底,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比如塑膠吸管、刀、叉、塑膠盒等。」
該《辦法》還指出「將推廣應用替代產品。」
「比如在商場、超市、農貿市場、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菜籃等非塑製品和可分解購物袋,鼓勵設置自助式、智慧化投放裝置,方便群眾生活,推廣使用生鮮產品可分解包裝膜(袋)並建立集貿市場購物袋集中購銷制。」
超市的購物袋漲價了
其中,超市是最常使用塑膠袋的地方。
根據規定,超市所販售的塑膠袋必須使用可降解(可進行生物分解)購物袋,如此一來,超市製作購物袋的成本便提高了,價格也隨之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如杭州世紀聯華超市的購物袋漲到一塊錢一個,其門口告示牌寫道:「現門店使用的塑料購物袋為可降解材質,費用為1元/只,從2021年1月1日起執行。」
據浙江日報記者採訪的一位阿姨感嘆道:「前段時間還是4毛錢,1塊錢一個真是太貴了!」,「不過另一方面我覺得也蠻好的,節約資源,下次我就自己帶購物袋了。」
再觀察消費者的購物習慣,一般而言,年輕人比較沒有隨身攜帶環保購物袋的習慣,基本上會在自助結帳區向工作人員買一個可生物分解的購物袋,並支付一元費用。
較年長的長輩們通常會自備環保袋,但有時東西買太多裝不下了,也會再付一塊錢買一個塑膠袋。
收銀員也告訴記者:「前兩天剛開始換這批購物袋的時候,很多人沒帶袋子還是會買,但這幾天不少人發現價格漲了,下次來都會有意識自帶環保袋購物,最近明顯感覺到要買袋子的人少了。」
貴又容易破裂的「可降解」塑膠袋
收銀員會在消費者購買購物袋時提醒道:「這個袋子很薄,遇到水和高溫容易破損,比以前的購物袋要脆弱,下次最好還是自己帶購物袋來。」
的確,許多消費者抱怨袋子變貴,但是卻不適合拎重物。有顧客甚至還沒走出超市,袋子便破了,只好回頭再買一個塑膠袋套上。
有阿姨抱怨道:「花了一塊錢,還沒走出商場袋子就破了,下次會自己帶購物袋。」
對此,超市回應會設法改善塑膠袋的品質,但還是希望顧客能自行攜帶環保袋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