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微信id:shobserver
作者:彭德倩 徐俊逸
如何成為復旦學霸?
成績好是一定的
那在眾多學霸中「脫穎而出」呢?
中文系大四學生曹禹傑
創下了一個令人驚嘆的紀錄
3年讀書700本以上
「滿績高手」卻說自己「比較愚鈍」
讀過大學的都知道,績點4.0,相當於門門功課平均分90以上,堪稱「滿分」。
績點4.0的曹禹傑,卻很害怕「滿績高手」的標籤。
「4.0只是一個沒有溫度的數字。」
他說,作為人文社科的學生,曹禹傑覺得績點只是大學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
在數據背後,他更看重一門課程最後是否能給自己的成長帶來新的、異質的經驗。
「我比較愚鈍,常常事倍功半。」謙虛的曹禹傑將自己的滿績歸因於好運氣。
但在「好運氣」背後,是他每天堅持早晨六點半起床晚上十一點睡覺的良好作息、反復溫習與批註的文獻和書籍。
對於中文系的本科同學而言,基礎知識的儲備和積累至關重要。
曹禹傑為了更好掌握課內所學,從入學開始就堅持「三遍學習法」:
上完課當天或第二天早晨先整理課堂筆記
周末復習一遍
下周上課前再溫習一次
豐富多元的通識教育和專業學習令曹禹傑獲益匪淺,但是他不願意止步於此,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夠寬廣了,但我似乎還得一個更寬廣的世界。」
沈從文在《從文自傳》的訴說一直激勵著曹禹傑,以文學和閱讀為工具,不斷拓寬人生的邊界,發現更加真實的世界。
3年700本書,哪來的時間?
作為走讀生,曹禹傑每天需要近兩個小時上下學,所以他也習慣於在地鐵上閱讀。
「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都要帶著七、八本書,常常是去學校的路上翻一本,回家的時候再看另一本。」
地鐵以每小時100公里的速度向前奔跑著,形樣百態的乘客匆匆路過站台,有一個「自由的靈魂」拎著一袋「笨拙」的書,在五角場站下車。
曹禹傑表示,復旦中文系是強調靜下心面對文學原點的一個院系,為自己創造了進入文學的氛圍。
他說,「讀得越多會覺得自己越無知」。
大一時,讀完班宇的小說《逍遙遊》,他始終在思考「逍遙遊」的意義究竟體現在何處——
表面上是主角對生活的叛離,是一種對於厭倦了的庸常俗世的拒斥,第二層意義在於對於俗世生活的重新認識,以此來終結背叛生活的旅行,回到起點;最終在逍遙遊結束後在自己的俗世生活,開啟另一段「逍遙遊」。
讀書多的另一個原因:他很喜歡觸摸紙張的感覺。
去年5月7日起,復旦大學圖書館推出「送書到家」新服務後的,大三的曹禹傑成為首月借書最多的同學,數量超過30本。
他還熱衷於買書,今年僅用半年時間就填滿了新買的書架。
「被迫」踏入了電子閱讀的世界
「我現在買書越來越謹慎了,家裏能用來放書的空間越來越小了。」曹禹傑吐槽,現在的他終於「被迫」踏入了電子閱讀的世界。
經過長期的「惡補」,高中理科出身的曹禹傑逐漸領略到人生和世界別樣的維度和魅力,建構出自己獨特的思維理性。
誠如陳尚君老師在中文系開學典禮上的寄語,「闊大而不空疏,踏實而不拘執,通達而不隨意,求新而不務奇」。
曹禹傑說,大學並不比高三輕鬆,但是他從不感到痛苦。
在這三年的閱讀中,一個作品、一個文本、一段話、一句詩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常常讓他收獲意外的快樂。
目前,曹禹傑已經獲得復旦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推免資格。
在未來,他希望自己可以閱讀更多的書。
快樂且包容、自由且開放,曹禹傑期待自己向上發展,同時願意紮根於人海,揭開世界的面紗,做一個真正的人文學子。
對此,不少網友感嘆:
如今看書量確實減少了
要繼續自我鞭策
你一年能看多少書?
留言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