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投資協定完成後,中國對歐洲讓步了嗎?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微信id:guanchacn

作者:白紫文

2020年12月30日,歷經7年之久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劃上圓滿完成。當下中歐合作的有何戰略意義?協定談成會怎樣影響中美關係?脫歐的英國會怎樣看待對華關係?

針對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的影響、意義、以及後續可能的發展,觀察者網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黃平。採訪全文整理如下,供讀者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黃平

觀察者網:您能談談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的影響、意義、以及後續可能的發展嗎?

黃平:毫無疑問,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對於中歐雙方是互利雙贏的。

從經濟體量來講,即使英國退出,歐盟依舊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之一,跟這樣一個體量大且高度發達的經濟體完成投資談判,標誌著中歐互相之間的認知與共識,而從協議的覆蓋面來看,中歐投資協定可以說是目前為止中國談成的最全面的投資協議之一。

這個意義不只是對中歐雙方,中歐深化合作以及中國加大開放力度,對目前充滿不確定性的整個世界經濟而言都具有積極意義。2007、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就越來越被各種不確定性籠罩。

2020突發新冠疫情,前4年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不斷主張退群、「脫鉤」。在這種背景之下,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完成的意義就超過了狹義的就事論事的雙邊合作層面。

可以說,這是繼RCEP之後對世界經濟又註入了一針信心穩定劑,在眾多的不確定性當中燃起一份確定性的希望。

儘管談判完成之後歐洲議會、各個國家議會還要批准,協定才能正式簽署,但是歷經7年之久,談判完成本身就已經是個歷史性事件。

可以判斷,2021年馬上就會有大量對協定的後續跟進,包括歐洲各個歐盟成員國一會的批准程序。

2020年12月31日德國結束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而中歐投資協定要達成簽署,不排除會歷經一年的時間,到法國2022年擔任輪值主席國時協定能正式簽署也就不錯。

對於歐洲近年來面臨的經濟困境與挑戰,中歐合作對於歐洲無疑是雪中送炭。

2020年,中國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歐洲面臨的經濟負增長並不僅僅是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的,歐洲已長期受困於經濟增長乏力。

對於投資協定的談成,歐盟自己發出來的消息第一句話就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消費者群體。所以從經濟意義上講,協定談成對歐盟具有直接的正面意義。

當然這裡還涉及三點問題有待回答:

第一,中歐投資協議與WTO協議是什麼關係?

第二,新協議與已有的中國與一些歐盟國家的雙邊協議是什麼關係?

第三,歐洲各個國家議會、黨團裏的反對黨會如何看待協議?

對中國而言,我們先與歐洲這個最大、最發達的經濟體之一談成協定,對於下一步拜登上台以後,中美如何走向更加穩定的中美關係,進而言之,世界大格局如何在大家共同合作、推動經濟增長的努力下逐步走向穩定,減少由於不確定性帶來的問題,都具有積極影響。

另外,我們「十四五」提出高質量發展、雙迴圈發展與新能源、科技創新等戰略,與中歐投資協定中很多內容也是高度交叉、高度吻合的。中國的市場準入對歐洲更加明晰更加開放,歐洲對華投資、也更開放、更透明、更寬松,這實際上與我們要走的高質量、雙迴圈基本目標是一致的。

所以,有些人擔心中國是不是讓步太多了,我不這麽認為。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使得中國整個經濟發展與外部世界融合度更高,更開放的同時也更規範,同時也有助於我們的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們的競爭力,使我們更具有活力。

外部世界越不確定、競爭越激烈,我們恰恰應該要更加開放,而不是用封閉對待競爭。

我們前40年是高速度發展,下一階段是高質量發展。新的歐盟班子也要做的一篇大文章,就是氣候變化與新能源,這恰恰也是我們要做的,符合我們現在的發展利益和發展目標。歐洲的市場和技術存在很多中國可以合作領域,通過這種合作更有可能出現雙贏、多贏。

觀察者網:這一年歐洲也遭到新冠疫情的衝擊,有人認為歐盟已經走到解體的邊緣。此次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對於歐盟內部有何政治影響?

黃平:當然也有很大的政治影響。歐洲除了長期經濟低迷,也面臨著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說社會老齡化。歐洲一體化進程磕磕絆絆,又出現了英國退歐這個一體化進程以來遭遇的最大挫折。

歐盟剛剛與英國談成退歐協議,然後就與我們談成了投資協議,從這個意義上說,中歐投資協議談成對於提升歐洲人對市場和經濟的預期和信心有很大的幫助,在全球大的不確定性下,中國與歐盟談成帶來了確定性。

從2007、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經濟上的黑天鵝越來越多,去年一整年全球都在與新冠疫情這場飛來橫禍做鬥爭。當然這場抗疫鬥爭還未結束,歐洲遭受的衝擊也不比美國少,如果按照感染人數與總人口之比等來看,有些歐洲國家實際上比美國疫情更嚴重。

疫情是當前最大的不確定,各國必須要馬上攜手共同應對。最近疫苗發展已經初現成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已經批准上市,歐洲很多國家也已經開始疫疫苗訂購或註射。

防疫本身如果做得好也是個新的經濟增長點,醫藥、保健、公共衛生也能產生新的投資點,拉動新的就業,所以做得好還能打一個反手,通過抗疫加深合作,從而提升經濟與技術發展。

當然這是樂觀的期望。不同國家疫情情況不同,可能有的國家疫情更嚴重,明年將抗疫仍是頭等大事,那麽在一些歐洲國家的國會特別是其反對黨怎樣看待中歐投資協定,就也許是個問題。所以,新冠疫情是柄雙刃劍。

觀察者網:您覺得英國會如何看待這次中國投資協議談判完成?

黃平:我認為,英國除了承認既成事實以外,別無選擇。

英國現在首先需要馬上重新找到脫離歐盟後如何處理新的國際關係,首先是怎麽處理和歐盟之間關係,第二是怎麽跟即將上台的美國新政府建立關係,第三是怎麽跟中國、日本、印度以及其他經濟區域和國家發展雙邊關係。


▲2021年伊始,「英國脫歐」登上歐洲各大報紙頭條 視頻截圖

當然,英國不在歐盟裏也有其便利的一面,那就是不用遵守歐盟的規定,但英國自己要走出一個「全球英國(Global Britain)」的未來,也絕沒有那麽容易。明年英國甚至還面臨著是否又會發生蘇格蘭公投這樣的事情,至少蘇格蘭那邊已經有人放出消息,明年要繼續進行獨立公投。

現在是考驗奉行實用主義的英國如何適應和面對現實的時刻。老實說英國現在一定很糾結:

第一,英國長期以來都是歐盟的主要國家之一,脫歐之後,英國幾十年來第一次要作為非歐盟國家處理國際關係,困難和問題不會少;

第二,英國脫歐後要怎麽發展和眼前最大的鄰居歐盟之間的關係。

第三,美國也剛剛選出新政權,拜登上台之後,不會第一是處理英美關係,美國國內巨大的政治社會族群分裂、經濟就業問題、疫情防控問題等肯定要優先考慮。及時是「重建同盟」關係,也不僅是美英之間。

因此,我認為,有了中歐投資協定,對英國也可以起到促進作用。英國脫歐之後要跟很多國家發展新的雙邊關係,中國無疑是英國非常重視的貿易與投資對象之一。

那麽,英國打算要怎麽跟中國交往?是追求實際的經濟合作、貿易投資關係,還是繼續宣揚的一些意識形態,如糾纏於人權問題、香港問題?

歐洲與中國出於政治制度上的巨大差異,也存在意識形態分歧,但中歐依舊可以完成新協議的談判。英國要怎麽做?

我希望,對英國來說,除了承認既定事實,還必須充分秉持現實主義的、以英國自身發展為第一要義的精神,從而確保能夠正面推動中英關係,而不至於因為香港問題之類的綁住自己的手腳。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