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流量公園
微信id:llpark001
作者:佩奇
「今天中午吃什麼?」
「年度歌單裏排名第一的是什麼?」
「如何看待拜登當選?」
「王子和公主的生活會幸福嗎?」
……
裝著千奇百怪問題的匿名提問箱正在刷屏年輕人的朋友圈。
年輕人有多愛匿名提問?
兩年前,匿名提問箱Popi小程序上線,創立之初就吸引了超過10萬用戶,之後app上架,直到今年7月,共累計了近200萬用戶。
Popi下架近4個月後,繼承其資料庫的新產品「Tape小紙條」回歸,上線的消息發布僅10分鐘,官方就緊急通知:「伺服器過載了,抱歉。」
年輕人們發出呼喊:「Ask me anything!」歡迎向我匿名提問!
留下喝著茅台品著茶的「前浪」滿臉問號:
匿名提問箱是啥?Popi/Tape真的有這麽好玩嗎?
箱子裏有什麼?
提問箱就像是一個漁網,當你把它放出去的那一刻,就開始對網裏會出現的東西充滿期待。
匿名提問、走心回答、情感樹洞、亞文化圈交流……提問箱Popi/Tape集悄悄話、漂流瓶、廣場等諸多功能於一體,數百萬年輕人在這裡宣泄情感,釋放秘密。
在Tape,最常出現的問題莫過於「今天吃什麼?」「明天有什麼安排?」。
正在廣東讀大二的鯨魚沉迷於這種「有人在默默關心你」的感覺,他每隔三五天都會把提問箱的鏈接扔到朋友圈。
「你不知道對方是誰,可能是很久沒聯繫的朋友,也可能是陌生人,通過一個箱子我們能重新建立聯繫,這體驗很奇妙。」
對於愈發「社恐」的年輕人來說,匿名提問箱為他們提供了安全的社交距離。
當箱子被搬到小圈子裏,它就變成了粉絲和偶像的交流平台。
許多畫手、寫手圈的太太們會開通匿名提問箱,隨機或定時「翻牌子」,回答粉絲、讀者的留言。
「我一般會和粉絲約定好什麼時候開箱子。」靜靜是一位業余寫手,相比於粉絲,她認為讀者更像是有共同愛好的朋友。
除了社交,Tape還可以在主頁裏分享動態。
00後的洛洛經常在這裡碎碎念,相較於其他社交平台,Tape更加私密,不受打擾。
「就像是我的日記一樣,我的主頁就是我的小世界。」比起社交,洛洛更願意把這裡當做「存放心情的地方」。
造箱子的人
很少有人知道,這兩個裝著數百萬年輕人app的背後,是一個僅有8人的團隊。
他們曾在推送裏解釋Popi/Tape開發初衷——「用過的社交軟件總給我一種不盡如人意的感覺。找不到喜歡的,我們決定自己做一個。」
Popi最初上線時,市場上還沒有同類產品,後來Popi下架,同一研發者、共享資料庫的Tape接棒。
他們開發了Popi/Tape,而用戶則讓它們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這部分「元老級」用戶,有的成了tape的「編外工作人員」。
比如2002年出生,今年剛剛大一的「聽風雨來」。
從提問箱裏1200 條的提問裏,不難看出,雨來是Popi最活躍的一批用戶之一。
今年10月,剛剛高考完的她報名成為安卓內測組成員。
在內測組,她需要參與各種bug的檢查實驗,後來Tape上線,她開始擔任Tape官方群的群管理,收集用戶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產品狗」是Tape研發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也是用戶口中的「狗哥」,他曾在動態裏表示:「Popi/Tape是小孩子玩的地方。」
從內測組成員來看,確實如此。
雨來坦言,內測組在年齡方面差距確實很大,最小的還沒中考,最大的已經大學畢業。
面對這樣一群「小孩子」用戶,開發者在修復bug的同時,還設置了一些專門的提醒。
比如狗哥的首頁裏,貼滿了「防騙小貼士」
潘多拉魔盒?
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差距,帶有蓋子的箱子不會是烏托邦。
陽光之下,箱子的另一面,亦存在陰影。
狗哥曾說:「我們創作的初心是構建一個和諧美麗的互聯網大圈,可以把一些說不出口或者不好意思當面問的問題正大光明的問。」
所以只有不記名,才能保持這份社交的「安全距離」,但在現實中,不記名又無法攔截低俗的騷擾者。
當用戶慢慢多了起來,原本純凈的小箱子開始變成充斥著危險的「潘多拉魔盒」。
今年7月30日起,匿名提問箱Popi陸續收到各應用商店下架通知,app停服,分享鏈接失效,官方回復原因為「網信辦通知下架」,直到11月,才以新產品Tape的形式重新上線。
面對涉黃問題,Tape內部的態度十分明確。
曾有人提出,「分享性經歷不算涉黃。」
狗哥回復:「不是的 ,我們連軟色情也不歡迎,我就是一個古板的老箱子。」
Tape上線之後,在app內新增「中轉站」功能——非實名認證的用戶,提出的消息先進中轉站,由箱主決定是否放出。
研發團隊把它定義為「一道安全閥」,也是避免讓Tape成為下一個Popi所做的必要的努力。
逃離朋友圈
正如研發者說的「其實喜歡大家喜歡Popi的原因,是它可自由自在的說廢話、可以和喜歡的互關一起玩、可以記錄自己的生活,在一個朋友圈看不到的地方。」
「逃離朋友圈」成了年輕人的「剛需」。
在社交賽道上,日活10億的微信無疑是不可撼動的巨頭,「加個微信」成了交朋友的第一步落子,然而,當列表裏出現領導、同事、家人、老師時,Z世代們的表達欲就變得無處安放。
據soul 發布《Z世代社交報告》顯示,作為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約80%的用戶每天上網3小時以上,約40%用戶每天花費至少6小時上網。
約90%的用戶希望通過社交應用擴大自己的交友圈,同時超過半數的Z世代用戶認為,微信和QQ無法充分滿足他們的需求。
於是出現了soul、ZEPETO、積目、赫茲……他們都曾因抓住年輕人創造過現象級的火爆現象,用戶一度多到擠爆伺服器,如今又日漸式微。
Tape和以上app擁有共性——滿足社交需求,但保持安全距離。
同時也存在相同的問題——缺乏用戶黏性,盈利模式不清晰。
目前,Tape主要靠外部鏈接從微信、微博等平台引流,但如果僅靠Q&A的模式留下用戶是遠遠不夠的。
「什麼時候可以發視頻?」「什麼時候可以出群聊?」「可以出一個xx功能嗎?」在狗哥的提問箱裏,每天都有用戶提出新要求,顯然,已有功能並不能滿足用戶需求。
此外,Tape的盈利模式目前來看並不清晰。
去年6月,當Popi還只是一個小程序,沒有上線app時,開發團隊曾征求用戶意見,「可不可以在Popi裏加一點廣告,或者,開一家店,賣一些女孩子用的東西,然後把它放在Popi公眾號的鏈接裏。」
但後來,這兩種「恰飯模式」都不曾出現在用戶的視線裏。
在官方置頂微博裏,團隊坦然表示,「我們的心很大,想做一個服務於億萬用戶的產品。」
但從目前的來看,無論是內容生態還是商業模式方面,都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從「逃離朋友圈」出發,匿名社交的賽道上已有諸多嘗試,但留下的實屬少數。
大浪淘沙,匿名提問箱會是沉下來的那個金子嗎?